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凯作工作报告,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正厅级)赵辉主持会议。
会议要求,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要对标对表、守正创新,以改革思维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把握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动态平衡,必须以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必须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现职能担当,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监管为民”核心理念,必须立足基层需求做好减负和赋能的“加减法”,必须坚持抓重点出特色带全面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立足发展部门、监管部门、民生部门定位,更好统筹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抓重点、出特色、带全面,着力营造更加利企便民的营商环境、消费环境、安全环境。
加快营造稳定透明的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深化市场准入退出改革,大力促进公平竞争,精准服务小微经营主体,加强跨区域协作联动。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深化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工作实效,深化标准稳链工作,深化计量强基工程,深化提升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运用,深入落实“西部地区创新高地”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任务,加强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运用。扎实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创建行动,从源头防范和化解纠纷,提升投诉举报办理质效,凝聚良好消费环境建设共治合力。坚决整治民生领域市场秩序突出问题,持续治理价格收费违法违规行为,抓实网络交易监管,强化广告监管。有效防范化解“三品一特”安全风险,强化协同监管、重点治理、舆情导控和应急处置。大力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细化裁量基准,推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更加注重惩教结合。加快提升法治、信用、智慧监管水平,增强法治监管能力,强化信用约束激励作用,推进智慧监管提档升级。
会议强调,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系统行风建设、能力素质建设,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市场监管铁军;要抓早抓小抓实开局起步,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项目、“十五五”规划谋划研究、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等重点工作。
2024年四川市场监管工作答卷
2024年,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见证了四川市场监管系统的工作成效。
推动“个转企”13688户、查处民生领域案件4万余件、首次获得中央质量督察考核A级等次……2024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刻领会省委书记王晓晖赴省市场监管局调研指导时的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既是发展部门、又是监管部门、更是民生部门”的重要定位,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平稳有序健康发展。
聚焦经营主体需求
推动降成本减负担优服务
提升准入退出质效,集成187个事项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企业注销由70天压缩至46天,歇业压缩至1天,“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从48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跨区域迁移等数据分析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有益参考。
顺利承接6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改革任务,开展全国首批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一批关键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审查增量政策措施10339份,修改调整225份,修订、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189份。大力开展医疗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办审计署、市场监管总局、省纪委移送的“带金销售”问题线索30条。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完成个体工商户分型362万户, 认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4686户,推动“个转企”13688户,兑现2023年度“个转企”激励资金近1.5亿元。
聚焦产业“建圈强链”
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
加快促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建设,成飞集团入选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氢能、动力电池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 25个县(市、区)被纳入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库。推动省政府表彰天府质量奖10个,发布首批“天府名品”16个。
加快促进高水平标准研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标准升级促进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开展推动“两新”、氢能产业发展行动,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48项。
加快促进质量基础设施能力提升,率先开展企业注册计量师试点,首创检验检测资质认定质量评审员制度,实施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百千万行动”, 质量“一站式”服务助企降本1.8亿元。获批筹建国家级计量数据建设运用基地(应急与生命支持医学装备)及3个市场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技术创新中心。
聚焦打造西部地区创新高地
蹄疾步稳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
完善保护体系,推动出台《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 新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1个,设立海外知识产权工作站2个,4个市成为国家级专利行政裁决试点市。
激励创新创造,深入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专项行动,新建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8个,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9件、同比增长17.1%,商标注册19.3万件、同比增长18.1%。将专利、商标受理工作纳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
促进转化运用,完成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6.4万件,3.9万件进入专利转化资源库。全省专利转化许可备案3.2万件(次),498家企业进入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新建成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市 (州 )分平台6个。
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盼
用心用情守护民生领域市场秩序
加强价格行为监管,组织开展涉企和民生领域价费监督检查,帮助企业和群众减轻负担7638万元。督促发改、住建、民政等部门修订城市道路占用、挖掘修复、殡葬服务等价费政策44件,督促住建、水务部门落实居民污水处理费减免政策,惠及群众近1万户。
助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指导平台企业率先发布“废止仅退款”服务公告,对20余家平台企业开展联合指导,在4个数字经济示范园设立互联网市场监管政企共治岗。
提升广告监管效能,强化涉导向和医疗、药品、近视防控等重点领域广告监管,稳慎处置“听花酒”事件,举办“巴蜀工匠杯”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大赛,扎实开展“广告共助乡村振兴”公益活动。
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创新开展消费投诉线下公示,公示信息34.7万条、公示率97.7%。推动6079户商家主动承诺线下无理由退货、2019户商家建立赔偿先付制度,在线消费纠纷和解成功率达7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3个百分点。
强化民生领域执法,以“铁拳”“春雷”行动为抓手,实施消费、知识产权、价监竞争等专项守护行动, 查处案件4万余件,行刑衔接679件。
聚焦安全风险隐患治理
加力筑牢“三品一特”监管防线
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组织9.4万名包保干部对70.4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全覆盖督导,认真开展罐车运输食用植物油乱象排查整治、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特供酒”清源打链、网络销售特殊食品等专项行动。 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36万批次,打造示范小作坊885家,保障省级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任务54次。
持续推进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4个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获批开展疫苗等生物制品批签发能力建设,四川省成为首批承担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任务的省份、第二个获得放射性药品(核医药)检验资质的省份。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率先建立228万家生产销售企业库,督促9.2万家生产销售单位落实“两个规定”,聚焦9类重点产品推进质量安全追溯,将1146批次产品采样延伸至销售末端。
有效遏制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推动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深入开展锅炉、电梯等安全排查整治, 全覆盖检查化工企业老旧特种设备、督促整改隐患1412个。严肃治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和作业人员考核发证问题。
聚焦综合监管效能提升
不断夯实基础保障
强化法治监管保障,制定实施行政处罚裁量因素积分制规则、川渝市场监管领域依法免予行政处罚清单,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2726件、免除罚款7523.5万元。出台“三书两函一台账”实施细则。
增强信用监管效能,完成279万户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制定部门联合抽查方案4545个,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62.1%。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企业9.5万户、同比增长11.5%。
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上线天府市场智慧监管平台,推出经营主体码,探索开展食用农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建成四川省小个专暨网约配送员群体党建平台。
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处置机制,率先实现舆情分类监测、四级预警、日报制度,全年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
聚焦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建设
持续用力正风肃纪、提能强基
强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将“校园餐”、电动自行车、医药腐败、殡葬收费等作为重中之重,查办违法案6820件,查找整治监管措施不完善、责任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流于形式等问题408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违规违纪线索979条,出台校园食品安全重点风险清单等5项制度。
着力推动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加强监测评价、明察暗访、线上调度,通报典型案例6件,完成行风问题整改148个,全省行风满意度第三方评估达92.2%。
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实施第三批基层局(所)“两化”建设,举办全省新任所长培训班, 创新开展“市场监管大讲堂”系列培训12期。动工建设四川质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市场监管考核,规范借调、离职、事业单位聘用人员管理。
着力以创先争优引领实干担当, 首次获得中央质量督察考核A级等次,食品安全、知识产权连续4年获得国考A级等次,“我为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获奖论文数居全国第1,9个集体、5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干事业、争先进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全媒体记者 罗安舒
来源 | 消费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