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亮点 |关于未来的九个问题 ?一波高密度知识弹!科学家、艺术家和人文学者为您解答

更新时间:2025-02-11 10:09:24 浏览: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亮点 |关于未来的九个问题 ?一波高密度知识弹!科学家、艺术家和人文学者为您解答

点击上方蓝色字 ↑ 【北大清华讲座】关注,知识改变命运!

阅读是**的学习方式。追随伟人的思想是最有趣的科学之一。-普希金

2018 年的世界正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在世界许多地方,人类正面临资源稀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老龄化社会、难民危机以及审查和监控等挑战,与此同时,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感觉像未来——由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性的本质。

今年,歌德学院庆祝了它在中国的 30 岁生日。值此之际,我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顾历史:我们回到我们工作的初衷——在跨文化背景下与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提出共同的问题并寻找答案。

我们提出了 30 个关于人类和社会发展以及未来的基本问题。科学家、人文学者和艺术家将在 11 月 17 日至 18 日的庆祝马拉松期间的一系列讲座中回答其中的 9 个重要问题。

关于未来的九个问题

系列讲座安排

十一月

17, 2018

17:30 - 18:00

文化和权力如何交织在一起?

演讲者:阿克曼(北京歌德学院创始院长,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

18:00 - 18:30

我们对未来“相信”什么?

主讲人:顾宇(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教授)。

18:30 - 19:00

你如何区分重要和不重要?

演讲者:Hans-(戏剧导演)、 Dura(纪录片制片人、编剧、作家)。

十一月

18, 2018

13:30 - 14:00

时间旅行不再是幻想?

演讲者:李淼(物理学家,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

14:00 - 14:30

人们可以跳出语言思考吗?

演讲者:Akai(艺术家)。

15:00 - 15:30

技术是无所不能的吗?

主讲人:郭诚(艺术家)。

15:30 - 16:00

机器真的可以创造吗?- 关于技术的艺术和社会挪用

演讲者:Kim (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学者、社会学家、哲学家)。

16:00 - 16:30

算法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吗?

主讲人:栾健((亚洲)互联网工程研究院 小冰首席语音科学家)。

16:30 - 17:00

超越“超现实”:虚拟现实如何改写人们对“真实”的理解?

演讲者:K (视觉设计师、电影导演)

文化和权力如何交织在一起?

时间:2018 年 11 月 17 日 17:30 – 18:00

演讲嘉宾:米歇尔·康·阿克曼(北京歌德学院创始院长,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

艺术和文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权力的影响?他们能否完全摆脱政治或经济精英的操纵?还是艺术应该始终考虑其成长环境,反思社会问题,并触及当前的讨论?反过来,艺术和文化也能在政治中发挥作用,甚至挑战权力吗?一般来说,文化交流主要被视为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外交政策的工具,但它也可以以独立、非政府的方式进行,不受政府控制。针对上述问题,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机构如何定位?

阿克曼出生于 1946 年,曾在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学习汉学、国家经济学和政治学。1975 年至 1977 年,他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现代史。1988 年,他与他人共同创立了北京歌德学院。1995 年至 2006 年,他担任莫斯科和罗马歌德学院的区域主任,2007 年至 2011 年,阿克曼再次被调往北京担任歌德学院区域主任,直到退休。自 2012 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墨卡托基金会在中国的代表。他出版了一本关于他在中国的经历的书《门内外》(1979 年),并翻译了大量中国文学作品。他最近将刘振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2017 年)翻译成德语。

我们对未来“相信”什么?

时间:2018 年 11 月 17 日 18:00 – 18:30

嘉宾:顾宇(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教授)。

语言:中文和德语

我们对未来“相信”什么?这是一个凡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不妨在歌德身上寻找启蒙,“歌德学院”就是以歌德学院命名的。

1987 年至 1991 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德国语言文学,1991 年至 1997 年在德国波鸿大学获得现当代德国文学、中古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博士学位。自1998年起,他一直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任教。2005 年至 2006 年,他是德国洪堡奖学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翻译和论文。

你如何区分重要和不重要?

时间:2018 年 11 月 17 日 18:30 - 19:00

嘉宾:Hans- (戏剧导演)、 Dura(纪录片制片人、编剧、作家)。

语言:中文和德语

戏剧是一种缓慢的媒介。

戏剧是一种主观的媒介。

亮点 |关于未来的九个问题 ?一波高密度知识弹!科学家、艺术家和人文学者为您解答(图1)

不要只是突然尝试,但正如 所说,“慢点,慢点,[因为] 我们没有太多时间了。”

一个在不超过 140 字的推文中解释世界的人,更多地是在讲述他自己,而不是世界。

基本上,我们将把这篇文章放在一边,看看人们在一周前、一个月前或一年前写的关于相同主题的文章。

事实上,

我们大声背诵那些有趣的段落,慢慢地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们只对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做出反应,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愿意在它上面投入更多时间。

