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市局的大力推行下,我县的辅警人员改革工作得到落实,各派出所根据上级精神,狠抓警辅队伍管理,全面提升队员综合素质,打造“正规化”辅警队伍,最大限度发挥警辅队伍效能,切实管好、用好警辅人员工作经费,辅警队伍焕发勃勃生机,为公安队伍建设注入活力。
一、当前辅警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辅警改革后,县局各派出所现有在编辅警人员XX名,辅警人员在协助民警开展治安防范、案件办理、人口管理、交通管理、群众走访等工作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很好的补充了因警力不足带来的困境,收到很好的成效。在肯定辅警队伍积极作用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对辅警人员的管理使用上还存在些许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体精神面貌不佳。与警察相比较,很多辅警和民警工作量基本相同,却不能享有与正式民警同等的政治、福利待遇,辅警人员改革后工资待遇还是偏低,巨大的工资差,导致辅警存在心理失衡,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主要表现在混日子消极怠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出勤不出力、不管事。一些辅警人员存有临时聘用观念,纪律松懈,不服管理,不遵守公安机关警规禁令,认为“我不是正式民警,这些规定对我没用”,成天牢骚满腹,工作消沉抵触,甚至以“内部人士”名义散布有损公安机关形象的言论。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公安队伍的整体建设。
2、职业认同感不高。职业认同感低,加上工资待遇不高,直接导致了骨干辅警流失,队伍不稳,这是当前辅警队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以XX所为例,今年春节后,共流失辅警8名,占到总辅警人员的将近10%。该所辅警中30岁以下的占大部分,其中相当一部分把辅警作为一种过渡,一旦积累了工作经验、丰富了社会关系就辞职不干另谋高就。同时,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骨干辅警流失严重,辅警录用程序随意简单,很多辅警一经录用即上岗,用起来很不“顺手”。辅警对自身岗位的依赖度、认同感不高,进出流动频繁,队伍不稳,对辅警的招录管理已成为一项日常工作,严重牵扯基层精力。
3、辅警队伍隐患较大。一些辅警人员长期与社会阴暗面打交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在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消极、腐化、堕落因素,唆使民警把纪律不允许、民警不能做的事情,交给辅警去做。辅警纪律松懈“打擦边球”,成为公安队伍管理的一大隐患。
4、执法规范意识薄弱。有的辅警在协助执法执勤中嬉戏打闹开玩笑、言行不规范,有的窗口单位协勤上班时间吃东西、玩游戏,有些辅警人员在参与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滋生特权思想,以“管人者”自居,存在冷横硬推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
二、下一步对策建议
1、健全辅警队伍管理机制。一是完善考察考核机制。实行辅警人员年度百分制量化考评制度,建立健全辅警人员管理档案,参照对民警的绩效考核标准,制定辅警工作考核办法,对未达到量化考评和不适应岗位需要的辅警,履行报批手续予以清退。二是完善定期排查机制。从执法办案、行业管理,社会交往、行为举止,群众反映、督察暗访等方面入手,深入排查民警和协辅警、巡防队员等警务辅助力量是否沉迷于酗酒、赌博,是否出现家庭矛盾,是否面临困难压力,是否产生心理疾病,是否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是否超越职权、滥用职权等问题。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按照程序研究后进行清退。三是严格各项管理规定。对出现违法违纪和违反有关管理规定行为的辅警人员,立即辞退,以儆效尤。
2、健全教育训练机制。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公安机关的性质要求其工作人员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地向群众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必须加强对辅警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作为有效提高辅警人员综合素质和预防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根本途径。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辅警人员虽然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不直接从事执法活动,但在治安防范、巡逻防控等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是协助民警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保护现场的人员,在走访群众和社区管理工作中,他们又要协助民警大量接触群众,接受群众的各种咨询。因此,建议将辅警人员纳入公安机关教育训练范畴,加强辅警人员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分层次抓好实战技能培训,结合公安练兵活动,对辅警人员进行巡逻盘查、人员看守、事件处置、服务群众等各项业务培训,提高辅警人员综合素质,推动基层公安机关形象和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3、健全从优待辅机制。从优待辅最主要就是要解决经费保障问题。保障经费是保证一支队伍正确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条件。保障不足在影响辅警队伍稳定性和战斗力发挥的同时,还严重影响着用人单位的经费保障。在市局的争取下,我们辅警经费已经纳入市政府财政支出,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局已经建立完善辅警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将辅警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辅警队伍正常运转。但是,辅警待遇偏低、未建立辅警薪酬逐年增长机制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严重挫伤了辅警队伍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