关闭

女兔帮

在外企工作,很爽吗?|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

更新时间:2025-02-19 22:41:43 浏览: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在外企工作很爽吗?

作为曾在外企工作过,现在也仍在接触很多外企经理人、客户的我,想谈谈我眼中的外企、外企人。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也能体会,到底什么叫做“很爽的工作”。

外企的概念很大,不同国家背景的企业文化,也有天壤之别,日韩企业、欧美企业,风格迥异。由于日韩企业我接触的并不多,所以今天谈到的外企,还是以欧美风格为主。

在外企工作,很爽吗?|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图1)

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

外企的招聘门槛普遍偏高,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外企中的无论哪类人,都有着很漂亮的学历背景、流利的英文、不错的仪表谈吐和职业素养。

同样光鲜的背景,几年、几十年后,却有着迥异的发展。相同的起点,引领他们走向不同方向的,究竟是什么因素?

第一类人,学历高、能力强、弹性大的“金刚钻”

慧姐是我的好朋友,九十年代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稳定的国企机会,加入一家知名外资公司。

在外企刚刚进入中国的年代,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讲,国企意味着一辈子的安定。

慧姐入职后,从普通办公室白领做起。外企开放平等的层级体系、洋气的办公环境、规范的管理流程、完善的培训,很快让慧姐成长为一个职业、干练的经理人,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断扩大,成长飞速。

当然,成长的背后,是高强度的工作。

由于经常需要和美国总部开会,慧姐常常是白天忙着处理日常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准备和美国的电话会议。会议结束时,常常已经到了半夜。

最紧张的时候,一次,慧姐在梦里,居然说了半个小时的英文,从头到尾还原了睡觉前刚刚结束的电话会。

很多外企的工作节奏之快、强度之大,远超外人想象。

外企,绝不是仅仅意味着舒适的环境、精美的下午茶、丰富的团建活动。

正是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才锻炼了外企人高效、有条理、注重流程、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虽然很忙、很累,但慧姐做得很开心,也非常感恩能进入一家如此优秀的企业。

直到有一天,这家有八九十年历史的顶尖美资企业,居然运行不下去了,公司关厂了。

慧姐没有抱怨、没有无奈,而是很快调整方向,通过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快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头开始学起。

没过多久,她在新的行业,居然又做的很成功。

现在的她,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事业做的风生水起。而和那些单凭拼命抢市场的同行不同,她依靠的,是自己的专业和职业。

她自己也说:多亏了在外企时积累下来的工作方法,现在即便遇到新问题,自己也不怵,懂得怎么分析,怎么找解决方案,就有信心能做好。

像慧姐这样的外企人,是最不愁出路的一类人。

他们本身有着不错的硬件条件,在外企中,又吸收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最重要的是:

始终保持着开放、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变化。

很多人都说,外企的职业经理人,到了民企很难存活。

这是事实,但并不排除有个例,而那些个例,都是像慧姐一样,懂得如何利用外企平台提升自己,更懂得什么时候,该将自己归零。

在外企工作,很爽吗?|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图2)

在外企工作,很爽吗?|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图3)

第二类人,弃本逐末的形式化工作者

之前在一篇谈论大外企人是否有竞争力的文章后面,看到了很多读者的留言。

那篇文章的本意,是讨论外企人到底能力如何,但很多留言,却变成了对外企招聘环节的吐槽。

的确,在外企中,尤其是外企中的支持部门,特别容易出现一种员工,就是冷漠的形式主义者。

之前一个朋友,去参加一家知名外企的面试,回来后,气呼呼地和我吐槽了他的面试经历。

整个面试过程,从最初的邀约、线上测试、现场面试等环节,这家外企都做的职业、规范。

不但每个环节会用逼格很高的英文邮件通知他,也会周到地发送需要准备的资料明细和相关注意事项。

从未在外企工作过的他,觉得这外企就是不一样,如此正规。

直到面试环节,HR依然表现得很职业,全程用英文进行,态度温和。

但,HR问的所有问题,却没有一句切中要点。

HR先是让他做了15分钟的PPT自我介绍,然后又逐条问了他的学历、工作经历、项目经历,他照着简历的内容逐一回答了一遍,然后,面试就结束了。

虽然面试耗时1小时,但他没有被问到任何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面试下来,他的唯一感觉就是:这个HR的英文真好。

