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传递校友经验,引领浩荡前路。学长学姐职场奋斗的真实经历和宝贵经验,为青年学子提供着指引和帮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将继续更新「学长学姐的职场故事」专栏,为CSUer的职场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如果您有想分享的职场故事,诚待来稿!投稿邮箱:。
校友简介
韩康孝,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届本科毕业生,曾获2022年度华图教育“基层就业杰出奉献奖”,现就职于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
古人有云:“春风不度玉门关。”提及西北,大多数人的印象是黄沙漫天、茫茫戈壁,是袅袅孤烟、悠悠羌笛。然而步入新时代的今天,发展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广袤的大西北也创造了不少奇迹——无数科学家的深藏功与名,无数新鲜血液的相继涌入,导弹发射、火箭升空,大片的沙漠见证了祖国无数次的腾飞,荒芜的戈壁也孕育出了时代的累累硕果。刚刚走出了大学校园的韩康孝,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他热爱的大西北,用自身所学书写着强核报国的青春故事。
01
于厚积中薄发,不念名与利
毕业季,往往伴随着各种声音的交织。在韩康孝的耳边,不乏“985的学生不考研可惜了”的劝告,也有“要趁年轻去大城市闯一闯”的鼓励,更有“沿海城市发展机会多”的诱惑。身边的同学纷纷获得了通往更大城市的“船票”,仿佛那里才是年轻人应该追逐的梦想之地。然而,对于韩康孝来说,他的心中却有着别样的牵挂和期待。“我的家乡是兰州,大量的工业项目缺乏建设人才,我想着要回西北工作,为家乡做一份贡献。”浓厚的乡土情结和深刻的自我认知,让韩康孝在众多的声音中,坚定地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他选择了毕业后回到大西北,回到生养自己的故土。
做出与众不同的决定,往往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要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韩康孝从面试、专业知识学习、办公技能、社交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日积月累,不断充盈自己。他深知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反复复习有机材料、无机材料、金属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确保自己的专业知识牢固扎实。为了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韩康孝利用大三暑假的时间,自己投递简历并成功争取到在西安实习的机会。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他对职场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也锻炼了他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韩康孝还在粉冶院担任学工办助理,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协助老师工作,他的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韩康孝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哪里弱就补哪里,努力让自己得到全方面的锻炼,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以便更加从容地迎接未来的求职挑战。
尽管韩康孝已经为求职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在实际面试中仍遇到了挑战,好在累积的经验与多年如一日的努力总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他度过难关。“有一次面试的**题就不会,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浸染着整个面试过程,然而,平时坚持不懈的面试练习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让他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镇定自若地完成了面试。幸运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韩康孝最终成功地收获了心仪的offer。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正是平时的不断积累以及反复练习,韩康孝依靠着坚定的信念和积蓄的能力,终是迎来了曙光,顺利入职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
02
于戈壁中坚守,无畏风与沙
“人的精力有限,我只想专注于做一件事。在我看来相较于继续科研深造,我更想把我热爱的专业落实到实际工程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种务实的态度,让韩康孝决定在毕业后立刻投身职场,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众多offer中,他最终选择了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中核四〇四是我国规模**、体系最完整、集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国家新型核工业基地,拥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一片坐落于西北荒漠中的科研绿洲。对于韩康孝来说,中核四〇四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平台,更是一片充满梦想与机遇的科研热土。