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主”李红辉深情回忆郑州西郊故事(十四•中篇)
本篇提要:N个非亲非故的路人惠我如友;我推荐入职的两位“达人”幻化白眼狼;先贤有关职场放松、职场求禄两个经典的回首。
《“顽主”李红辉深情回忆郑州西郊故事(十四•上篇)》发后,反响还行。同学、朋友、同事等多有鼓励;也增加了个数十个粉丝——增加数十个粉丝对于一些大咖来说,根本没感觉。但对于我这个年老色衰(撒娇卖萌走不通)且无权无势的穷矮搓老汉说,增加一个粉丝也开心。
但也有提意见的,比如同事卢培天老弟对该篇的标题不满意,建议直接采用火辣题,不要“深情回忆”了。是啊,倘若前一篇题为“我遭遇的贵人与白眼狼 N位美女的眷顾之恩……”效果肯定不一样——卢老弟虽说进入新闻界以来,始终专注于资本市场(股票等),社会新闻不是其强项,但此回关于标题的建议,从市场角度、从吸睛吸流量出发,显然比我的原题强N倍。但考虑系列题例问题,老夫为此甚是纠结。
还有,同仁健总也给出个了标题:“西郊十二时辰!”
这是健总对老夫的高看!如果能用“西郊十二时辰”,不用说,效果恐怕不会比卢老弟直接火辣的题意差。“十二时辰”体例环环相扣,叙述起来确是过瘾。
但老夫目前尚缺“一事而丰、一波三折”所谓波诡云谲、逻辑内连之“大料”……我这意思似说自已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像有“米”了就能焖出一锅香喷喷的大米饭,嘿嘿。
其实,咱自己能吃多少饭(有多大的能量)自己心里可清楚,我一顿连汤带水也就两碗烩面。所以,即便有了“大料”,咱是否能耍得风生水起、掌声雷动也还是未知数。
嘿嘿,在高人跟前(健总不但新闻素养及文字功底明显高过我,而且个头、块儿头也比我高大许多、威猛许多。我不得不谨言慎行,至少话不敢说满。
亲友同事等的关注与恩惠,多因相识相知而相惜,人生一遭,有数位知己关照过,即便最终未功成名就,但为人也不算太失败了。所以,相关亲友同事,值得咱长存感念。
还有一种情况,非亲非故的路人甲、路人乙,与咱互不相识,但不妨碍人家照样对咱伸出援手——这种陌生的朋友,当然也属难能可贵。
下面所说,即为来自“路人甲”“路人乙”的暖心剧——有近几年的“新剧”,已有数十年前的“旧情”。
提前剧透一下:下面要说的路人甲、路人乙之向老夫伸出援手,仍有中国妇女、侠女的矫健身姿……哎,30年前,老夫青春年少时,美女关照咱除了心善外,还可能有几分源于咱还勉强能看的颜值。而现在人老球黄的老夫,近几年得到的陌生女士的照顾,不用说,人家全是为了践行尊老爱幼这一中华传统美德所致。哎,老夫说到这儿,快哭了!
