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

更新时间:2025-02-18 20:55:50 浏览: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1)

这位打开推文的朋友,你觉得自己社恐吗?

或者说,你觉得自己内向吗?能在职场、生活社交中应对自如吗?面对窒息的酒局、奇怪的亲戚、尴尬的团建、敏感的盘问、临时的发言......

你是不是还是会觉得有点不知所措,觉得**自己永远都是个不用和人交流的小透明?

如果你曾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你可能也是个超敏感人类!本期的2040书店播客将非常适合你。

因为,本期我们邀请到了《内向者的优势》的作者张瀞仁,与两位主播共同探讨超敏感人类急需的生存法则,涉及内向高敏人群关注的自我认可程度偏低怎么办、如何与性格差异很大的朋友相处、怎样恢复社交中消耗的能量等多方面问题。

时下MBTI职业性格测试非常火爆,很多测出I型(内向型)的朋友,都会觉得“生而内向,我很抱歉”,认定自己不适合社交、不适合职场。

然而这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内向值高达98%的ISFJ张瀞仁,在26岁时便只身打入99%是男性的运动经济领域,成功协助台湾球员与美国大联盟签约,现在更是担任国际慈善顾问,管理25个国家地区的业务。

在《内向者的优势》一书中,张瀞仁描述了她长期以来与外向文化之间的搏斗史,结合心理学、神经科学研究以及诸多名人甚至动漫、电影中的案例,带领内向者认知自身优势,并提出了一系列能够帮助内向者安静、自在地生活,并在外部世界找到自己位置的方法。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要精选战场、用对能量,内向者不但能够活得自在,也能在任何领域闪耀光芒,无需自我设限,更不必逼自己变得外向。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2)

【平台收听二维码】

小宇宙: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3)

如你喜欢本节目,请在喜欢的平台****(没有喜欢的平台现在开始喜欢也不要紧)

汽水儿: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4)

【本期简介】

高敏感人如何在职场如鱼得水?听上去就窒息了对不对?可谁不期望在职场拥有一份成就感呢?

播客接下来三四期节目会针对高敏感人群如何在职场扭转被动局面、如何沟通,以及发了工资怎么保住它(甚至变更多)做个系列。

算是新年生存法则,希望本节目的听众在经济持续下滑的2022年能稳稳度过,**能在手中发现未曾注意到的闪亮的金光。

【在本期播客中,你将听到】

【书籍】

《内向者的优势》

【音乐】

【本期主讲书籍内容摘录】

※引文经过删改编辑,排序与原书不同。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5)

我有多内向,说给你听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内向者,走进电梯一定马上按关门键,免得这0.01 秒有其他陌生人进来;洗碗和倒垃圾我永远都会选前者,因为倒垃圾要出门,很可能会遇到认识的人。

然而,从学校到职场,许多时候需要“外向性”,大家都喜欢活泼开朗、见人会热情打招呼的孩子,嘴甜脸笑马上有赞美,害羞、不开口的小孩就会被认为孤僻、没礼貌、教养不好,连爸妈也要承受压力。

因为职务需要,几乎每份工作,我都像在内向者的地狱里:曾在正式晚宴上因压力太大而荨麻疹发作,也曾顾不得路人眼光,在高级百货公司旁边沮丧落泪。尽管如此,我仍不服输地想尽办法,让自己变成大家都喜欢的胜利者模样。

我费力打造了一副盔甲,焊满理想中的标签——活泼、开朗、积极、充满活力等等。盔甲越来越重,但因它能保护我,而且是大家也喜欢,我便辛苦地扛着。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原来我不是不如别人,而是因为我本来就不是那样子的人。

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通常倾向单一标准,某种长相才漂亮,某种身材才叫辣,达成某种条件才算成功,某种个性才叫作正常。我们都在追求成为那种“标准的人”,忘了自己原本的样子。

