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电商发展呈现新特点
曾任: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评审专家;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信息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财经日报顾问
春风拂过杨柳青,山桃笑开了花,开出了农业电商春水。“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农业电商呈现出一幅喜人的画卷。
现在,只要打开互联网,农产品网站随处可见。一大批畅销产品上线:大量农产品进入跨国公司采购名单;一批具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始成长;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农产品网上电子交易市场得到培育;一批中国农民网商开始崛起、壮大。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已达1.15亿。
中农网成立于2000年9月,经过十年发展,已成为国内**的农产品可追溯电子商务网站。网站开创了“实体市场+网上商城”的电子商务新模式,不仅引领和推动传统农产品在线热销,还提供网上招标拍卖的“阳光采购服务计划”,还建设了食糖等大宗农产品网上电子交易系统,形成了全国农产品价格指数。网站覆盖全国21个省份,终端用户超过20万家,累计发卡量超过20万张,线上平台累计完成交易额超过20亿元。
更加可喜的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的加快和整体战略的完善,农业电子商务不仅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且2007年至2009年农村网民年均增长率高达71.6%,远高于城镇网民年均34.6%的增长率。
2000年以来,在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的大环境和无数农民通过网络致富的鲜活事例的推动下,农业电子商务不仅加快了发展进程,而且开始发生五个明显的变化。它们是:
货架网站开始向应用网站转变;图片网站开始向商业网站转变;个人网站开始向合作创新网站转变;信息平台服务网站开始向综合交易网站转变;资源开发网站开始向品牌农业网站转变。
农业电子商务开始显现出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加速农业现代化的巨大作用。
福建安溪是铁观音的原产地,过去茶叶运下山找买家非常困难,俗话说“半壁江山待明月,一杯茶忧心知己”。如今,电商把小企业和大市场连接起来,异地茶叶交易在网络上进行,这让大山深处的茶叶企业“活”了起来。湖北龙门县果农刘家峰种植了3000亩柑桔,40%的销量都是坐在炕上通过网络销售的。他不仅再也不用担心“采摘后卖不出去”了,还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
不少农民生动地描述了农业电子商务的作用。他们说:这个网络真是太神奇了!“它可以帮助滞销的产品找到销路”、“为农产品快速进入市场开辟了渠道”、“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捷径”、“让我们找到了一条快速致富的路子”。
当前,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呈现出哪些鲜明特点?
1.探索创新两大农业电商模式
近两年,我国农业电商取得了巨大的创新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两大创新模式的出现。
一是:集砂模式
沙集模式发源于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东风村,该村有1180户人家,人均耕地不足一亩,村里2000多名年轻人选择去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打工,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则继续种地。
从2006年开始,村里的小伙子孙寒从县移动公司辞职,开了**家网店,从事组装家具网上销售和加工。这家网店犹如一盏火炬,点燃了全村的创业激情。网店模式被成功复制,网店业务蓬勃发展,短短四年时间,沙集镇如今已有600家网商、1000多家网店。这些迅速崛起的电商创业群体,带动了沙集镇整体经济的发展,迅速构建和形成了包括板材生产加工、五金配件、物流快递等在内的家具产业链。截至2010年底,沙集共有板材加工厂6家、五金配件2家、物流快递公司15家、电脑卖场7家,沙集年销售额已突破3亿元。
东风村的家具远销北京、上海、韩国、日本、香港等地。农民依靠一根网线,开网店,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增加了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大多回到了家乡,全村出现了上千人的劳动力缺口。
由于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村里没有闲散人员,村里也几乎没有治安问题。为此,沙集模式受到了中国社科院和全国电子商务界的关注。在2010年9月举行的第七届全球电子商务大会上,沙集镇荣获全国**的“**电子商务沃土奖”。
二是:清河淘宝村模式
清河淘宝村是一个与沙集镇东风村有着相同生态特征的小村落,位于河北省清河县东高村,全村村民只有400多户。但清河人胸怀开阔,对经济发展趋势眼光敏锐。特别是随着清河羊绒产业的崛起,其无毛羊绒产量约占全国的70%,占世界的40%,产品畅销国内及日本、美国、西欧等25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受到国内外客商的关注,还开始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以刘玉国为代表的一批东高村年轻人看到了商机,不满足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开始在网上销售纱线等羊绒制品。随着电商的发展,网上生意越来越好,规模也越来越大。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这个不到2000人的小村子,已经有1200多名电商从业人员,400多个注册品牌,20多家年销售额100多万元的淘宝店,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淘宝村。
该村的河北羽联公司与网络知名品牌“凡客诚品”合作,实行贴牌销售,去年试水前两个月就销售羊绒衫7000余件,今年在北京成立电商运营部,预计全年网络销售羊绒衫将达到5万件以上。
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该村河北巨丰橡胶密封条公司还建立了中、日、英三国网站,聘请了10余名专业人员在全球开展网络营销,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000多万元,目前公司总销售额的80%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的。
两个不同的案例生动地表明,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普遍提高了农业产销连接能力、市场导向能力、获取比较成本优势的能力、发现新商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在农业的广泛推广应用,引领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总体进程,带动和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延伸和拓展了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将开辟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乡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2.推动和加速品牌农业崛起
