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顿洁供应链的创始人强会涛先生在发朋友圈:招聘理货员,一开始没太注意,但发得多了,便点了进去:“高薪诚聘理货员,月薪3000-5000元,工作地点就近安排”。这让我产生了好奇心。按常理说,经销商最缺的是业务员,在他这里怎么最缺理货员了?
带着疑问,笔者打了电话过去,追问为什么这么做,在这期间也咨询其他经销商朋友,反复思考顿洁用理货员而不是业务员背后的逻辑,同时也一直在思考是否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
我把顿洁的理货员形式定义为员工的“小老板工程”。在解释“小老板工程”之前,首先清楚地描述一下,到底“理货员”这个岗位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成为理货员,日常干什么怎么干,收入考核是怎么制定的。
1. 理货员画像:女性,已婚,有子女,有一定经济压力,为人亲和,做事有耐心。善于沟通,有一定销售经验佳。
2. 理货员职责:负责周边20公里以内的50家左右传统小店的销售、推广工作;每日至少10家门店拜访,每家门店间隔不低于10分钟(APP管理),不设定具体拜访计划;
3.理货员收入:试用期间保底薪资3000元/月3个月,3 个月后无底薪;正式理货员的收入:商品提成+开店提成+任务奖励。
商品提成:根据商品的畅销程度设立不同坎级,按销售额的10%-5%设立不同等级(部分名牌产品没有提成);
开店提成:新开门店奖励100元/家;
任务奖励:个别单品任务奖励、商品陈列奖励、新品进店奖励,以及阶段性非销售性任务,比如冰柜进店、招聘推荐、物料张贴等活动任务。任务分日、周、月。不同任务对应不同奖励金额。
为什么这样招人?强会涛告诉笔者,理货员机制是在2015年设置的,当时也是“被逼无奈”,没办法,招有经验的人招不到,只能退而求其次。但反观现在来看,却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女士相对更有耐心,心细更愿意和店主聊天。
同时女理货员因为考虑照顾孩子不会轻易跳槽,传统渠道客情是**重要,并且就在家附近工作,负责周边的传统渠道,中午下、午还能上下班接送孩子放学。因此,相对男业务员,女理货员的优势比较明显。
在分析关于理货员背后的逻辑前,先简单介绍一个顿洁:相信不少过亿经销商手上都至少有1-2个知名品牌,靠知名商品的畅销,最终走到亿元经销商行列,但顿洁不是。几乎没有知名品牌代理,绝大部分是以非知名产品为主。要想将非知名、多品项商品做到亿级销售收入,并非易事。顿洁能成为亿级经销商,理货员岗位的设计功不可没。
理货员岗位的设计,为什么能成功? 简简单单是因为男换女,就近工作,无底薪靠提成?显然不是。笔者归纳了四点,便于你理解和思考,希望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 降维招聘
降低一个标准招聘,让理货员干业务员的工作,以类似业务员的收入标准,提高理货员的工作热情和态度。这里有一个关键逻辑:以一周为单元,假设相同工作时间:常规1名基层业务员,150家门店,平均单店拜访时间a分钟(经销1-3品牌);1名理货员,50家门店,平均单店拜访时间3a分钟(经销n个产品)。
商贸业务员或厂家业务员,往往负责1-3个品牌,单品有限,客单价相对一定,此时变量是订单数,所以追求单位时间内的订单数**化,而顿洁有千余个产品,客单价或品项数是变量,理货员追求单位时间内的单店产出**化。“以时间换单店产出”。
所以顿洁追求的是单店的品项数或客单价,而常规基层业务员追求的是订单数的**化。当目标是单店的品项数或客单价时,业务员的单店停留时间决定了销售额的大小。
启示:50家门店的拜访半径,以及单店的拜访时长可以抹平销售技巧的缺乏,客情>技巧。当经销商是多品项经营时,尤其是以非知名商品为主,理货员机制的设立值得经销商借鉴。同时,对于经销商转型区域B2B平台来说,同样适用。
第二 任务驱动
细分的任务驱动而非销量驱动。仔细看上述理货员的工作内容,核心有两个部分:**,商品销售;第二做任务。实际上,对理货员来说,拜访门店的关键动因是完成公司给予的明确化任务,因为任务是当前的考核项,有对应的任务奖励。与此同时,顺带完成商品销售。
任务怎么来的?公司业务部门制定的阶段性指标,比如追求某个新品的铺市率,比如某个商品的阶段性销量任务。公司制定整体的策略目标,传导到基层业务后,不是目标和策略,而是已经细分为某一项具体且明确,伴随有激励的任务。理货员只需根据APP发布的任务,简单直接完成就可以。
启示:前段时间,阿里零售通的TPO1运营商尚瑞营销副总经理徐迂人,在快消品+互联网大会上的分享关于尚瑞如何做销售管理让笔者印象深刻,关注三点:**阶段性关键指标;第二核心数据跟踪;第三营销活动RIO。
阶段性关键指标,围绕公司、商品、品牌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指标。对于经销商做经销生意来说,最核心的两个点:分销+动销。影响分销的变量:门店(已有门店和新增门店);商品(商品SKU数)+价格(商品组合、促销政策返点);影响动销的变量:陈列、推广(物料展示)、消费者促销等。将动销和分销指标切分成更细化的小项,具体到每个商品、每个单店设定不同的任务项目。
各项任务的设定是为了完成阶段性的任务,同时也关注核心数据(单品分销率、复购率、客单价)。强会涛告诉笔者,他只关注一点:综合毛利率。关注核心数据的背后是看商品或生意是否良性运营。
总结任务驱动:高层关注核心数据,判断是否良性健康;同时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中层将发展目标拆解小目标,根据影响目标的变量将小目标变为具体、明确、简单的任务,继而驱动基层业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