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中国民族教育”订阅
在每个学段的起始年级,因环境改变、课程难度提升,学生会出现种种不适应,这种种不适应,归根结底是学习习惯不适应、学习方法不适应。消除学生的不适应,这是每个学段起步阶段的重要工作。对于初中新生而言,即便在同一起跑线上,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所有科目当中,英语基础知识的差异无疑是**的。几乎所有初中新生在小学阶段都接触过英语,但由于环境差异、个体差异和学校对英语重视程度的差异,他们的英语基础差异比较大,有的在初一入学前就把初一上学期的单词全背完了,有的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正确默写出来。如果在初中起始阶段,教师没有采取措施解决学习基础差异的问题,就会导致部分学生日后学习英语很吃力,甚至因厌学最终放弃英语。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率,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在初中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上学期前面的两个月,始终采取“低起点,慢加速,重习惯”的原则,坚持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强化音标教学、习惯培养和学法指导,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尽快改变部分学生害怕学英语的局面,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造成两极分化。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情境,积极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经常根据英语教材的内容,通过组织英语游戏、教唱英文歌曲、播放英语动画短片、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等,寓教于乐,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随之调动起来。
强化音标教学
强化音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音标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运用所学的音标知识自主拼读单词。对于初中新生,学好音标是闯过英语入门关的关键环节。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音标时,只花一两个课时,简单地把48个音素教给学生,有的甚至只教元音音素,淡化甚至没有教辅音音素,对单词重音、音节划分、音标与单词之间的联系及其拼读规律也很少涉及。结果,学生连基本的48个音素都读不清楚,给日后学习英语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音标教学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音标的认读及拼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按照读音规则,把单词的音、形有机结合起来记忆单词。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并且每个单词都有自己的构成特点。记忆单词,应该把音标和单词的构造特点有机结合。很多单词都存在字母组合,如park中的“ar”、中的“th”和“er”等。而且,许多单词也存在相同的字母组合,如look、book和foot中的“oo”;cow、now和know中的“ow”等。同样一个元音字母或字母组合在不同的单词里,发音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如:tea和sea中的“ea”发/i:/;bread中的“ea”发/e/,break中的“ea”发/ei/。这些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
当然,单纯的音素认读、记忆和反复拼读练习会比较乏味。而且,在单词教学与音标教学中,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模仿、拼读过程太长,学生容易厌烦。因此,在教学中可穿插些游戏,或通过竞赛加快认读、促进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师一定要帮助初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书写规范整洁、认真记笔记、及时完成作业、做好预习复习、学会总结和反思等。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英语学习计划(计划可细分为周计划、月计划和学期计划)。笔者要求学生制定周计划,并严格执行。
2.要求学生预习新课。由于有的学生对预习不自觉,笔者的做法是提前布置第二天所学内容的任务,如归纳重要句子和词组等,学生只有预习了,才能完成任务。
3.要求学生做好听课笔记,并定期检查。
4.要求学生认真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5.要求学生认真订正错题,不懂就问。
6.要求学生善于归纳,作好单元小结等。
加强学法指导
笔者在接手每一届初一新生时,侧重从温习与预习、反思整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四个方面加强学法指导。
温习与预习。朱熹说:“时时温习,觉滋味深长,自有新得。”就是说,在温习旧的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理解。笔者要求学生分阶段归纳(以话题为单位)所学语言知识,而且温习不局限于上堂课的学习内容,凡是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都在温习范围之内。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效率。学生预习时,要提醒学生勤用词典,弄懂生词的读音、含义及一般用法;把重要的语法、词组和句子归纳出来,并将不能理解的知识点也罗列出来;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做到温故知新。
反思整理。许多学生拼命做题却不知为何做题,如同拼命赶路却不知为何出发一样,就是因为不懂得反思。谁都会犯错误,重要的是把错误变成资源。每次练习或考试出错,都要弄清楚:是根本不会?还是“会而不对”?或者“对而不全”?可从中获得什么启示?学习遇到困难很正常,在沮丧之余一定要反思:是否基础出了问题?方法出了问题?思路出了问题?或是信心出了问题?还要善于阶段性地整理,按照自己的理解,整理出层次分明、要点突出的知识体系,提炼出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此外,整理英语语法错题集、搜集语法典型题,是公认的好习惯、好做法。要引导学生对课本每个章节特别是每个语法项目及时概括、提炼、归纳、比较、归类。比如,学习动词时态时,就要引导学生对不同时态的概念、时间标志词、动词表现形式等进行比较、区分和归纳,这样就不容易混淆。
自主学习。比如,初一新生在学完音标后,要让学生根据读音规律逐渐学会拼读单词;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工具书,比如词典;鼓励学生在课后尽量多读英语文章,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鼓励学生多买一些有关英语语法和阅读训练的参考书,扩大知识面,增长词汇量。
合作学习。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真正的学习是一种对话与修炼的过程。我们通过与他人合作,与多样的思想碰撞,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与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合作学习,满足了学生认知、交往及审美的内在发展需求,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从“我”走向“我们”,从而打造更好的“我们”,成就最棒的自己。
孩子**的良师有时候并不是教师,而是同伴。在学生中建立各种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通常在拿到学生名单和档案后就提前开始了解学生,再通过一周左右的观察,从性别、性格、兴趣爱好、成绩等多方面权衡,细心考虑座位搭配,实施组长负责制、组间竞争制。对组长进行培训,定期召开组长会议,一个好的组长会带动一群好组长。在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根据情况组成学科互补学习小组、强强促进争先小组等,定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加以督促和引导。比如,笔者通常在教完一个语言话题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出题目,组长分配任务给小组成员,轮流整理题目,最后形成一份试卷,组员先自行解答,答案共同讨论,小组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试卷。如果对答案有疑义,组长之间先讨论,学生基本能够自行解决,个别题目的答案由老师来裁定。正是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与交流,学生养成了合作的习惯,建立了融洽的关系。
总之,提高初中新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从学生接触英语的那一刻起,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教育、自我负责的精神,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为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西藏部,本文原载于《中国民族教育》201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