快速公交站,老夫经常出没
素昧平生的少妇好心人
我十余年前入职晚报后,上班基本上是乘公交,特别是4年前单位搬到客运东站附近后,坐B25,后改乘B38——从小区楼下到单位楼下,很方便。大概是2016年的一天吧。我在未来路纬五路快速公交站欲坐B25,却错乘了B18。上车后不久发现错乘,于是赶紧在未来路、福元路站下车以便转乘B25。当我跑出快速公交站,就看到一辆B25正驶进福元路未来路站域。但等我两条老腿一阵紧捯饬赶到时,B25已启动前行。
正当我懊丧时,一位穿着灰色工装(上衣上有若干油漆斑点)的30多岁少妇骑着一辆电动车停到我面前问:“你是赶着上班吧?”我说是的。她说你若不嫌弃的话,我带你过去?我说好嘞,我动作麻利立马坐到了她的电动车后座上。
她迅速启动,电动车飞快地超过了前驶的B25,最终将我送到下一站即福元路玉凤路站时,那辆B25也眼看要进站了。我连忙感谢,她一声“没事”,然后风尘仆仆掉头而去。这位义送我的少妇,面相柔和,十分面善。她这一个小忙,使我一天的心情都很好。看谁都可顺,路边看惯的街景,当天在我的眼中也分外亮丽。
在此,老夫祝她今后一帆风顺,夫妻恩爱,生意红火;祝她的子女孝顺,学业工作样样有成。
这不是我矫情,这位义送我赶车的女子,真心让人小意外、小感慨。她可能是来郑干装修的外乡客,看她的衣着,显然不富裕,但她有着一颗朴素的乐于助人的心。而世界就因为有了许多和她一样,可能没有什么大本事,但心地善良者的存在,让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多了点温馨的色彩。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有时候咱的举手之劳,顺便拉人一把,不费啥事,就可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以下要说的是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的回忆。因为特殊,故下面的叙述,有点另类……所以,下面我姑妄言之,各位姑妄观之吧。需要打个预防针,此段叙述,可能是老夫目前十四篇深情回忆中,最干巴的一段……
快速公交,众上班族的“定制豪车”
数十年前在A城受助的难忘时光
那是上世纪某年的一个夏天,我因故在某著名城市——A城停留了约10余天。到A城的首日在一小饭店吃饭,三菜一汤(我要两菜,但老板硬送了一菜),结账时老板开头死活不要钱。在我坚持下,最后老板很不好意思地收了3元钱——老板为何对素昧平生的我这么客气?这么关照?有关背景、原因,如上所述,暂不解释。下同。
饭后,我来到了A城著名的城市广场。之后,有一位拉板儿车的哥们,接连两天,一到饭点,就来广场接我去吃饭。我不去不行,我付账也不行,否则我就是看不起他。第三天,我实在不好意思,我以另有A城的哥们请吃饭为由婉拒了他。还告诉他,你挣钱也不容易,且已一连请我吃了两天饭了,**够意思了。不能再一直麻烦你了,否则就嫌得我做人太不讲究了。最终,这个哥们给我握了握手,和我道别:“保重哥们!……”
之后若干天,A城的父老乡亲(男女老少都有)先后给我送榨菜、牛肉干、瓶干,或干脆请我去吃饭的等等,几乎不断。现在想想,十几天,仅在A城城市广场惠泽于我的A城市民,至少有八九位。
最后的一个黄昏(在A城城市广场的最后一天),一位12岁左右的少年骑着板儿车,载着他的奶奶(约80左右),还有两大桶绿豆汤,来到了广场。我们排队依次到平板车前领汤。老奶奶为我们盛汤的时挨个摸着我们的头喃喃地说,“好孩子,好孩子!……”说着说着,老人的眼泪直流。
现在著名的A城早没有这种板儿车了吧?
