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

更新时间:2025-02-19 02:39:06 浏览:

01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3275ed515aff93d3c8105fa1359b9186ff4429f0280e9a3e8f7d953baffa04c

b5d287d9c565da5924f1e7f3cf87001e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3)

02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2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5)

03

标点符号用法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3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4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5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0)

04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69)

05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4)

06

机关公文格式设置规范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纸张、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等的国家标准,是党政机关公文规范化的重要依据,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7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8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4)

文件格式标注图解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9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0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0)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4)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5)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6)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7)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8)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19)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0)

公文格式设置对照表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1)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2)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3)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4)

07

公文格式和内容常见错误实例

延伸阅读:此外,小编还整理了在公文格式和内容方面经常出现错误的一些实例,与大家共勉。

易错的文号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符号应该用六角括号〔 〕(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中选择),而不应该用方括号[ ]或方头括号【 】。如:

河教语[2018]5号(不规范)

河教语【2018】5号(不规范)

河教语〔2018〕5号(规范)

易错的格式编排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顶格标注在版心左上角**行。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如“№” 。

二、密级。用3号黑体,顶格标注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份号下方),两字之间空1个字。绝密★30年,机密★20年,秘密★10年。

三、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角,密级下放。

四、签发人。只有上行文才需注明签发人,“签发人”用3号仿宋 。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签发人姓名使用3号楷体。

五、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35mm,红色小标宋体字。联合行文时,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文件两字在其右侧。

六、公文标题。易出现公文大标题字体错误或加粗的现象。应为“二号小标宋”,一般用“二号方正小标宋简体”代替,不加粗。

七、全文行距。易出现行距不对,尤其是公文大标题行距过大的现象。公文大标题及正文行间距应均为固定值28磅,且段前、段后应设置为0。

八、页面边距。易出现边距随意设置的现象。公文页边距应为:上3.7厘米,下3.5厘米,左2.8厘米,右2.6厘米。

九、正文字体。易出现全文为黑体、宋体等字体的现象。正文字体应均为“三号仿宋”(除文中标题外),不加粗,一般用“三号仿宋”代替,不能用其他字体。

十、两端对齐。易出现右端或左端不齐的现象。正文应设置为两端对齐。

十一、左空两字。易出现自然段前左空一字、一个多字、多于两个字等现象。每个自然段前应空两个字符。

十二、文种使用错误。15种公文种类,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不可自造公文文种。

例:《关于**次保密普查工作的总结》;“总结”不是公文文种,不能单独成文,应为《关于上报**次保密普查工作总结的报告》

易错的序号使用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5)

一般情况下,**层为“一、二、三”

第二层为“(一)(二)(三)”

第三层为“1.2.3.”

第四层为“(1)(2)(3)”。

如果层次还多,可根据文章的分量,或者在上述层次序号之前适当选用“**编”“**章”“**节”“**部分”等,或者在上述序号之后适当增设“A.”“a.”“(a)”。

易错的数字使用

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等数字。

一、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例如:“十二五”规划、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心二意、零点方案、第三季度、十六届四中全会等。

二、邻近的多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多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例如七八十种、一千七八百元、五六万套、七八个、十五六岁等。

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三。

四、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如:万历十五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初五等。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五、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用汉字数字。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避免歧义,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外加引号。如: “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六、用“几、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约数时,使用汉语数字。如:几千年、百多次、十余年、八万左右、三十上下、约五十人等。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意义和比较意义的数字,用“多、约”等表示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该省从机动财政中拿出近20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3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七、行政机关公文和军队系统公文成文时间用汉语数字。但党委系统公文成文日期应按规定使用阿拉伯数字。

易错的单位符号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6)

易错的标点符号

一、易出现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的错误,标有书名号或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如:我小时候喜欢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错误)

我小时候喜欢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正确)

加强“警务室”、“护学岗”、“安全岗”建设(错误)

加强“警务室”“护学岗”“安全岗”建设(正确)

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波纹线。

如:2017-2018(错误)

2017—2018(正确)

3-5年内(错误)

3~5年内(正确)

三、易出现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的错误,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如: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错误)

一是养老保险安置。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医疗保险安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正确)

四、易出现同一形式括号套用的错误,同一形式的括号应尽量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括号时,应采用不同的括号形式配合使用。

如: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错误)

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责任单位:各镇(街道)](正确)

五、易出现在图、表说明文字末尾使用句号的错误,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

如: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错误)

注:以上各项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城市人口指常住户籍人口;规模工业企业个数统计为新口径(正确)

