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2023年贵州省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交流材料选登之二十二:兴义市

更新时间:2025-02-18 21:39:09 浏览:

2023年贵州省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交流材料选登之二十二:兴义市(图1)

【编者按】按照省委工作安排,中共贵州省委改革办于11月30日在铜仁市组织召开2023年贵州省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8家单位围绕本地区本单位改革试点示范经验作了现场交流发言,省纪委省监委机关等20家单位作了书面交流。省委改革办从2023年12月5日起,选取部分交流材料在“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陆续推送。本期推送《兴义市创“五型村居”促基层善治》,供各地各单位学习参考。

兴义市创“五型村居”促基层善治

兴义市委改革办

2023年以来,兴义市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实现善治”试点目标任务,选取城市老旧型社区、新建住宅型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型社区、城乡结合型村居、自然传统型村落五个类型村(社区)试点打造红旗、和谐、幸福、文明、平安的“五型村居”,不断提升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乌沙镇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威舍镇发哈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建强组织战斗堡垒,创“红旗村居”。一是组建党建队伍。由乡镇(街道)分管党建工作领导牵头,社区**书记、结对帮扶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组织书记等人员组成党建指导队,扎实开展试点社区党建工作,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制度优势,切实把党的领导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今年以来,试点社区共有党建指导队成员8人。二是优化组织配置。在试点社区内企业成立非公党支部,探索村“两委”成员与企业支委成员交流任职,搭建“村企共建”双向交流平台,拓宽村“两委”发展思路,丰富运营管理经验,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共有1名村“两委”成员与企业支委成员交流任职。三是营造红色氛围。按照“党委领导、区域统筹、多方参与、共驻共建”工作思路,利用各社区现有公共设施、闲置场地等资源建设红色基地,内设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室,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贯彻落实各级有关基层治理政策措施。今年以来,共开展党建活动16场。

2023年贵州省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交流材料选登之二十二:兴义市(图2)

二、拓宽就业创业空间,创“幸福村居”。一是精准摸排就业情况。开展“党员敲门行动”,组织试点社区党员干部对辖区内有劳动力人员进行统计,建立就业人员务工台账和未就业人员信息台账并明确专人进行动态更新。今年以来,试点社区劳动力23902人中已有20784人实现就业。二是探索稳岗就业机制。为大力提高就业率,创新推出就业包保服务卡对未就业人员进行包保,卡片上注明户主姓名、家庭劳动力人数、未就业原因和包保干部姓名、电话,包保干部每月定期核实包保户就业情况后反馈至乡镇(街道)人社中心,构建起动态监测、专人推进、即时服务、末端管理工作机制。三是破解就业创业难题。对有外出务工就业意愿但缺乏文化知识的人员,通过联系能人带动外出就业;对有就近就业意愿的人员,推荐到本地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等用工主体就业;对有自主创业意向的人员,组织开展茶艺、保育、美容、家政等技术培训,让未就业人员“一技傍身,终身受益”。今年以来,共帮助8091名劳动力实现就业。

2023年贵州省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交流材料选登之二十二:兴义市(图3)

三、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创“和谐村居”。一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体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搭建“就业、就医、就学、便民”平台,建立工、青、妇、监委会等组织架构,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机制,打造党群连心、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办事平台。二是完善党员服务群众机制。在城市老旧型社区、新建住宅型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型社区、城乡结合型村居深化“双报到”机制,实施“党员回家”工程,组建服务团队、认领“微心愿”,引导在职党员自愿联系1至2户困难群众或重点人员,每年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至少1件,常态化、多样化开展政策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困难帮扶等志愿服务。三是健全公众参与评价机制。建立村级事务监管平台,充分利用新兴媒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的有效监督。在城市老旧型社区、新建住宅型社区重点完善小区议事协调机制,广泛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三方共议”“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工作机制。

2023年贵州省改革试点现场推进会交流材料选登之二十二:兴义市(图4)

四、深化乡风文明培育,创“文明村居”。一是以“小积分”撬动“大文明”。积极拓展“积分制”,将社区治理事务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评价体系,实现社区治理由“任务命令”变为“激励引导”,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的自适应能力。今年以来,试点社区通过积分兑换价值12.73万元的物品。二是以小组织发挥大作用。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建立常态化议事制度,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把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作为村级议事协商的重要内容,引导村民依法参与村级事务和乡村治理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召开移风易俗暨红白理事会培训2期。三是以大行动改善大环境。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常态化对道士、摩公、算命先生(神婆)进行全面排查,建立台账,开展走访教育。今年以来,试点社区共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99次,整治滥办酒席10起。

五、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创“平安村居”。一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社区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组织体系,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治理机制,在农村地区以村民小组或150户左右为单位划分网格单元,在城市社区按照楼栋、居民小区或200—300户为单位划分网格单元,常态化对500户以上大网格和100户以下小网格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二是筑牢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在易地搬迁安置型社区,重点推进智慧安防社区建设,构建***智慧小区电子围栏;在城市老旧型社区和城乡结合型村居,设置视频监控和社会治安电子卡口,实时对小区进出人、车进行数据采集;在自然传统型村落,大力推广“平安黔哨”作为雪亮工程的盲点补充,如敬南镇白河村与联通公司共同建设数字化乡村信息平台,安装摄像头300余个,初步建成串联全村的联防联控数字网络,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分析乡村生产、生活等数据,实现村居治理科学、**、精准。三是不断加大社会面防控力度。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治保会组织和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工作队伍建设,在重大活动、重要敏感节点期间及时启动“红袖套”巡逻防控。完善村干部、农村党员联系群众长效机制,依托辖区内网格员、联户长、志愿者等,全面深入排查婚恋家庭、邻里关系、劳动关系、困难救助等领域苗头隐患、矛盾纠纷,以“座谈式”“入户式”“接访式”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试点社区共化解204起矛盾纠纷。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