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十年人物 | 与真理为友——致南方校庆十周年(丁建新)

更新时间:2025-02-17 23:31:33 浏览:

初秋的阳光又一次洒在碧树红墙之上,风和日丽的天气昭示着无限生机和希望,南方学院迎来了10周年校庆这个的盛大节日。在这个庄严美好的时刻,我想谈谈我们共同的家园,也谈谈我眼中的大学的理念和大学文化。

10年之前,珠江教育集团与中山大学广大同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座新兴的大学在秀丽如画的从化山区拔地而起。我有幸和这所年轻的学院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10年,亲身经历见证了学院不平凡的崛起。回顾这一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南方学院共同学习、生活,我们分享过欢乐,也体验过挫折。虽不能说相濡以沫,却也一路相随。珠江教育和南方学院的领导曾无数次地奔忙去争取支持和资源,为了延揽人才,我们经常三顾茅庐去聘请优秀教师,我们曾数度走出国门去寻求高层次、实质性的国际合作机会。南方学院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尽力给大家**的学术氛围。在过去的10年当中,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学术研究、国际合作与培训、学生工作、毕业实习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善。这是儒家经典对于教育的精辟论述。教育的本质在于追求真理、弘扬好的德行,在于模塑生命、帮助年轻人发展成为思想成熟、德才兼备的成人。大学是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寻找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地方。聘请优秀教师是为我们的学生找到循循善诱、能够启迪年轻人心智,分享价值和哲理的良师益友。世界著名学府哈弗大学的校训就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 十九世纪著名思想家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一书中说过,“如果必须给大学课程一个实际的目标,那么我说它就是训练社会的良好成员。它的艺术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它的目的是对世界适合”。在大学精神陷入困境的当代,我们尤其要重温这些大学的理念与价值,把我们的大学建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精神家园。

南方学院依托中山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面向全国引进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具有丰富职场、海外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并聘请了其他高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外籍教师。一支年轻、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今年,我们的招生规模将达4815人。假以时日,我们的在校学生将超过两万。我们唯有加速发展,延揽优秀人才,才能因应这样的变局。

南方学院是一所年轻而充满生机的大学,流溪水美,白云深处的美好环境,赋予我们读书治学的灵性。这里凝聚着珠江投资集团兴资办学的热情与远见,传承着中山大学一代代学术大家们的智慧,也将记载包括每位学子的青春奋斗史。学子的到来,意味着南方学院在建设全国**民办大学的征程中,又注入了新的血液——包括理念、思想、经验,还有生于斯、长于斯的根的情结。南方的学子们戏称南方学院为“山中大学”。虽是戏称,却也贴切。南方学院远离市区,卧居山中,经由一条长长的“时光隧道”开启学子们封闭空间中的象牙塔之旅。然而,我们不能让这封闭的“山中大学”禁锢住学生们的梦想,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身在山中,思骋海外。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每每至此,我总联想到中国教育史上的西南联大。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保存中国文化,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联合大学。但随着南京的沦陷,临大被迫转移到云南昆明。这所仅仅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八年的大学,成为当时遍地硝烟的偌大中国最后一块净土,也成为这群流亡师生的世外田园。那场浩荡曲折的迁徙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在战争如暗夜袭来的岁月里,他们宛若长空中的灿烂星辰,在那相对静谧的西南边陲,依旧以他们的巍巍气节,闪耀出永恒的光芒之魅。西南联大保存了中华文化史上兼容并包的最后一份文化遗产。从结构上,西南联大既是清华、北大和南开文理商学的强强联合,亦是文化多维化和严谨科学态度之间的碰撞。而从地理上,它的偏居一方令她可以摆脱重庆中央政府的思想控制,并在一种自发的文化思潮中贯彻了她最有价值的通才教育。

十年人物 | 与真理为友——致南方校庆十周年(丁建新)(图1)

联大八年的光辉一朝梦碎,至今恍若隔世。真知灼见戛然而止,犬儒和功利遍地横行,学术界再也诞生不出学术大师。而中国的大学,似乎再也回不到宽容、平等、自由的通才教育的梦幻年代。今天我们回首往昔,重新审视联大遗产,那已渐行渐远的人和事,还残留多少彼时的精神与风貌?“中兴业,须人杰。”光阴如水,我们始终希望并努力,联大的精神遗产能穿越历史繁杂的迷雾,开拓出超越时空的真实道路,它通向的是对于通才教育的坚持、学术独立的保护、自由思想的包容……那一条路,或许正似七十年前联大长征时所跋涉一般,无论有多少风雨险阻,坎坷崎岖,但只要坚持向前,总会到达。今天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可是无论怎么样,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它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给予我们变好的机会。

回顾过去,我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任重道远。未来的十年,是南方学院关键的十年,我们都在担任历史的亲历者。天降大任于斯人,时代造就英雄,将来,南方学子必将走出各行各业的精英,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万里鹏程当此时,让我们扬帆起航!

人物简介

丁建新,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

排版 | 杨曼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