……当天凌晨时分,我随着队伍离开了A城广场。大家走了很长很久,是第二天上午还是下午(记不准了)走到了A城特知名的某某大学。我被分到该大学物理系一宿舍入住,由该系一名叫姜文(与大明星同名)的同学接待。第二天,为了响应校广播的提醒与建议,我离开了宿舍,与姜文同学告了别。
告别之前,我将那些天所记的日记、与许多热心市民及该市95中学数位女同学的合影以及那些天各种活动的文图等珍贵资料,均放在了该大学物理系(?)自行车车棚的房檐下,从此“遗忘”——回郑也没取回。
走出大学,我在附近漫无目的闲走时,遇到了一个来自昆明的研究生(名姓忘了),我们俩即结伴而行。之后,路遇数位A城居民拉住我俩聊天。他们问我们的经历,我一一讲述了那些天“理想飞扬青春飞扬”的时光。
在我讲述的时候,一位矮胖的、记得是来自安微的一位卖菜大姐听着听着突然转过了身,然后兜里掏出了点什么,等她转过身后,手中攥着十元钱“啪”地一下拍在了我手上,然后扭头就跑,因为她较矮较胖,跑起来一扭一扭的。我刚想追,同样在跟前听我讲述的一位20岁左右的小伙一把拉住我说,“甭追,那是她的心意。”于是,我又接着讲。听得聚精会神的这位小伙,最后与我告别时,也拿出钱(20元)按在我手心,然后拍了拍我肩膀说,“哥们儿,多保重!……”
我想推让,他眼一瞪,“你看不起哥们儿?!”我只好收下。事后,昆明的那位研究生纳闷:为什么总有人给你钱?我笑笑。可能我看了像热血青年吧。随后,因这位昆明研究生要回昆明,我们两互道珍重作别。
又成孤家寡人的我又开始在大学附近的街头转悠,某某大学的广播站还在一遍遍地提醒外来的学生和朋友,请住到市民家中去。并号召市民多多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当天我看到有数位外地女生被市民接走。而我没人来领。
落寞的我这一转就转到了黄昏。
累乏的我最后坐在了马路沿上发愣。当天中午吃没吃饭,也想不起来。就在夕阳西沉的时候,一位四五十岁的文雅妇人骑车路过时看到了我,停下车问:“你是外地来的学生么?”得到肯定答复后,她让我坐着别动,说过一会儿再过来。过了不多久,她带回了一个儒雅的先生,好像是她的爱人,也是四五十岁,后来知道,他是ZKY物理研究所的YDP教授。他把我带到ZGC研究生院的一个宿舍,宿舍里住着两个研究生,其中一个来自开封。但我未问姓名。YDP教授对两位研究生说,这是郑州来的学生,你们好好照顾一下。两位研究生直点头。
临走,YDP教授给我留下了40元钱,20斤全国粮票。并让我不要担心,有困难让两位研究生告诉他。
我在ZGC研究生院住了约3天,最后也因某种不确定的情况,我离开了ZGC研究生院。未及向YDP教授面辞。至此一别,至今整整数十年了,再也没与YDP先生见过。不知YDPY先生现在如何,老夫甚是想念。
当天早上,我从ZGC研究生院出来走至一合作社(商店)门前时,一位某大型钢厂的大哥确认了我是外地来的身份后,看到我脏破的衬衫,就拉着我进了合作社。到了卖衣服的柜台前,他对一位女营业员说,“看看他穿多大的,给他拿一件衬衫!”女营业员问,“他是外地学生么?”这位大哥嘿的一声:“这还有问?当然是啦!”他的表情甚是得意(为能帮助我得意)。于是,这位大哥出钱,我换上了崭新的衬衫……
这位某钢厂的大哥,是当年最后一个帮我的人。遗憾的是,除了ZKY物理研究所的YDP先生,还有当年A城某某大学物理系的姜文之外,在A城帮助过我的许多朋友,都没留下姓名。
老夫黯然:数十年前自A城一别,我们从此恐怕再难相见……即便相见也不会相识了,匆匆一面,相隔几十年,彼此的容颜早已模糊不清。
老夫帮过的朋友,有感念也有反噬者
去年11月1日,老夫的本次系列深情回忆**篇《一代大侠从此去,老夫努力加餐饭》刊发后,翌日,已多年不见、曾受过我一丁点儿帮助的原同事Z妹子联系上了我,出言真挚。
Z妹子11月2日加了我微信后,她**句话就是:“师傅好,我是ZM!……当年去家庭报,是你收留的我啊!我一直惦记你。”
我们聊了很长时间,没出息的老夫,为此小激动。Z妹子当年进《东方家庭报》时我出了点力。当年对她的印象是,话少,腼腆。这次与她一“见面”,风格直率,质朴。现在她做着自己的事业。家庭、事业都不错的她,不再是“少不更事”的小姑娘。早已变成一个有主见而干练的Z女士了。
Z妹子的话,令老夫感慨良多。如今世道不古,借钱不还(对方若要就翻脸),职场白眼狼也不鲜见,说什么人要知道感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公道,打个颠倒”云云,那都是刷朋友圈的“公用表情贴”——若看朋友圈、抖音(发贴),个个中都是重情重义守信之人,其实呢?天晓得。
说实话,她的话真使我触动。虚活了50多年,今天才真切体味到,助人真是一件开心的事。祝Z妹子Z女士今后的一切都越来越好!
