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我是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的蔡宇韬。9月初我拿到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的offer,很荣幸为师弟师妹们分享我申请学校的心路历程。作为刚刚准备以及完成了各种申请的中的一员,我深刻体会着大家在准备过程中的焦虑迷茫,遂写此一文,希望能帮助到同学们。
相信大家在刚刚接触留学申请时,都会被网上良莠不齐的中介广告信息搞得头昏脑胀,而同学们留学的背景和想法也各不相同,于是庞杂的信息和信息匹配问题带来诸多困扰。为此我想从2个角度,即学校、学生,为大家介绍2个方面,即学校看重学生什么样的实力和背景?决定出国留学后,同学们在什么时间需要准备什么?为不同情况的个体提供参考。
一、 硬背景&软背景
各国各地的院校考量的内容分为硬背景与软背景2大板块。其中硬背景包括院校背景、GPA(百分制加权平均分)、语言成绩(雅思/托福)、标化考试(GMAT/GRE),软背景包括实习、商赛与校园活动。硬背景反映了个人的核心学习能力,软背景则是把一个人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
这里提醒大家,我们学校出国成绩打印的是四分制GPA和百分制加权平均分。这两类成绩的计算范围都是必修课+院选课,通选课不在计算范围中。若你的均分低于85,学校算法给到的GPA会具有优势,均分越低GPA优势越大,申请时可以先提交GPA,若后续目标学校有要求再交均分证明。若均分高于85,则GPA与均分之间的差额就小了很多,此时交GPA或者均分都可以。
下面主要为硬背景部分,软背景等内容会在后面如何做准备部分详细介绍。
以下给出各主流地区学校对于以上指标大概的考量占比与一些基本的要求。
①香港、新加坡(港3新2)
港三新二(港大、港中文、港科、新国立、南洋理工)每年包揽了我们学院出国出境人数的80%,其中港大最多。
对于这五所院校的商学院,GPA3.8+可以任选专业,GPA3.6、雅思6.5、/、两段实习就能够稳定有offer,GPA3.5以上加上在申请刚开放时投递就有较大的希望。总的来说这五所院校申请难度差不多,具体难度取决于不同专业,其中各专业的申请难度一般为金融、商分、经济、市场营销/管理/会计、其他混杂专业(降序排序)。
以我自己为例,early round投递时GPA3.6+、雅思7、、三段实习(BCG PTA、PwC咨询、CICC投行)拿到了港中文管理学的offer作为保底。我的GMAT成绩是一大劣势,但我的实习是优势因此进行了一定的补足。所以大家即使某一方面有不足也不必担心,学校会综合考量的。
*考量占比:GPA70%、实习20%、雅思/标化考试10%
*申请时间:仅新国立和港中文有early round,6月7月左右开始、8月结束,难度略高于正式批前期。正式批次中港中文为制(先到先得,录满即止),其余院校为round制(轮次),2-4轮均有。一般**轮都是9月或10月,时长持续一个月。以港大为例,9.1开放**轮,10.13结束,12月初结束第二轮,每轮录取难度递增。因此港新均要尽快投递。
*需要注意的是新二的审理速度慢流程长,港三审理速度极快流程短且留位费高昂(一般为10万以上,后续若去了其他学校无法退还),因此港三不是最想去的学校的同学要自行斟酌投递时间。
*强制性要求:
1)申请时合格且有效的雅思成绩(括号内为小分要求):港大6(5.5)、港中文港科南洋理工6.5(无小分要求)、新国立7(部分小分要求6)
2)GMAT/GRE:除港中文商学院强制要求提交外,其他均为“”但“ ”。对于这五所建议是GMAT/GRE 650+/315+可以提交,680+/320+可以起到加分效果,当然**的肯定是700+/325+。
*若专业放宽到社科学院或工学院的专业,则GPA可以再低0.1左右。
*所有院校除港大外均有面试,形式各样。
*港五(港城、港理工)的商学院一般GPA3.2+就能够录取,不多赘述。
*港中深有多种录取模式,其中正常申请的难度低于港三高于港五。
②英国(LBS、G5+王爱曼华)
英国的院校极为看重百分制均分,同时华工在英国院校的大陆认可院校的list中无任何优势,常常被排在t2甚至t3。(如G5某些项目硬卡均分85,即均分没有85以上直接不审理,又如曼大商学院某个项目不将华工视为大陆认可院校,即不接受来自华工的任何学生)。
牛剑LBS这三所见仁见智不多评价,均分90+可以挑战,伦敦政经和帝国理工均分87+会有机会。UCL和王爱曼华均分85+非商学院专业机会比较大,商学院机会不算大。对于均分85左右/GPA3.55左右的同学可将重心放到香港或新加坡,录取好学校的概率要远大于英国。
* 考量占比:GPA80%、实习5%、雅思/标化考试15%
* 申请时间:一般都在10月份开放申请,G5大多是制,其他的与round制均有,可在各学校官网查阅。
* 强制性要求:
1)入学时合格且有效的雅思成绩(申请时可不交雅思或交不合格的雅思):一般**要求为7(6.5)
2) GMAT/GRE:除LSE部分专业强制且仅接受GMAT外,其他均为“”
③美国
美国地区非我的目标地区因此了解不多,仅在和同学之间的交流间有些许了解因此篇幅较短。
申请美国建议考托福与GRE这两个考试,若目标院校为康奈尔这类小藤或同级别以上的院校的商学院,GPA应在3.7+,托福100+,+同时有两段以上的实习会比较有希望。若只关注学校Title不在意专业可考虑各个学校的偏门学院,如哥大的SPS等等,门槛较商学院会低很多。
相比于港新英国把GPA均分放在关键地位,美国院校会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实习与个人经历在其中会更加重要。
* 考量占比:GPA60%、实习20%、语言/标化考试20%
④澳洲(墨尔本、悉尼、澳国立)
对于华工的学生来说除墨尔本大学商学院之外其他所有大学所有专业均点击就送。
澳洲的学校的国际排名在四大榜单上均名列前茅,回国认可度不高但起码不至于就业被卡排名,若GPA低于3.5可考虑申墨尔本大学(QS14)保底,若GPA低于3.3可考虑申悉尼大学(QS19)保底。不用太注意申请时间,,**需要注意的是雅思要求6.5(6)。
二、 要准备什么、如何去准备?