好的文章会提出问题,它们需要大量的努力,而听起来过于简单的解释往往只是谬论。

放映是一种工作,它要求我们有一种悠闲的心情,它也能带来愉悦。对一项工作来说不重要的事情,对另一项工作来说可能很重要。

Hans- ,1962 年出生于波恩。他曾就读于吉森大学应用戏剧学院。沃斯和汉斯-蒂斯 他在汉斯-蒂斯的指导下学习戏剧、戏剧和媒体。两年后,克罗辛格跟随罗伯特·威尔逊 ( ) 担任助理导演和编剧。他还参与了一系列新作品,包括纽约的《哈姆雷特:机器》。1989 年,作为 Brown 的成员,他是 Helm 的创始人。Müller 艺术团队的成员参与了柏林德意志剧院的剧目《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机器》的制作。自 1993 年以来,他一直在著名的城市剧院和国家表演机构工作,例如柏林剧院、斯图加特国家剧院、柏林马克西姆剧院和马克西姆柏林剧院。高尔基剧院和一些独立剧团,特别是柏林哈贝尔剧院 (HAU)、索非亚霍尔剧院、“径向系统”、柏林波德韦尔剧院、杜塞尔多夫自由剧院论坛 (FFT)、德累斯顿 节日剧院 (Hall) 和苏黎世剧院。克罗辛格的作品曾受邀参加汉堡国际高泽国际音乐节(2003 年、2007 年和 2011 年)的“独立戏剧中的政治”活动。Keuze,鹿特丹,2007 年)和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2009 年)。2007 年,克罗辛格因在柏林帕考尔剧院制作的《儿童转移计划》而被柏林州授予格林兄弟奖。

M. Dura 是纪录片制片人、编剧和作家,曾在柏林艺术学院学习政治学、戏剧和电影理论、日耳曼语言和文学、艺术教育学和视频。2012 年,他执导了关于德国和南非收养机构的纪录片《白血》(Weißes Blut,Zdf/Arte)。参加了 Max M. Max Ophüls Preis、汉堡纪录片周、伊斯坦布尔纪录片电影节等。他曾获得德国-加拿大协会、FFA 电影推广协会、欧盟媒体计划、DEFA 基金会和塔拉比亚文化研究所(2013/2014 年)的奖学金。自 2000 年以来,他作为剧作家与导演克罗辛格合作(/HAU、战场回忆 (1914/2014)(贝尔格莱德、萨拉热窝、伊斯坦布尔、柏林、魏玛艺术节)、“出口战争”、“希腊文化情结两百年”(HAU)、“摩西山 - 抵抗岁月”/高尔基剧院)。

时间旅行不再是幻想?

时间:2018 年 11 月 18 日 13:30 – 14:00

嘉宾:李淼(物理学家,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

语言:中文和德语

李淼,1962年出生,2013年加入中山大学,现任物理与天文学院行政院长、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他于 198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专业,并于 1984 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9 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布尔研究所学习,并于 1990 年获得博士学位。1990 年起,他先后在圣塔大学和布朗大学担任研究助理和研究助理教授,1996 年,他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助理。1999 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新世纪百万人才工程获得者。业余作家科普文章和科普书籍、诗歌小说、文化专栏、演讲等。著有《超弦的历史》、《弱、暗、越美》、《中国物理》、《攻壳中的一百五十九个宇宙》、《儿童量子力学》等。

人们可以跳出语言思考吗?

时间:2018 年 11 月 18 日 14:00 - 14:30

嘉宾:Akai(艺术家)。

语言: 德语-中文

毫无疑问,语言和思想是紧密相连的。正是因为语言和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如此亲密、如此富有创造力、如此深刻地相互影响和互动,它往往给人一种除了语言和思想之外别无他物的印象。语言和思想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不仅彼此和谐,而且相互关联。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开始触及语言与可以说的东西、思想和思想对象之间的界限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迷人的问题。

艺术善于质疑普遍的观念和看似坚不可摧的真理,它总是用艺术技巧以创造性的方式质疑它们。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出乎意料地开辟了感觉和认知的新空间。艺术家 Akai 将在歌德学院展出他的装置作品“神秘符号图书馆”。同时,他也将透过以上问题的答案,呈现多元的新空间,分享他对语言和思想的新见解,并打开不同的视角和视角。

自 1989 年以来,Akai 每天都在日记中写作,后来也在屏幕上写作。在 140 多本日记和屏幕的 30,000 多页中,包含数千种错综复杂的符号状笔迹,记录了 Akai 所说的“手稿方法”( )。这些 “单词” 是不可读的,至少在传统意义上是这样。它们没有任何参考框架,不属于符号,不是基于代码的,不具有引用和指示性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一个字符是重复的,这意味着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位置和形状。这些字符构成了语义意义为零的不可读文本,同时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结构语言。艺术家 Akai 将在歌德学院展出名为“不可读字符图书馆”的装置作品,探索文字和文字、符号和文本的主题。他的象征性干预和表演为文字、阅读和写作开辟了新的和不寻常的视角和感受。

技术是无所不能的吗?