六、易出现书名号内用顿号表示停顿的错误,书名号内标示停顿时应用空格。

如:《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xx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错误)

《xx省物价局xx省财政厅关于xx市建制镇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的批复》(正确)

七、易出现附件名称后使用标点符号的错误,附件名称后不用任何标点符号。

如:附件:1.XX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错误)

附件:1.XX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正确)

八、易出现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情况下使用句号的错误,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时不使用句号,如使用句号则不需要换行分段。

如:(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错误)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

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一)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正确)

易错的字词50例

1.截止与截至。“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一般用于时间词语之后。

例如:报名工作已于昨日截止。

“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后面须带时间词语(做宾语)。例如:截至目前。

2.制订与制定。“制订”是联合型,常与计划、方案等搭配,表示正在进行,或者表示某种打算,或者没有最后定案。如:将重新制订XX实施方案。

“制定”是动补型,常与政策、法令、方针、路线等搭配,表示已经决定,不再更改。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3.决不与绝不。“决不”强调主观意愿上的坚决否定,以明示决心。例如: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们决不退缩。

"绝不"强调客观上的完全不可能,以表示否定。例如:事情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4.巡查与巡察。巡查:巡逻稽查,重点在“检查”。例子:因为此事,他们又特地派了十几个委员,昼夜巡查。

巡察:巡行察访,重在“观察”。例子:总务长到下午又摇摇摆摆在各教室的走廊前巡察。

5、“交会”与“交汇”。“交汇”、“交会”均指“会合”、“相交”,但二者用法有别,据《现代汉语词典》,“交会”指一般的会合,如“铁路交会”、“沂蒙路与三合二街交会处”;而“交汇”则专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如“长江口咸水淡水交汇”。

6、“综观”与“纵观”。“综观”是“综合观察”的意思。例如“综观全局”。“纵观”是“放眼观察”的意思。例如“纵观古今”。也可以说“纵观全局”,意思是说放开眼界观察全局。两者的区别在于:“综观”多用来指横向综合地观察。而“纵观”一般指纵向历史地考察。

7、“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工作”。“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8、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9、“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

10、“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11、“厉害”与“利害”。“厉害”有难以对付的意思,“利害”则有利益和损害两个方面的意思。

12、“不利”与“不力”。“不利”指不顺利、有害处,如“出师不利”;“不力”指不尽力或不得力,如“领导不力”。

13、“交代”与“交待”。“交代”有三个意思:一是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二是嘱咐;三是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人说明,也指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代问题”。“交待”意思同“交代”第三个意思,也就是说两者在这个意思上可通用。另外,“交待”还作完结(指结局不如意,含诙谐意),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

14、“授权”与“受权”。这是一组相对的词汇,其差别在于“授权”意在给予,“受权”意在接受。如“人大常委会授权新华社播发这部法律”“新华社受权播发这部法律”。

15、“赋予”与“付与”。“赋予”中的赋予者应是尊长高贵的一方,如“人民、宪法、历史、时代、组织、大自然”等。“付与”指给予、交给,所给的对象多是一般人或具体事物,所付的东西也多指钱款和具体物品。

16、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17、“反应”与“反映”。反应的常见用法是,机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活动,或是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或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而“反映”的常见用法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面貌或实质表现出来,或是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18、“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

19、“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

20、“缴纳”与“交纳”。当“缴”指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如“上缴”与“上交”、“缴费”与“交费”相同;但“缴”指被迫交出(多指武器)时,如“缴获”不能用“交获”。“缴纳税款”应以“缴”字为佳。而“交会费”则以“交”字为宜。

21、“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22、“醒悟”与“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

23、“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24、“以至”与“以致”。“以至”指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指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以至”与“以致”的主要区别在于,“以至”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

25、“急待”与“亟待”。“急待”指紧急待办。“亟待”指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26、“记取”与“汲取”。“记取”指记住。“汲取”指吸取。“记取”与“汲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26、“检察”与“监察”。“检察”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监察”指监督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检察与监察的区别有三:**,方式不同。一个是审查,一个是监督。第二,对象不同。一个是被检举的犯罪事实,一个是机关或工作人员的日常活动。第三,主体不同。一个是司法机关,一个不是司法机关。

27、“家具”与“家俱”。“家具”,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推荐的规范词形。

28、“靓丽”与“亮丽”。“靓丽”是指漂亮、美丽。例如:靓丽的容颜。“亮丽”是指明亮美丽、美好、优美。例如:色彩亮丽。

29、“书写”与“抒写”。“书写历史”中的“书”不能写作“抒”,“抒写”是指表达和描述。

30、“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31、“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32、“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的意思。