①建议的时间线
对于主要申请港新且希望尽早准备充分的同学,可以参考以下的时间线(申请英国的话雅思就放在大三上开始后考):
大二下:雅思、暑假实习
大三上:GMAT/GRE、寒假实习
大三下(到6月左右):语言成绩和标化考试刷分(如果没达标)、暑假实习
暑假(7、8月):准备各类申请材料、与中介沟通或自己写个人陈述
大四上(9月):投递
*任何时候都应将提高GPA/均分置于首位,避免本末倒置。
*若申请early round则最后两步往前提两个月。
②申请时需要的资料
l 学校打印的材料(中英文各一份):
1)四分制GPA证明
2) 百分制加权平均分证明
3)在读证明
4)成绩单
l 自己准备或中介准备的材料:
1)个人简历
2)两封学术推荐信
3)个人陈述
4)雅思送分
5)GMAT/GRE送分
*个人陈述和个人简历这个东西中介写完后多数情况下自己是要修改很多版的,而你每次反馈给中介让他们修改后通常都要至少半个星期才能拿到一版新的,所以大家**预留半个月来改这个东西。
③中介or DIY?怎么挑中介?
如果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很强,搜集信息能力很强,不怕很麻烦的话可以自己DIY,说到底中介的主要作用就是帮你写出300-1000词不等的个人陈述与两封走个流程的推荐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中介,最起码有一点背书的作用。值得注意的点就是找了中介之后自己也必须时时刻刻地跟着整个申请的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定时催中介写文书的进度,核对他们帮你准备的材料是否有误等等。
挑中介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能够和直接写你这篇个人陈述的人反馈沟通无限次修改,中介必须给到你申请邮箱的密码。其余的东西其实各个中介大差不差,有耐心的话也可以去各个中介询问是否可以给出以前的文书、是否可以告知写文书的老师的学历背景、对文书不满意是否可以更换老师等等。
大中介都会良莠不齐,网上常常能看到一大片骂的,里面有好有坏吧。个人觉得分到什么样的老师纯粹看运气,大家自己也可以多斟酌一下。小的工作室有的很好,但也有跑路的风险。**还是找一个在当地线下有驻点的中介,即使网上失联了也可以直接去线下找人。
④实习的重要性
近年来实习在港新的评判标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一般说软背景基本都是指实习。商赛的作用远小于实习,且需要拿到较好的名次才会有用,性价比不高。科研完全没有用,大家不用去搞任何科研,中介给你推销任何付费科研可以完全不用理睬。
注意所参加的实习要与目标申请专业匹配为佳,如打算申请会计就去四大之类的会所实习、打算申请管理就去咨询公司实习、打算申请金融就去券商实习、打算申请市营就去快消实习等等。外资企业优于内资企业,且岗位不能是太边缘的(如营业部)等等。
找实习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了,比如各类微信公众号、海投、实习群找继任、亲戚朋友的资源等。不要去找任何付费实习,付费实习90%是假的,当然也提供不了任何证明。
一共进行三段实习会比较合适,可以让自己的个人陈述与个人简历有内容可写,能够展示自己充足的动机,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的经历显得空缺或紊乱
*港大商学院强制要求提供盖章实习证明,因此尽量不要去当不走公司人事、没有实习证明的小黑工,如果学校要求补证明的话会很麻烦。
⑤GMAT or GRE?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大部分项目二者都接受,所以都可。
1)从要申请的专业的角度
如果打算申请商业分析、经济学、金融科技这些量化程度高的专业,就去考GRE。
如果打算申请金融会计管理这些量化程度没那么高的专业,就去考GMAT。
2)从个人考试意愿的角度
如果愿意背单词,希望思考的少一点,就去考GRE。
如果不愿意背单词,希望注重逻辑和思考,就去考GMAT。
三、 结语
留学的准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一定会有很多身心俱疲的时刻,但也带来了更多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回顾这过去的一年半,一路上的准备对我人生发展的各方各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GPA的压力让我不得不认真学习,几段实习也使我深入了解到真实的商业世界。
我想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尽早准备,所谓未雨绸缪,厚积薄发!如果不想临阵磨枪、手忙脚乱,就请尽早规划、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暂时就想到了这些内容,整个申请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确实很细碎,考虑到篇幅一些具体的内容未能展开,写的时候其实脑子里也挺乱的,如有疏漏还请见谅。
祝大家一切顺利!
初审:李林旭
复核:易红英
终审:陈强
图
学院学工办
文
学院学工办
编辑
学院青媒中心
张梓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