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盲文之父黄乃先生诞辰108年纪念日。特分享“视障者学习原地”发表的此文以示纪念。
导言:黄乃先生在1952年3月14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关于盲人教育工作的建议》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报纸上发表的第一篇关于盲人工作的建议。那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盲人事业除了几所外国教会创办的盲校外,几乎一无所有。那时黄乃先生发明了新盲字(即现行盲文),为新中国盲人事业奋斗的决心激荡着他,他向人民政府递交了《关于盲人教育工作的建议》。于是,新中国的盲人事业开始了…。
日期=1952.03.14
版次=3
标题=关于盲人教育工作的建议
作者=黄乃
正文=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又是一个卫生医疗条件比较差的国家,由于过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灾荒的频仍,盲胞的数目是颇为不小的。虽然没有确实的统计可查,但估计约在一百五十万至两百万之间;最谨慎的估计,也在百万以上。如果我们把这百万以上的盲人好好地组织起来,给以必要的条件,发挥他们的劳动创造力,那么,对祖国的建设又将是一支多么大的生力军呢。因此,人民政府必须适当地重视盲人教育事业。
现在,盲人群众有些什么重大而迫切的需要呢?
首先,是中文盲字的改革问题。盲人要和黑暗与无知进行斗争,首先就要掌握一种有力的武器。从教育方面来说,就是要用最完善、最方便的语文来进行对盲人的教育。由于汉字的艰难,不可能用触觉来辨别,而中国语言的书写形式(汉字)和口语之间又有着某种程度的分离。这样,就给中国盲人的语文工具问题,增加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在各盲校通用的盲文字,叫做“心目克明”字,它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它有五十四个字母符号和五个声点。由一个子音和一个母音拼成一个字,再加上一个声点来区别这个字的声调。写起来的时候,字和字连串在一起,语义要依靠上下文才能确定,而在许多时候,要很费力地去猜测。这样的一种盲字,它的基本性质只是汉字的注音符号,而不是文字。他只能拼写汉字的音。可以肯定地说,这种不完善的工具,是不能完成发展盲人教育的任务的。
我们必须交给盲胞们一种新的盲文字。这种新的中文盲字,要摆脱汉字的影响,以词儿为本位,采用词儿分写的方法,并区别同音词,使所有的词儿定型化,各自获得自己的独立的形式。同时,在写法上,要适当地反映中国语言的语法结构。斯大林同志指示过:语言的基本要点,就是词汇和文法。如果不能反映出这两个基本要素,或反映得不完全,就不能成为一种语言的完美的书写形式(文字)。在确定了新盲文的方案以后,还要编出一部中文盲文大辞典,方能给盲文的建设打下巩固的基础。(关于新盲文的方案,作者已经初步拟就,定名为“国语新盲字”,此处因限于篇幅,不能介绍。)
其次,就是要成立一个盲文编辑部和出版机构,大量发行盲文教材和各种书籍,供给盲人以精神食粮。并且还要出版一种或几种盲文刊物,通过它来教育、联系、组织盲人群众。缺少这个工作,盲人群众就不可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第三、人民政府要统一领导各种盲人教育机关,在经费、干部方面给以援助。扫清帝国主义利用教会在盲人教育事业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恶劣影响,将盲人教育事业变为真正人民的事业,大量招收盲生,研究苏联的教育经验,为将来开展盲人教育、增设新校、进行盲人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打下基础。
第四、要从盲残革命干部、指战员和优秀的盲生、旧盲人教育工作人员中,培养一批工作骨干。要开办训练班,给他们以技术训练和政治、文化教育,使他们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胜任愉快。
第五、要协助盲人建立自己的群众组织,并指导他们的工作。通过像盲人协会之类的组织对广大的盲人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和福利事业,如开办识字班、讲习班、图书馆、俱乐部、合作社等等。
以上所举五大项,当然不是朝夕可以实现的。但人民政府应当考虑这些问题,并列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之中,在今后数年内办好这些事情。只要人民政府关心盲胞的利益,任何一件小的措施都是有益的,例如盲人的文具(写字版)问题,过去一向仰赖外国输入。现在来源断绝,应当由政府拨出经费,自己制造文具。
不少盲人打听北京方面的盲人教育事业,这表示着盲胞们对于人民自己的政府的信赖和期待!
(人民数据库资料)
数据库=人民日报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