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历史
历史上,塞罕坝是著名的自然公园,水草丰美,森林茂密,动物众多。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的场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后,巡视塞外,看中了这片“南攻都城,控漠北”的漠南蒙古游牧之地。北方,山势险峻,河流险峻,里程适中”。康熙皇帝凭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猎、冬猎”的古代狩猎礼仪,磨练汉八旗的战斗力,实行征讨蒙古的软政策,遏制沙俄对北疆的入侵。 ,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结合各种政治因素,巩固国家政权,以哈拉钦、敖汉、翁牛特等部名义设立“木兰围场”,以“奉献牧场,开辟精神花园,行走秋日”。 《木兰秋仪》定为祖制。史家称其为“额乌碎饭”。
1690年,举世闻名的“乌兰布统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木兰围场是长城外的皇家狩猎花园。从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每年都率领八旗的亲王、大臣、精兵来此狩猎旅游。 《花木兰之秋》内容共举办105场。
1993年5月,经林业部批准建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按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公园一边开发一边运营开发。主要抓好投资硬环境建设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在发展战略上,以招商引资、合资合作为主;在步骤上,我们先易后难,滚动发展。
1999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森林旅游直接收入超过1000万元。
“九五”期间,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面临**机遇:国家旅游局、河北省、承德市看到了塞罕坝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发展旅游业的光明前景,将大坝旅游产业已列入河北省和承德市旅游发展“九五”规划,并被列为重点。
1997年,旅游局局长视察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高度评价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表示今后将为塞罕坝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河北省把发展以塞罕坝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列为全省“九五”期间五个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之一。承德市已将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列为“九五”期间开发的两条旅游线路之一(京北旅游黄金线)和建设的六大景区之首。
1999年5月,河北省政府将公园列为“河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塞罕坝机械林场将把森林旅游作为林场未来重点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将制定和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继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采取多种形式合资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森林旅游。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省林业局在此设立“河北省林业艰苦创业示范教育基地”。
2002年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思想教育基地”和“美丽山河重建示范教育基地”。同年通过国家旅游局验收,进入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已成为展示河北省林业的重要窗口。
2003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环保局命名为首批“河北省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2005年在中华全国工商联旅游商会、亚太旅游联合会、亚太旅游联合会联合主办的“中外旅游品牌推介活动”中评选推荐为中国**森林公园世界华侨旅游合作组织、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
2006年,公园被中国爱国工程联合会评为“全国爱国报国模范先进单位”,被承德市评为“文明风景旅游区”;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中荣获银牌。
2007年被河北省旅游局评为“诚信旅游景区”、“人民群众最喜爱的魅力景点”。进入中国百强自驾旅游目的地评选前50名。被中国林业网网友评选为“中国森林旅游区”。 “金榜十强”,被河北省林业局评为“五星级森林公园”。
2008年1月7日,国家林业局批准河北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设立“河北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原“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和现在的“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虽然位于同一个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但范围不同,管辖的林类也不重叠。
2008年,公园荣获“中国**旅游品牌景区”称号。
2009年,公园荣获“河北最美风景区三十处”、“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星级旅游目的地”等荣誉。
2010年荣获“河北省质量诚信5A品牌企业”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