当年在东方家庭报,从质量时报过来任总编的宋老师给了我很大的人事权:“红辉,你相中的人,只要差不多,尽管让过来!”就这样,在家庭报数年,通过我引荐进入报社的近十位。大部分此后见我虽没有喊师傅,但至少对我还是尊重的。只有两位,就不提名姓了,也不用字母代替,也不说是男是女——这两位是我最早引进家庭报的。后来,这二位也在省会新闻界取得相当的知名度。或许是当年我有做的不妥的地方,比如态度有时不讲情面,让人受不了等。于是二位中有一位向报社G总举报说,“G总啊,你知道你的绰号 ‘G扒皮’是谁给你起的么?就是李红辉起的!”当时G总的回答是:“是么?那是李红辉对我的极大肯定!”G总当时很感慨,“红辉,你看你找来的是啥人?他可是你力主引荐到报社的吧?他就这样对你?来告黑状?你并没啥对不起他吧?他整个一个白眼狼啊!红辉,你看人真不行!”
而另一位呢,也没闲着,同样在我的背后使着绊子。
目前都市中,除了动物园,是看不到狼的。而“白眼狼”这个异形动物,因是人形,它不呲牙,你碰到也认不出
当时,这两位可能以为自己的水平在报社靠前,就联合向报社的诸位老总游说,说我不适合当某部主任。好在,宋老师以及G总、Y总等对我的评价都还行。最终,我的地位未被这二位撼动。说实话,当得知这二位的所作所为时,我十分伤心:“你们二位都是通过我进的报社。我除了有时急了态度对你们不好外,其他没对你们做过什么不仁不义的事吧?”
老夫有一段时间想不通,因为通过我进报社的十位中,背后阴我的虽然就这二位,但这二位是我最为用心的。当然,现在老夫见了二位,一切正常,跟什么也没发生似的。这倒不是我有多大度,主要原因,还是当年我并未因他俩的反噬而受到实质性伤害。虽说现在说不上“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当年老夫心中的愤恨,现在确是已荡然无存了。
咱的一生,总会有人帮助过我们,有人有恩于我们。这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有恩于我们的人其为人未必没有瑕疵,甚至有可能是他人的“仇人”。但对于我们来说,无论他(她)对别人如何,他(她)若帮助过咱,有恩于咱,咱都不能忘了人家的好;还有曾帮助过咱的人,也可能后来未必一直都会关照咱,但咱也不能因其后来对咱的不如先前,而忘了他(她)以前对咱的好,甚至仇视之。“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种贪心不足的白眼狼咱不能做。总之,人家只要帮助过咱一次,已是很大的情份。毕竟人家不欠咱的,咱不能要求人家必须永远帮助咱,永远对咱如“初恋”……否则,咱就是不知分寸、贪得无厌啦。
上述老夫所说的贵人,可能未曾拯救咱于水火之中的恩同再造,有的可能只是滴水之恩、点滴之惠,但其善意满满,咱也因此也得了相应好处,故此生理应感念。
或许帮助咱的人也没想那么多,也可能人家已经忘了,或者人家根本就没有想让咱报答。但咱不能忘啊。
人之一生,恩怨分明,做人讲究:不贪婪,不苛求,守本分,讲信用,即便平凡终老,也算凑凑乎乎了吧?