过了不久,他的面试结果出来了:没有通过。HR给出的理由是:他在做PPT讲解时,语速太快,没有亲和力,给对方的感受不好,不符合企业文化。

得到这个面试结果,我的朋友半天没有缓过神来,他应聘的是一个研发岗位,在他看来,研发的核心比如技术、产品、甚至对市场的把握等关键信息,HR都没有提及,而却对一些很表面的PPT技巧、演讲技巧等过于看重。

面对他的遭遇,我只能默默地安慰,但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在外企中,的确存在这样一类人:

他们英文非常流利,但,只有这一项优势。

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美的EXCEL表格、漂亮的PPT、甚至英文邮件是否写得高大上,但却从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深入了解每项工作的本质。

一个企业里这样的人多了,真的会让“干活的不如做PPT的”成为常态。

而如果他们恰巧掌控了企业用人的第一道关口,则可能给企业带来错失人才的损失。

在外企工作,很爽吗?|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图4)

在外企工作,很爽吗?|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图5)

第三类人,平庸的大多数

有次参加一个活动,认识一个外企的朋友。不到30岁,985硕士,英文也不错。

但是,不知为何,她总是给人一种“倦怠感”。

年龄并不大的她,讲话慢悠悠的,和别人聊天的话题都是追剧、孩子上幼儿园、和婆婆的关系等等。

后来和她一起坐电梯,一个外卖小哥急匆匆地冲进电梯,把她吓了一跳。

等小哥下去后,她幽幽地说道:“不知道这些送外卖的,为什么这么着急,每次都跑来跑去,在路上骑车也是,就不能骑得慢点吗?”

别人提醒她,说外卖小哥的考核很严格的,超时的后果很严重的。

她却说:“照我看,这些考核就不合理,早点儿吃饭、晚点儿吃饭,也没人介意啊,弄得这么紧张,有必要吗。”

她早就习惯了,在永远恒温、明亮宽敞的办公室,泡着咖啡,不急不缓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她实在理解不了,为什么有的人,为了一份外卖,可以这么拼命。

当然,岁月也不会一直是静好的,当她觉得这样安逸的日子会一直陪伴她时,公司架构调整了。

她原来的部门取消了,摆在她面前的路有两条:要么调到一个有更大挑战的岗位,要么,离开。

她想着,自己的学历背景,加上这么多年的大外企经验,找个称心的工作应该并不难,选择了离职。

工作找了几个月,她仿佛第一次认识现实的残酷。

原来,自己除了简历上光鲜的公司名称,真的什么都没有,面试了很多次,对方都告诉她回去等消息,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她的预期也不断降低,从最开始的大外企、到小外企、到合资公司,到民企,逐渐面下来,开始还挑三拣四的她,才发现,原来,自己并没有挑剔的资本。

在外企,舒适的环境、相对人性的管理方式,容易让人变得安逸、甚至平庸。

懂得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永远是少数。

大多数的人,都让自己迷失在了那些漂亮的办公环境、丰富的福利中,而忽略了外面的世界,已经风云变幻。

在外企工作,很爽吗?|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图6)

外企,可以是让人快速成长的沃土、可以是让人变成华丽冷艳花朵的温室,当然,也可以是煮青蛙的一锅温水。

世界上并不存在纯粹“爽”的工作,如果现在的工作让你觉得安逸舒适,那八成,你是在透支未来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时代在变化,在民企、国企都不断赶超的情况下,如今,任何一家外企,都不会再打着“work-life ”的旗号招揽员工。

他们也逐渐意识到,如果加入公司的员工,都是冲着优厚的条件和安逸的生活,那公司只能在激励的竞争中,越落越远。

毕竟,基业长青,是梦想;优胜劣汰,才是规律。

END

如果你在找工作、面试过程中有任何想问的、想聊的、想吐槽的,都可以加小欧姐微信沟通~

在外企工作,很爽吗?|我眼中的三类外企人(图7)

往期精彩回顾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