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微活动资讯:展会“新业态”正在路上

更新时间:2025-02-08 09:12:37 浏览:

微活动资讯:展会“新业态”正在路上

所谓新商业模式,从理论上来说是指“基于不同行业的组合、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产业链的差异化与融合、跨行业的融合、新兴技术的引入而形成的新型企业类型甚至行业组织形态”。

对于展览业来说,新的商业模式以新时代、新使命、新要求为机遇,以产业升级为动力,以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为驱动,顺应多样化、多元、个性化的展览产品或服务需求,从当前形势下衍生和整合出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乃至新类型的企业、商家和行业组织。

新的展会业态的出现可以通过行业细分和行业融合两条路径实现。

新的会展业态的产生,必然围绕着展馆、会展组织、会展服务三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这三个“点”的发展、演变和互动融合。在传统会展业中,展馆、会展组织、会展服务覆盖了整个市场体系,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有各自的业务标准、行业规范和可界定的核算边界。在此基础上,业务运作的交叉、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衔接,三个“点”之间相互依存、各有差异的经营状态,构成了会展“产业”的形态。

以展馆为核心的新业态探索与试验,是当前最为活跃、最具活力的,基本路径是采用“展览+N”模式,围绕展览这一核心业务,以“智慧”和“智能”为驱动,探索市场张力。展览业围绕展馆乃至展览集群、展览城市带动住宿、餐饮、物流、交通、零售、旅游等各方面的经济效益,这是传统展览业存在的效应。展馆以智慧商业综合体为重点,探索“展览+商业”的新消费业态,是新业态的希望所在。知名管理专家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场馆为核心的商业生态”、“以场馆为引擎,构建小展览生态”、“以展览为抓手,服务大产业生态”等一系列洞察,都对该类新业态的生成与推进做出了深入的判断。

笔者认为,提出已久的“智慧会展”并不属于新业态,除非会展有“智能”与“非智能”两种定义。所谓“智能”也好,“互联网+”、“大数据+”等等也好,都是会展业在技术创新发展大趋势下,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迭代优化的必然产物。包括已经是“潮流”的AI,相信对行业的提升,哪怕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进,也足以显著提升行业的效率。但会展业整个产业链、产业环节最终落地的还是内容,落实在服务和人身上,技术是一种赋能。

围绕会展组织与会展服务两个环节,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其共同点之一是用更优质的内容、技术驱动的裂变式传播效应、极致的创意与创新体验,取代传统展会的单纯规模化、感官效果化,或提升展会的规模化、效果化、品牌化。不同之处在于,对于会展组织而言,一是基于高科技的经营活动,二是业务流程、服务模式或产品形态的创新,三是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从展会产品形态来看,传统展会(专业展、贸易展)布局以行业、产业链上下游、或产品类别划分,参展企业分属不同展馆、不同区域、特装展位、不同设计方案、呈现效果,进入展会便各显神通。展会作为整个展会活动,客户体验大多仍局限于H5推广、线上发布会流程、人脸识别、二维码扫描等手段,展会主题体验、展会品牌体验与传播等方面仍有很大创新发展空间,与文创产业、新零售业态融合还存在一定差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笔者认为会展服务环节或许可以为展会组织环节提供相应的支持。一方面,由于长期直接服务于参展企业,对会展项目的流程、形象、形式,参展企业的品牌传播、产品营销如何服务于客户需求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研究,可以为展会组织方提供典型性、综合性的建议;另一方面,会展服务全面的服务资源和综合设计能力,也可以为展会组织方提供相应的直接支持。

微活动资讯:展会“新业态”正在路上(图1)

由于“会展服务”范围较广,本文仍局限于展览设计搭建服务类型,新商业模式以会展活动整体解决方案为驱动,即针对特定展会特定参展商的特定需求,提供包括“核心利益、形式产品、附加产品”在内的服务设计组合,通过资源整合、技术融合、线上线下沟通、设计策略、展前展中展后不间断的服务支持等,形成专属化、定制化、类型化的服务模式。

会展活动整体解决方案的出现,不同于传统会展服务的服务内容、类型限制、盈利模式等,这种转变的先导是,传统的会展“设计”将向设计策略、体验设计、IP应用设计、品牌营销传播流程设计、多媒体整合与体验流程设计等融合细分方向分化或拓展。传统会展服务有“两个轮子”:设计和项目管理,一个是驱动,一个是引导。同类会展服务公司的区别就在于两个轮子所扮演的角色和层级不同。无论如何,设计的这种“质变”——提升,将推动会展服务价值主张的改变,催生新的业态。

我们应该清楚,新业态、新模式,甚至“新展会”还在路上。

这个“新”并非会展业的发明。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为11.1万亿元,相当于GDP的15.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14.1%,比同期现价GDP增速高2.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2018年8月发布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年)》中,有9个大类、63个中类、353个小类。与展览业相关的唯一小类是“其他现代商务服务业”,其中“仅包括工业展览、电子信息展览、金融展览、科技创新展览、机构商务代理、公司礼仪服务、大型活动策划等活动”。 (以上作者为北京一格天骄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今日头条账号-新社会、维慧东 袁帅 转载发布)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流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应运而生。信息无处不在、包罗万象、人人都在用……全媒体时代已成为大趋势!企业和市场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将宣传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媒体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被人们广泛运用在各个环节。

“微信+”活动场景互动营销运营服务平台维慧东在继续保持原有平台互动营销运营服务功能的同时,顺应数字化技术和媒体传播发展的大趋势,于2019年年初对平台服务体系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全媒体策略+现场微信互动+营销转化引擎”立体服务体系,力争以低成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1-2个月内帮助会议展览快速实现流媒体数字化布局,实现“线上+线下全域流量”的有效转化。

维慧动平台创始人袁帅认为:“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等特点,新媒体传播方式越来越被活动主办方接受和依赖。在全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下,活动本身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媒体平台。虽然媒体在不同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对于大多数活动而言,媒体传播应被视为活动本身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品牌传播、影响力扩散、项目招商、赞助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按照活动行业的规矩或套路,在活动前提前邀请联系,在活动期间进行接待协调,在活动后进行回访索要稿件,定期与重点合作方保持关系。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体传播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其价值和意义主要集中在为活动的公信力背书上。”活动行业必然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自己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媒体传播影响力,构建自己的流量池和数据池。”

时代在变化,顺应潮流的企业才有发展的空间。微财动团队看到了这一点,在2019年年初,结合团队过去服务行业积累的优势和经验,对平台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

在不断优化迭代升级微信现场互动、微营销引擎两大服务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服务能力,帮助会展项目短时间内快速构建自媒体平台能力。通过“全媒体策略+现场微信互动+营销转化引擎”立体服务体系,助力会展实现流媒体数字化布局,实现“线上+线下全域流量”有效转化。以数据为链,数字技术融合实现智慧会展O2O2O商业模式,实现行业的颠覆性变革与转型升级。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