后来,我决定辞去旁人觉得很好的工作,投入自己感兴趣的非营利组织,贡献于我觉得重要、有意义的事情。我决定不再隐藏自己的内向,选择与自己相处,发掘自己的优点,截长补短。我现在有一套机能性盔甲,轻巧合身,有需要才穿,甚至可以大方说出“我是内向者”却感觉轻松又平静。

重要的是,我并未因这些改变而受到影响,反而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内在动力、发挥专长,而在短期内就获得了升职。可以在国际性组织上班,管理其他国家的事业单位,是我连做梦都没想到过的。

回想以前的自己,再看到现在对我说希望和我一样充满勇气且温柔坚定的学生们,我只希望她们认识自己、做好自己,不要跟我一样,花了这么多力气,才找到上天一开始就帮我选好的路。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6)

了解内向者的特质

“如果你不是外向者,你天生就会觉得自己哪里不对。” 这是知名电影明星艾玛·沃特森说过的话。

有人认为内向是天生的,也有人坚信内向可以改变。目前说法不一,但科学界的普遍认知是先天和后天各有影响。德布拉·约翰逊博士在《美国神经病学期刊》发表的研究中说,比起外向者,内向者在面对刺激,譬如被要求回答问题时,大脑活动较活跃,有较多血液流往掌管内在、回忆、问题解决、计划的大脑部分,而这些是较长、较复杂的血流路径。

也就是说,内向者与外向者的大脑天生就不一样。而后天因素,包括成长环境、社会期待、教育方式、家庭与职业需求等,也可能将一个人训练得更偏内向或外向。

内向、外向并非**的二分法,而是比较接近常态分布呈现的钟形光谱。有人格心理学家指出,其实多达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同时拥有内向和外向特质的“中性性格者”,亦即在某些状况下会安静寡言,某些时候却又热力充沛,有时追求成为目光焦点,有时又只想躲在后台。正是因为 同时拥有两种特质,更具有说服力与影响力,在社会上尤其受欢迎。

关于交友模式

我以前总是惊讶有人可以把一面之缘的人也称为“朋友”,或才认识半小时就好得像闺蜜一样,但渐渐社会化之后,我也发展出好几种不同定义的朋友。

在职场上,如果说某人是我朋友,那个人可能和我见过面,但没太多交集,毕竟职场上的重点是供需、专业、信用,而不是周末是否一起玩乐;私人场合中,朋友可能是比较熟悉,或有共同兴趣的人,也可能是相谈甚欢但认识尚浅的人,为了短时间内解释我们之间的关系,一律用“朋友”作为代名词。以上两者都是社会化过后的定义。

但对我自己来说,真正的朋友,是指不讲意义只讲义气的莫逆之交。对 内向者来说,这简直是直接刷掉五百人的条件,因此在这种定义下,我的朋友很少。但内向者精致的交友圈,也因为深入专注地经营,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他们更擅长建立深刻的信赖关系,而现在,没有什么比信用更珍贵的了。

另外,职场如战场,想在战场上交朋友感觉不太实际,但我这几年来却有不同的感受。我的内向朋友、数学作家赖以威也说过:因为推广数学或研究合作的关系,我(至少单方面地)觉得交到了几位很好的朋友。因为工作而有联系,几次合作相处下来,渐渐地成为朋友,谈完公事会多闲聊几句,闲聊的范围越来越大,不需要思考这句话该讲吗,是不是占用对方太多时间了。聊完后也会有种放松的感觉。

这样因为工作而认识,从硬碰硬的工作中感受到对方为人,知道彼此的个性和价值观相似。不需要刻意应酬交际,也不曾刻意讨好彼此,是在不知不觉间就 建立起彼此之间的默契。知道遇到困难时,对方**会伸出援手;反过来说,我也愿意把对方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处理。偶尔聊聊天的关系,像是古人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觉得是一种很浪漫的大人交友模式。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7)