33、“启事”与“启示”。“启事”是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例如:征稿启事。“启示”是指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34、“临”与“邻”。“临”指到来或挨着的意思,如“身临其境”“临河”;“邻”指接近、附近,如“邻居”。如“相临的吧街”应为“相邻的吧街”;“邻街建筑”应为“临街建筑”。

35、“蓝”与“兰”。“蓝天”不能误写作“兰天“。“蓝”是指像晴天天空的颜色。例如:蔚蓝。而“兰”是指兰花、兰草。

36、“连”与“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37、“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有关,与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就与炼丹有关。“练字”有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创作诗文时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体育锻练”。

38、“订”与“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 ”。

39、“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 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40、“像”与“象”。《现代汉语词典》规定应写作“像……一样”。“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如“画像”、“录像”、“图像”、“摄像”等,都是人工做成的;“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表象”、“脉象”、“气象”、“景象”、“天象”等,都是自然表现出来的。

41、“像”、“象”与“相”。“照相机”用“相”;照出的东西用“像片”。“摄像机”“录像机”用“像”。

42、“蒜薹”与“菜薹”。不能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薹”字没有简化,“苔”字不是它的简化字。

43、“窜改”与“篡改”。“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

44、“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意为辩解、辩论。例如:辩驳、辩护。“辨”一般是指经过分析、区别的进行判断。例如:辨别、辨析、辨认。但“辨”与“辩”有时含义相同,如“辨证”可写作“辨证”,“辨白”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

45、“工伤”不能写作“公伤”,词典中没有“公伤”这个词。“工伤”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受到的意外伤害。

46、“住”和“驻”。“住”泛指居住,“驻”特指为执行公务而留住某地。

47、“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饭”。“作为一个公路职工”不能写作“做为一个公路职工”。“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

48、“板”与“版”。“板”是指片状较硬的物体。“版”是指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或书籍排版。例如:版本、出版社、版权、版式。注意:“版画”不能写作“板画”,“版图”不能写作“板图”。

49、“撒”与“洒”。“撒“是指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落。例如:撒种。”洒“是指使水或其它东西分散地下落。例如:潇洒、洒脱、洒落。“撒”指散落讲时,同“洒”。

50、“箱”与“厢”。“箱”是指箱子、像箱子的东西。例如:木箱、书箱。“厢”是指厢房、类似房子隔间的地方。例如:车厢儿、包厢、厢房。

51、“熔”、“融”和“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

52、“燥”、“躁”与“噪”。“燥”是指干燥、缺少水分。例如:燥热。“躁”是指性急、不冷静。例如:脾气躁、性子躁。“噪”是指大声叫嚷或指(名声)广为传扬。例如:噪音、名声大噪。

53、“生”与“身”。“终生”多指事业,如“终生当医生”;“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80年”;“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

08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为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2年4月16日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并规定自2012年7月1日正式施行。

作为配套的文件,2012年6月2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此标准是对国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1999 )的修订,对公文用纸、印刷装订、格式要素、式样等作出了具体规定。特别是将党政机关公文用纸统一为国际标准A4型,首次统一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素的编排规则,使党政机关公文的表现形式更加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规则,并给出了公文的式样。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

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印制的公文,其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印制等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余可以参照本标准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8 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

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3102(所有部分) 量和单位

GB/T 15834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字 word

标示公文中横向距离的长度单位。在本标准中,一字指一个汉字宽度的距离。

3. 2 行 line

标示公文中纵向距离的长度单位。在本标准中,一行指一个汉字的高度加3号汉字高度的7/8的距离。

4范围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

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 g/m2~80 g/m2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80%~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5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5. 1 幅面尺寸

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

5.2 版面

5.2.1 页边与版心尺寸

公文用纸天头(上白边)为37 mm±1 mm,公文用纸订口(左白边)为28mm±1mm,版心尺寸为156 mm×225 mm.

5.2.2 字体和字号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5.2.3 行数和字数

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

5.2.4 文字的颜色

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文字的颜色均为黑色。

6印制装订要求

6.1 制版要求

版面干净无底灰,字迹清楚无断划,尺寸标准,版心不斜,误差不超过1 mm.

