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京东物流 IPO:14 年风波如何平息

更新时间:2025-02-14 15:39:24 浏览:

封面来源|IC photo

港股迎来今年第二大IPO——京东物流

这也是继京东商城、京东健康、达达集团之后,京东旗下第四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京东物流股价一度上涨逾18%,总市值突破2800亿港元。

作为京东旗下业务,京东物流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刘强东坚定的投资目标。由于建立自营物流供应链前期需要巨额投入,并在不规则的市场风险中等待较长的盈利周期,京东物流最初并不被所有京东高管和投资者看好。平台模式之轻、自营自建模式之重也成为电商行业长期以来的路线之争。

时至今日,在过去几年电商平台的激烈竞争中,京东依靠京东物流以“次日达”甚至“当日达”等**服务打动了挑剔的消费者,为京东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品牌认知和认同。自建物流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外界对它的质疑声正在慢慢消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京东物流是刘强东作为创始人给京东带来的最有价值的长期战略决策。

在亏损中成长

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成立仅四年的淘宝网交易额已突破433.1亿元,新兴的3C产品电商平台京东的日订单量也刚刚突破3000单。

事实上,当时配套的物流服务还落后于电商的发展:速度慢、包裹损坏、送货服务差等投诉在京东占了很大比例。这也引发了刘强东自建物流的念头。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建物流对京东来说显然弊大于利。京东为自营产品提供物流配送的计划也让大多数人怀疑这是一场玩笑,故意烧投资人的钱。

招股书也揭露了京东物流连年处于亏损状态的冰山一角。2018年、2019年、2020年,京东物流营收分别为379亿元、498亿元、734亿元,经调整利润分别为-16.15亿元、-9.24亿元、17.1亿元。换言之,2020年是其成立十多年来首次接近盈亏平衡线。

面对重重质疑,刘强东坚持打造京东自己的物流,认为这将塑造公司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他最终说服了当时京东**的投资人徐新,并利用京东刚拿到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建设三座物流体系,总物流面积超过5万平米,打响了京东物流的**枪。

2010年,京东获得高瓴资本3亿美元融资,这也是早期互联网投资中单笔**投资。据媒体报道,刘强东当时的融资需求仅为7500万美元,但高瓴创始人张磊告诉刘强东:“(这个生意)要么让我投3亿美元,要么我一分钱都不投。”

刘强东和张磊当时非常一致,认为电商企业只有打造自己的物流和供应链体系,才能打造核心竞争力。

2011年、2012年、2013年,京东每年都进行一轮融资,每轮在物流上都投入了巨额资金,投入金额超过80亿元。京东物流开始在全国布局物流中心,2013年建成1000个配送站,并推出“极速达”服务。

2014年,京东位于上海的“亚洲一号”投入运营,这是京东**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大型智能仓库,也是京东物流的旗舰项目,大大提升了京东物流的配送效率。

京东物流发展大事记

如果说2015年及之前京东物流发展的关键词是“专业化”和“规模化”,那么2016年以后则体现为“开放化”和“智能化”。

首先是服务开放,2016年底,京东物流正式向公众开放仓储配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快递、物流云三大服务。下一步是品牌独立,2017年,京东物流从集团分离出来,独立运营。这也意味着,在开放的环境下,京东物流服务拥有更大的市场运营决策权。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也在深刻影响京东物流的发展。2018年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1个季度中,京东物流累计科技投入达46亿元,平均占同期营收的3.4%,呈现增长趋势。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物流已运营超过900个仓库,拥有超过19万名配送员工,总管理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覆盖中国几乎所有地区、乡镇和人口。

尚未真正独立

京东物流 IPO:14 年风波如何平息(图1)

京东物流多年来倾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的培育,一方面意味着京东物流对京东电商业务乃至整个京东的战略方向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京东物流的运营依然依赖于京东集团。

从品类上看,京东以自营3C品类起步,随后拓展至快消品、服装、家电、家具、汽车、生鲜等品类。时至今日,京东电商平台在家电、3C电子产品、快消品等垂直领域依然优势突出。这些品类大多具有客单价高、周转快、时效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专业**的自营物流成为凸显竞争优势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物流在招股说明书中反复强调,其核心竞争优势是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这也意味着,京东90%的订单都能实现当天或次日送达,依靠的是先于消费者下单的仓储和配送服务。即在消费者下单前,商品已经从工厂运到京东物流在各地的仓库,再根据对消费者需求的预测,将商品分配到最合适的“区域配送中心”或“前端物流中心”。消费者下单后,商品再从最近的配送中心发往7280个配送站中的某个配送站,由京东快递员配送上门。

这种“仓配”模式也让京东物流实现了远超通达系、顺丰等物流公司的速度,自建物流也因此成为京东区别于淘宝等其他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优势。

京东物流除了是电商业务的好帮手,也在为整个集团在下沉市场的扩张战略带来新的机会。京西拼拼虽然是社区团购大战中出现得最晚的一个,但它拥有其他互联网平台尚未具备的成熟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带来的底气。

不过,京东物流仍未完全摆脱对京东的依赖,京东仍是京东物流**的客户。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京东集团占京东物流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70.1%、61.6%和53.4%。好消息是,这一比例仍在下降。

由于京东间接持有京东物流79.12%的股份,因此其对京东物流的经营状况仍将产生直接、持续的影响,换言之,京东与京东物流之间仍存在互利关系。

IPO:“正确的时机”和新故事

疫情导致网购需求激增,为京东物流提供了极好的展示平台。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营收达495.1亿元,同比增长43.2%,远高于2019年的31.6%。

虽然2020年全年亏损高达40.37亿元,但剔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48.6亿元,京东物流2020年经调整净利润约17.1亿元,已显露出盈利迹象。

京东物流选择此时上市,除了应对快递行业价格战带来的资金压力外,还需要在社区团购大步迈进的背景下,为下沉市场的物流设施建设做好充足的准备。

从整个物流市场的发展来看,京东物流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按照此前的估值,京东物流将成为仅次于顺丰的市值第二大的快递公司。不过,与顺丰相比,京东物流在规模上仍有一定差距。

营收方面,2018年至2020年,顺丰速递营收分别为909.42亿、1121.93亿、1095.93亿元,京东物流营收分别为379亿、498亿、734亿,后者仅为前者的70%左右。

从运力上看,京东自营运输车辆仅有7500辆货车、7280辆门店车辆,而顺丰速运共有10万辆干线/支线车辆、4.3万辆末端收派送车辆,规模上更胜一筹。此外,顺丰速运还拥有更高端的航空运输运力保障。

2020年以来,以极兔为代表的低价快递服务商开启价格战,连行业龙头顺丰都措手不及,通达系的情况自然不容乐观。作为衔接电商业务的最后一环,阿里巴巴与通达系、顺丰、拼多多与极兔的合作已经占据了固定的市场份额。京东物流亟需在电商之外开拓更多新市场。

关于京东物流对于京东的意义的争议已经消散,但关于京东物流是否值380亿美元的争议才刚刚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