面对冲突时,记得照顾自己的情绪感受

内向者容易感受到别人情绪,高敏感族群尤是如此。内向者的优点是会察言观色,从蛛丝马迹就能做出判断;缺点则是容易受到影响。我认识的内向者大多讲话不大声,也不喜欢激烈的措辞和言论,沟通时属于比较和缓、实事求是的类型。但相信你身边一定有恰恰相反的人——个性急,嗓门大,一根肠子通到底,不管好心情或坏心情都非常明显。大部分时间,我很喜欢这种人, 因为他们爽朗、大方,通常还蛮讲义气的。但我很不擅长跟他们“讨论”,这是他们的定义,毕竟在我的定义中,那叫争论或吵架。

这种时候,不如试着抽离,甩开他人情绪的影响。你不需要勉强自己正面迎击对方的怒火,毕竟这从来不是内向者擅长的事。冷静下来、拉长战线才是重点。如果对方连珠炮似的一直骂,不用急着反驳或说明;等对方告一个段落,反而可以帮自己争取到更多思考的时间。如果战线不够长,对方还在气头上就要你给答案,就要靠自己争取时间,比如:“对不起,这件事情我现在没有答案,但我会马上处理,两个小时后再回告。”

也有些人会说:“你就是这样,太温和,别人才会踩在你头上。人家跟你大声喊,你就吼回去啊,不然活该人家当你好欺负!” 反击的做法听起来好像行得通,我身边许多内向朋友也都曾尝试过要硬气一点,最后都只有反效果,包括随之而来的罪恶感,总会想着“真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要这么凶”,产生行为和性格不符的压力,质问自己“我真的是这种人吗? 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吵到最后,发现双方强调的重点早已不是原本的内容,变成抒发不满的情绪,也就失去意义了。

内向者的优势

许多内向者,心中总是上演千变万化的小剧场,老是纠结:“为什么我就是没办法像某某一样轻松地找人讲话呢?”或“刚刚那个问题,我其实可以回答出来的,可恶,怎么现在才想到答案?”

其实内向者有许多独到的优势,与其想着反手拍怎么都打不过人家,倒不如把正手拍练到无人能敌、速度练到飞快,任何球来一样可以解决。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8)

·深度思考

生物演化过程中,留下的都是能准确反应环境并适应的基因,由于神经系统条件不同,相对于外向者的报酬取向,内向者则是倾向“避免危险、节省力气、减少失败”的生存策略。内向者通常不会说出未经思考的话、不喜欢冲动行事、表达意见前会深思熟虑,可以让听者产生好感,觉得自己被重视,而且言之有物。

·善于倾听

倾听是有效沟通的重大要件之一,内向者擅长观察、懂得弦外之音,他们会吸收、理解资讯并深度思考,因此更能了解什么 对他人是重要的、哪些资讯有意义、背后的脉络是什么。电影 《少年 Pi 的奇幻旅程》主角阿迪勒·侯赛因形容李安“他的执导风格非常敏感安静,当他跟你讲话的时候,几乎是用耳语,从不会从导演椅上大喊或请助理转告,他总是亲自沟通。他的沟通不只是言语,更像是一种能量转换,让人有办法演戏。” 不过善于察言观色的内向者也容易放大他人想法,有时会因此为自己带来压力,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内向者总可以知道他们的想法与需求,这样的能力非常有利于谈判。

·专注稳定

比起外向者,内向的人更能维持深度、专注的状态,他们可以 把注意力集中于眼前最重要的任务上,长时间全神贯注地执行 任务。经常被学术研究引用的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就说 过,内向者会“将精神专注在手边的工作,避免将精力耗费在 与工作无关的社交上”。另外,因为内向者“稳定”的特质, 不会注重短期的结果,相较于外向者适合短期可以看到成效的 项目,内向者则是“成功需要等待”的代言人。

·具有恒毅力

内向者较不容易轻言放弃,反而可以针对目标,持之以恒。心理学认为这是比天赋、智商、家庭收入等都更能预测未来成功的指标,有办法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去创造深度的、罕见的成果,才是真正可以转换成价值的能力。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9)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本书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10)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11)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12)

内向也算优势?超敏感人类生存法则 | 播客(图13)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