路人行色匆匆,但求来去安好
学习先人好榜样,经典再现
因为自身之懦弱无能,老夫年过半百依然白丁一个,心腹不免有些郁结……
露台遥夜,明月当空。老夫伫立,天风拂面。恍惚间,老夫神飞古昔,飞到了孔夫子身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孔子扫了众弟子一眼道:“不要因我大了你们几天,你们就不敢畅所欲言。你们常说‘没人了解我!没人知我才华!’现在如果有人知道你们,各位将如何?”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位高足当仁不让,或高调或低沉地陈述了愿为卿为相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夫子对三子一 一表示了“呵呵”。
夫子转头又问:
“曾皙,你呢?”
鼓瑟希,铿尔,(曾皙)舍瑟而作,对曰:“我异乎三位兄弟之说。”
夫子:“没事。不妨各言其志!”
曾皙目视天际而轻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你也!”(你说到我心坎里了!)
老夫感慨:严如夫子,童心尚存。其深知伴君如伴虎,不如隔壁阿家翁。
有道是:自由奔放,谁不向往?
旷野星空,稚雀立枝,倏忽东西,无拘如风……
可叹夫子,七十二弟子,唯有曾皙天真烂漫,可稍慰其骚动之老怀。
孔老先生整天苦逼想的就是佐圣主安天下,郁郁寡欢。现在有这样一个不求上进的毛蛋孩子,可以一道忘了人间不快牵着小手去郊游,摆摆婆式拍拍照,发发朋友圈,题曰“老夫游哉,小子随哉,师徒浪哉!”或可博得一些无知女青小脸绯红地尖叫 “求追随,求捎带”,因而开怀。
“暮春者……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短短20余字,所画野趣,不知使古今多少羁绊于世务的鸿鹄(志士),身心向往之?只要有一点点浪漫情怀的话。
人在职场,总有如意与不如意。今人遇不如意,要么跳槽(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要么苦熬(咱是金子早晚会发出光)。
有的才学平平的,脏活累活抢着干,以苦情动人;有的有点才情兼眼皮子活的,巧干加巧嘴,一博长官之恩宠……
二者都是为了生存,都是为了活得更好一些,我们因而不好妄议二者之优劣。
但说至此,我不禁想起了一位职场古人、妙人。这位老兄求官求禄很直接、很理直气壮、很不要鼻子——不卖关子了,这位奇葩老兄,可能是我同事冯刘克老弟的古代远亲,他的大名叫:冯谖。
下面即为专说冯先生事迹的范文《冯谖客孟尝君》——该文稍长,约1200字。但文字生动,形神俱佳,值得一读。而看过的达人,再看一遍也不算多。
齐人有 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 冯谖倚柱弹其剑,歌曰:“长剑咱回去吧! 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剑,歌曰:“长剑咱回去吧!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剑咱回去吧!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拿出记事的本子),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我收债于薛地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剑回去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我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债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债毕收,买点啥而回?”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债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你买的啥东西)而返?”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买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其子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债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我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冯谖马不停蹄,纵横捭阖……完美再凿“二窟”。于是其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可以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说明:上文有几处改为白话,另有删减)
读毕,或许有人要问:你转此文何意?是让不如意的大家都对领导唱“长剑咱回去吧! 食无鱼”“长剑咱回去吧!出无车”?
老夫有点这么个意思。不过,如果咱怀中没有个十几把刷子,建议慎做“歌夫”。比如老夫,无德无能,如果不知死活的在领导面前哼哼叽叽唱“长剑咱回去吧……”结局恐怕只有一个——“红辉慢走,不送!”
所以所以,咱若没有冯先生的魄力能力,还是静静地在单位安份守己为妙。
说来也可有趣,这个冯兄开头咋看都不像个高人,得寸进尺,咋看咱像个骗吃骗喝的主儿,而其“食有鱼,出有车”了之后,“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孟尝君很看重我)的显摆,整个一个小人得志之相,但看了终局,人家脸皮是有点厚,心里素质是有点强,但人家肚里确是有硬货啊,谋略确是非同小可啊。不服不行!
请继续阅读《“顽主”李红辉深情回忆郑州西郊故事(十四•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