6.2 印刷要求

双面印刷;页码套正,两面误差不超过2mm.黑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所标BL100%,红色油墨应当达到色谱所标Y80%、M80%.印品着墨实、均匀;字面不花、不白、无断划。

6.3 装订要求

公文应当左侧装订,不掉页,两页页码之间误差不超过4 mm,裁切后的成品尺寸允许误差±2mm,四角成90°,无毛茬或缺损。

骑马订或平订的公文应当:

(a)订位为两钉外订眼距版面上下边缘各70mm处,允许误差±4mm;

(b)无坏钉、漏钉、重钉,钉脚平伏牢固;

(c)骑马订钉锯均订在折缝线上,平订钉锯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5mm.

包本装订公文的封皮(封面、书脊、封底)与书芯应吻合、包紧、包平、不脱落。

7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

7.1 公文格式各要素的划分

本标准将版心内的公文格式各要素划分为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头;公文首页红色分隔线(不含)以下、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不含)以上的部分称为主体;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页码位于版心外。

【最全图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公文格式标准(附设置规范及样式)(图127)

7.2 版头

7.2.1 份号

如需标注份号,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行。

7.2.2 密级和保密期限

如需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7.2.3 紧急程度

如需标注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如需同时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

7.2.4 发文机关标志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发文机关标志居中排布,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35mm,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颜色为红色,以醒目、美观、庄重为原则。

联合行文时,如需同时标注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一般应当将主办机关名称排列在前;如有"文件"二字,应当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以联署发文机关名称为准上下居中排布。

7.2.5 发文字号

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

7.2.6 签发人

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

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7.2.7 版头中的分隔线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

7.3 主体

7.3.1 标题

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7.3.2 主送机关

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标注方法见7.4.2.

7.3.3 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一般**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标注。

7.3.4 附件说明

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 XX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7.3.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7.3.5.1 加盖印章的公文

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编排,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

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联合行文时,一般将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整齐排列在相应位置,并将印章一一对应、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印章之间排列整齐、互不相交或相切,每排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首排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7.3.5.2 不加盖印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行文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在发文机关署名下一行编排成文日期,首字比发文机关署名首字右移二字,如成文日期长于发文机关署名,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发文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

7.3.5.3 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的公文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加盖签发人签名章时,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二行右空四字加盖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二字标注签发人职务,以签名章为准上下居中排布。在签发人签名章下空一行右空四字编排成文日期。

联合行文时,应当先编排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其余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依次向下编排,与主办机关签发人职务、签名章上下对齐;每行只编排一个机关的签发人职务、签名章;签发人职务应当标注全称。

签名章一般用红色。

7.3.5.4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

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7.3.5.5 特殊情况说明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或签发人签名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

7.3.6 附注

如有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

7.3.7 附件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在版心第三行。附件顺序号和附件标题应当与附件说明的表述一致。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7.4 版记

7.4.1 版记中的分隔线

版记中的分隔线与版心等宽,首条分隔线和末条分隔线用粗线(推荐高度为0. 35 mm),中间的分隔线用细线(推荐高度为0. 25 mm)。首条分隔线位于版记中**个要素之上,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

7.4.2 抄送机关

如有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在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之上一行、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如需把主送机关移至版记,除将"抄送"二字改为"主送"外,编排方法同抄送机关。既有主送机关又有抄送机关时,应当将主送机关置于抄送机关之上一行,之间不加分隔线。

7.4.3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后加"印发"二字。

版记中如有其他要素,应当将其与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用一条细分隔线隔开。

7.5 页码

一般用4号半角宋体阿拉伯数字,编排在公文版心下边缘之下,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一字线上距版心下边缘7 mm.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公文的附件与正文一起装订时,页码应当连续编排。

8公文中的横排表格

A4纸型的表格横排时,页码位置与公文其他页码保持一致,单页码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表头在切口一边。

9公文中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字的用法

公文中计量单位的用法应当符合GB 3100、GB 3101和GB 3102(所有部分),标点符号的用法应当符合GB/T 15834,数字用法应当符合GB/T 15835.

10公文的特定格式

10.1 信函格式

发文机关标志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居中排布,上边缘至上页边为30mm,推荐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下4 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 mm处印一条红色双线(上细下粗),线长均为170 mm,居中排布。

如需标注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应当顶格居版心左边缘编排在**条红色双线下,按照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的顺序自上而下分行排列,**个要素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

发文字号顶格居版心右边缘编排在**条红色双线下,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

标题居中编排,与其上最后一个要素相距二行。

第二条红色双线上一行如有文字,与该线的距离为3号汉字高度的7/8.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