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
Name:
Major:
: Top 30
: Refer Me
: Tina
Offer:
我找工作的经历比较短,主要集中在硕士毕业之后的那段时间。刚毕业的时候我的面试技巧相对比较薄弱,回答问题非常死板,导致面试结果一直不理想。当时我通过海投简历的确得到过几个面试机会, 但主要都是HR的电话面试,进到最终的面试的并不多。
由于毕业时的求职策略做的不太好,我的求职效率相比其他大牛来说是比较低的。比如,当时我特别心仪一份在四大做 的工作,出于对那个职位的热爱,我收集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努力,也收到了四大的回复,但是由于我自己的经历太浅了,最终也没有得到那份工作。后来才知道即使是在四大工作了很多年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那个职位,我也深刻认识到只凭借一时的热爱是远远不够的,我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更为合理的目标,这样拿到面试的机会反而会大大增加。
另外,当时我手上的求职资源非常有限,能通过学校方面得到的就业机会已经比较少了,因此在春招之后我其实就在考虑向寻求帮助来加快自己的求职进程。
面试在于你如何把故事说得有趣
我大致是在7月份的时候申请加入了的Refer Me项目,没想到这个项目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让我仅仅通过一轮面试就拿到了现在这家公司的offer,整个过程可以说非常效率。 当时在我申请了Refer Me项目中的一个内推职位之后, 对我进行了一系列专业的评估,最终帮我争取到了这个内推机会,并安排了Tina导师为我做面试前的指导。
Tina导师一上来先帮助我修改了简历,对简历中的内容和顺序进行了调整以及优化。举例来说,我写audit 的这一段经历时候提到了自己如何用Excel去完成具体的任务,而Tina导师认为我写得太细了,建议我把有关Excel的内容放在 里点一下就好,并不需要在经历上特别说明。Tina导师告诉我这样改变一下主次顺序,可以帮助简历甩掉“学生气”,显得更加专业,也更容易突出简历上最有价值的地方,**时间吸引招聘官的注意。
简历修改完毕后, Tina导师又马上安排时间,对我进行了两节课的模拟面试冲刺训练。上**节课的时候,导师直接揪出了我在面试过程中的一个致命问题,不管是自我介绍还是工作经历,我的回答都非常生硬,导师建议我在语言风格上做出改变,尽量在讲述的时候增加趣味性,以此带动整场面试的节奏。
我根据导师的建议,在语言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可是,上第二节课的时候,Tina导师发现我对“趣味性”的理解还是存在偏差。尽管我的语言变得有趣了,但依旧给人一种“背诵”的错觉。其中的原因在于每个问题我都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很精确的提纲,导致我所有的回答都好像按照某个流程在说,给人感觉更像演讲而不是对话。
Tina导师告诉我,面试更多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对方问了一个问题我把它填上。实际上,面试官并不要求所有的问题你都能给出答案,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会期待你的反问。你要做的就是在保证真诚的前提下,确保一定的好奇心,一来是可以让面试官更好地了解你,二来是通过这样互动的面试过程让自己对公司更加了解。
在后来的面试中,我也努力根据这样的思路和面试官对话。我事先准备了自己的几段故事,保证在对方问到的时候,我能有条理地讲出来,同时也能保证自己说出来的故事足够接地气。当然“有条理”和“有趣”的度要把握好,不能一味地为了有趣而忽视了陈述的逻辑性和专业性。
就算工作经历不符合,我依旧有办法自圆其说
由于这次是通过拿到的内推职位,所以公司**轮就直接安排我跟一位现场面试了。
因为之前的员工突然离职,所以公司很着急地要招新人,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新人进行培训,所以他们在招人的时候就对的要求很高,希望新人一进公司就可以马上上手做事。
不过好在我针对这个职位已经在简历上写了所有必要的 , 因此面试官在大致了解了我技术层面的熟悉程度后,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在 上面。
其实,Tina导师在做模拟面试的时候已经帮我猜到了大部分的 , 这给了我一个缓冲的余地,让我在现场能非常冷静地面对每一个问题。比如,面试官让我说一下自己的soft 上的一个强项,基于公司比较重视这一点,我就讲了在生活中我是如何做的,并根据导师的建议把故事说得比较有趣,并没有死板地用工作经历去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我研究生的学制是一年的,学校不允许用这段时间实习,所以我只能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的活动,而之前本科毕业的时候,我在国内的立信会计事务所入职了一年,做的是审计。所以我过去的职业经历中并没有太多涉及会计方面的工作,和现在这个职位的关联性并不是很高。因此,当时和面试官沟通这个问题的时候时候,我就强调虽然自己以前是做审计的,但审计和会计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审计工作得到的工作经验在很大程度上一样可以运用到会计的工作中。
同时我还提到了job 中对公司部分合作审计工作的描述,这和我之前的工作经验是直接吻合的,我有能力站在一个专业审计的角度来帮助公司完成这部分的工作。
幸运的是,面试官自己之前是在美联储做审计的,因此他对我的工作经历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我们针对审计的工作聊了很多,他跟我介绍了他之前做审计的经历,并顺势问我如果我遇到了同样的某个情景会怎么处理,而我也根据他的叙述向他讨教了他在以往工作中的一些技巧和经验。总的来说,整个面试过程非常,面试官全程身体前倾,神采飞扬,很仔细地倾听着我的讲述,这很大程度上减缓了面试的紧张情绪。
除此之外,因为这位面试官经手这家公司时间并不长,从他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他想给公司带来一些改革,因此,我就针对公司文化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自己的建议,得到了面试官的认可。
上哪怕只联系到一位校友也值了
在上联系校友对于求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之前也发了很多站内信,有多少人没有回复我已经不记得了,反正就是挺多的吧。不过一般来说校友都会通过我的邀请,接着我就趁热打铁进一步细问,有的人可能比较忙就不回我了,或者跟我约另外一个时间做一个简短的聊天。
虽然有时聊天很简短,又或者站内信发出去根本就杳无音讯,但只要有一位校友愿意帮助你,那就足够了。比如我之前在准备一个会计事务所面试的时候就在上联系到了一位校友,他正好是我即将面试的事务所的 。信发出去没两天我就得到了他的回复。这位校友针对我的求职情况给我做了很详细的指导,教我如何准备这家事务所的面试,甚至为我列出了面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给了我相应的提示。同时他也为我未来的给出了一些建议。
在和他对话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一个很有趣的面试思路:在面试的时候,尽量给对方一种你们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很多交集的感觉, 比如和HR面试的时候可以聊聊相似的兴趣爱好或者相似的生活经历,而不要仅仅局限在职业上面。
工作和生活没法平衡?适应了就好
我现在的工作主要负责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需要处理上游商家寄过来的各种各样的账单,在处理的过程中,我需要作出一些专业的判断,包括新的账目是否和以往的账目有牵连,或者如何与付款人沟通账目的相关事宜。其次,由于目前的公司有一个子公司,而子公司部分的账目也是由我们团队负责的,所以我还需要兼顾一部分子公司的账目。最后,公司有自己的保险产品,同时也在帮其他保险公司代卖产品,因此代卖过程中会产生中介费,而我就负责和保险公司核对这部分的账目,属于一部分内审的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碎的日常工作,比如发票签发等等。
以前不忙的时候,我会画画,练字或者做一些有氧运动,我还蛮喜欢那种身体舒畅的感觉。但是现在工作了之后,我感觉自己忙得无暇顾及这些兴趣了。原因可能是刚入职的时候我接受的培训不是特别系统,所以在工作交接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另外也可能是因为我对新工作的熟悉程度还不够,所以需要通过未来的工作慢慢适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