时间:2018 年 11 月 18 日 15:00 – 15:30

嘉宾:郭城(艺术家)。

语言:中文和德语

“技术是无所不能的吗?( 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 ?“这是一个直截了当且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个标题隐含了两个主体,一个是技术,另一个是问题的提出者()和解决方案的受益者,即我们(人类)。在这场简短的演讲中,郭城将质疑和讨论这种二元视角,回答“技术是无所不能的吗?“这就是问题所在。

郭诚先生在上海同济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在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他的大部分作品都集中在主流或新兴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影响,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郭城参加的展览包括:“机器并不孤单:机器三部曲”(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上海,2018)、《时间的狂喜》(何香凝美术馆,深圳,2017)、第二届电子艺术节(法国,2015)、“Y时代之歌”(OCAT上海馆,2015)、“想象身体的边界”(数字艺术中心,台北,2015)和STRP双年展(埃因霍温,2015) 2013 年)。他曾获得评审团奖(荷兰,2017 年)、Gijs(合作项目,荷兰,2016 年)、台北艺术自由日。郭城曾任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运营总监、荷兰自由大学访问学者(2017 年),自 2013 年以来一直在上海同济大学兼职任教。郭城最近开展了与网络信息传输和监测作为地球**阶段相关的研究和实践。

机器真的可以创造吗?

- 关于技术的艺术和社会挪用

时间:2018 年 11 月 18 日 15:30 - 16:00

嘉宾:Kim Fützel(音乐学者、社会学家、哲学家,柏林艺术大学)。

语言:中文和德语

“机器可以创造吗?”这个问题听起来可能并不新鲜,但它不断被提出。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极具相关性。如果我必须给出一个简短的回答,我会说:是的,机器有能力创造。或者更确切地说,使用机器来创作艺术。因为我给出的这个肯定的回答与某些前提有关。“机器可以创造吗?”这个问题指向了一系列美学和社会学问题:什么是机器?什么是艺术?“人”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特别是,人类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创作艺术?“机器可以创造吗?”这个问题有增无减的现实本质上涉及那些没有直接提及的物体的位置变化:人类及其审美能力在技术化的社会环境中。

Kim 是一位音乐理论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目前在柏林艺术大学任教。他最近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合成器和音序器美学的文章,包括选集 Music 。

算法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吗?

时间:2018 年 11 月 18 日 16:00 – 16:30

嘉宾:栾健((亚洲)互联网工程研究院 小冰首席语音科学家)。

语言:中文和德语

什么是算法?算法只是一个工具还是一个智能本体?人类智能只是一堆算法,还是算法之外还有其他东西?当今最强大的算法可以解决哪些问题?算法可以像人类一样创造艺术吗?在可预见的未来,算法会有什么样的突破?

栾健于 2000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后获得松下奖学金前往东京大学学习。毕业回国后加入东芝(中国)研发中心,从事声纹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的研究。2010年底加入(中国)有限公司,在语音部门从事语音合成的研发工作,先后在韵律模型、单元拼接算法优化、情感语音合成、快速语音定制、中英混合语音合成、歌唱合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6 年底,他加入 小冰,带领新成立的小冰语音团队,负责语音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落地。工作之余,他喜欢看悬疑小说和打羽毛球。

超越“超现实”。

虚拟现实如何改写人们对“现实”的理解?

时间:2018 年 11 月 18 日 16:30-17:00

嘉宾:K (视觉设计师、电影导演)

语言:中文及英文

沉浸式技术 ( ) 使我们能够将现有现实扩展到新领域,并引入新的可能性和挑战。当沉浸式技术被接受并大规模使用时,我们如何构建现实?在本次讲座中, K 将以他令人大开眼界且广受赞誉的“超现实”项目来呈现他对未来的探索。

K (理工学学士、建筑学硕士)是一位富有远见的视觉设计师和未来的电影导演。他的作品已在世界各地展出,从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到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他的作品在网上疯传。他凭借出色的短片作品(包括 )赢得了一批狂热的追随者。这部电影赢得了无数奖项,包括年度“**故事片”奖。 的工作重点是模糊虚拟和物理存在之间的界限,并探索先进的技术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他曾担任 Leap, Inc. 的全球副总裁兼创意总监,致力于开创人机交互的新时代。目前,他正在从事一个新项目。他最新的虚拟现实短片《》将于 11 月上映。他将与歌德学院(中国)和 Vice China 合作,在北京举办该片的首映派对。

北京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艺术区798艺术区创意广场

入场免费,无需注册,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在北京歌德学院(中国)成立30周年之际,歌德学院(中国)展望未来,提出了关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30个基本问题,歌德学院(中国)与合作伙伴一起,在9月至12月期间举办了30多场活动,与公众合作,寻找答案。30 周年纪念活动将于 11 月 17 日至 18 日在歌德学院 Space 798 举行 30 小时的音乐会,包括音乐会、表演、艺术装置、电影放映、系列讲座、读书沙龙和青年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