他从小就听闻“两弹一艇”的研制传奇,感受着核电事业发展的脉搏,更对中核四〇四作为中国核工业文化的摇篮怀有深深的敬仰。这份刻进记忆深处的向往,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里,希望能够在这片热土上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韩康孝成为了一名奋斗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工作地点位于大戈壁中,坐通勤大巴往返公司的路上,常常遭遇沙尘暴,生活环境极其恶劣艰苦。但是作为年轻的一代,韩康孝如同所有闯进戈壁滩的人一样,从未放弃。“既然选择来到了这个地方,那肯定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咱可不是那大风一吹就倒的细杆杆。”他用朴实的家乡话谈笑自若地表达自己积极的心态与不移的意志。作为西北长大的孩子,飞沙走石、黄沙漫天,韩康孝或许早已习以为常,面对工作上的挑战,他也更是从容不迫、积极应对。
“记得有一次工程实验,从头到尾我持续跟进了一个月的时间,工作量极其大,时间紧任务重,我在这次实验过程中基本都是待在公司没日没夜地做实验。”与夜为伍,和星作伴,这种“上大夜”的生活好像已经成为了韩康孝那段时间的常态。不如人意的是,最后的实验并未成功。虽感挫败的韩康孝并没有自暴自弃,前辈的宽慰让他逐渐走了出来:“每次实验都成功还能叫实验吗?那叫事实。”从那段经历中,韩康孝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不气馁”不只是听听而已的心灵鸡汤,而是应当一以贯之的工作精神。或许成功之所以耀眼,正是因为前面会有数不胜数的失败。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失败后的卷土重来——正是“敢于接受失败、敢于从头再来”这种科研信念的支撑,韩康孝从最开始的助理工程师走到了工程师。“只要有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毅力,配合周密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任何挑战都不过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一道关卡。”
03
于发展中奉献,守护国与家
“或许我本该属于这里,我是大西北的孩子,长大后回到这里是应该的;又或许我只是单纯的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每一粒沙子,喜欢这里刮过的每一阵风,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我很久之前就做好了计划,要回到这里。”韩康孝谈及西北,谈及回到西北的原因,言语中满是对西北的热爱。
在中核工作几年后,韩康孝依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直到现在,周边的许多人并不理解历尽千辛万苦走出戈壁的孩子为何又回到了戈壁,他也曾因此迷茫过、彷徨过,然而每当想到家乡、想到大西北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想到国家百年大计的需要,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割舍下建设边疆奉献祖国的念头。“虽然还是比不了大城市中的生活安逸,但比起前辈所受的苦来说,我们又有什么好埋怨的呢?一想到自己是在为祖国做贡献,我所受的这些小苦也就不值一提了。”
青年昭昭而强,华夏赫赫之梁。“西”,在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都带有开拓的意味。老子西出函谷关,张骞出使西域,征途漫漫,路在脚下。从学校走入职场,一路向西的韩康孝始终坚守这种开拓创新、坚韧不拔的精神,用行动诠释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前那个对工程实验不太熟悉的“愣头青”,如今已成为一名“坐得住冷板凳”的工程师,对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设备调试这些流程早已了熟于心。他仿佛融入西北这片热土,成为无数发热源中的一个,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为祖国核工业做出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贡献。
今后,韩康孝会向高级工程师进发,不断实现自我的提升,在基层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四〇四人,作为一名青年四〇四人,他将接过前辈们手中的火炬,坚守工作岗位,与其他科研人一同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口发起冲锋,为实现中核集团“强核强国、造福人类”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筑牢国家安全基石值得信赖的骨干力量。
校友寄语
生活很多因素是不可控的,但总有一些是可以通过自己提前准备然后把握住的,明确自己的目标,跟随自己内心的选择,别被“到时候再说”耽误了人生。希望大家专注于自己的选择,做好规划,无论选择大学毕业后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每个决定都需要毫无犹豫,不能三心二意,否则最终可能只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感到迷茫,可以多去了解求职和升学后的生活,以便确认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能随波逐流,既然决定了自己的道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往期推荐
01
02
信息导航
01
就业信息服务群
总 群:
理工类:
文科类:
医学类:
实习群:
线上简历门诊群:
线下简历门诊群:
线上一对一求职咨询群:
02
招聘信息精选
03
就业相关服务
撰 稿|吴雨蒙 王苓力
编 辑| 韩雨欣周殿开
校 对|付雅萱李 飏 吴浩华
一 审|成 静
二 审|刘 琦
三 审|徐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