近年来,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实践表明,农业电子商务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和作用。在打造品牌农业方面,农业电子商务的价值和作用体现在:
1)农业电商:带动大量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入网。
品牌农业以品牌产品为依托,近年来农业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了
新疆特产开心果、塞外渭州特产——虎虎面、浙江绿色农产品碧根果、通鸟牌龙游白莲、中华***泸溪源香斋魏氏熏鸡、竹乡安吉本地鸡蛋、温州特产烤虾、普洱茶七分饼、赣南特产辣椒等一大批富有中华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商品入网。
不同地域、不同品牌、不同文化特色的品牌农产品汇聚,形成了品牌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赋予农业电商网站“品牌集群效应”,对网民产生了巨大的网络知名度和吸引力,提升了民族品牌的创新活力和附加值。
2)农业电商:推动了区域特色品牌农业快速发展。
我国很多农产品都有地域生态特征,早在2007年,农业部在11号令中就明确指出:“以地理名称命名的特色农产品,应当加施农产品地理标志。”江西“南丰蜜柑”地理标志注册后,价格由原来的几分钱一斤涨到2.4元一斤,供应仍不能满足需求。福建“安溪铁观音”在相关国家注册地理标志后,出口单价比全国茶叶平均价格高出80%。
很多地方还没有看到或掌握这条通过地理标志认证提高农产品无形资产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增收通道”,因此,截至“十一五”末,农业部仅公布了606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农业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商网站的迅速发展,如中国辣椒交易网、中国红枣网、中国茶叶网、国际大蒜贸易网、瓜子产业网、海产品网等。这些网站把标注地理标志的农产品作为“香饽饽”推向市场。其“安溪铁观音”、“绍兴黄酒”、“盘锦大米”、“泰和乌鸡”等带有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产品纷纷加入网络,大力宣传,有效推广,大大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亮点,扩大了知名度,彰显了品牌农业的价值和作用,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据悉,到“十二五”末,我国还将新登记100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必将进一步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创效增收。
3)农业电商:促进农业网络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广西荔浦县盛产柑桔、橙子、马水柑、南丰蜜柑等产品,每年出口水果数千吨,为加强果商与果农的沟通交流,成立了“荔浦县富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网络”,成为果农对接市场的渠道和桥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荔浦县富邦农产品合作网类似的中国农产品行业网、海南农产品交易网、阿里巴巴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大批农业网站必将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在快速发展中创造出亮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品牌,丰富和强化中国品牌农业的品牌体系。
(三)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电商的发展离不开服务链条的完善和多维度服务资源的集中支撑,也正是在这方面,近两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
1)服务“三农”的搜索门户诞生
为了满足农业电商的发展需求,一个服务于三农的专业搜索网站——三农网诞生了。这个搜索不仅可以提供农产品、农资、农业技术、致富经验的查询,还可以查询户籍、市场价格、经纪人对接等。这个专业的农业搜索服务必将成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2)服务理念创新
随着农产品网络热销,不仅名、特、新、特产品成为团购热点,而且很多大众消费品、快速消费品也成为网络热销商品。大量农产品进入网络销售市场,推动和促进了网络服务理念的改革创新。“网上买白菜,新鲜蔬菜送货上门,调味品随心调,海鲜配送到家”正在成为网络购物服务新常态。
此外,一些瓶装速卖通农产品如麻油、酱油、腐乳等线上热销,也要求对现有的包装进行改革。为此,不少网站探索了防雨包装、软包装、隔热包装等新型包装材料。正是这种服务的创新、配送理念的创新、包装材料的创新、配送速度的提升,为农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开辟了热销通道。
3)服务方式更加灵活
为方便农户上网,不少网站利用手机短信、语音通讯、光盘查询、视频讲解、网上交易知识咨询、信息发布、病虫害预警等便民信息服务等便捷手段,帮助农户在网上展示产品、寻找客户,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太湖新仓镇惠民村养猪协会会长王杰松以前主要通过****生猪,自从采用网络营销后,他摆脱了多年来一直惦记的“卖猪难”,去年和今年,他通过网络实现销售收入1800多万元。
4)农民开始打开标准化的大门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上线后,农民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前景,按照标准生产、以标准衡量质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规则。
参与标准化建设的意识也随之增强,开始与大型网站交朋友,探索学习农产品标准制定的做法。目前,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正与中国农网合作,共同制定蘑菇、木耳等网络销售等级标准,为农产品电商销售标准化、规范化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
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已成为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有效手段;已成为促进农产品资源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取得资源配置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让我们在“十二五”规划指引下,为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再接再厉、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