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互联网电商的阴暗面
文字| 宜兰商务李艳
编辑|木鱼
近期,快手、抖音在金融牌照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就在上个月,快手间接获得了小额贷款牌照。 广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批复同意变更股东及公司章程。 广州花朵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北京云德科技有限公司。
后者的控股股东为北京大家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同时也是浙江快手信息技术的控股股东。 这意味着快手的金融梦想终于取得进展。
早在2020年,快手就以3亿元收购持牌支付机构易连支付,从而间接获得支付牌照。 当时,快手还注册了“快手支付测试”公众号来测试提现和充值功能。 北京大家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在多个类别下申请了“老铁支付”商标。
然而三年过去了,快手的金融业务依然没有太大进展。 截至发稿,在快手商城支付订单时,仍然只能看到微信支付、银行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三个选项。 付款”没有出现。
据媒体报道,2023年,市场传言快手计划获得网络小贷牌照,组建自营团队,推出自营产品,与抖音直接竞争“放心借”。 直到最近,这个牌照才最终被快手拿到。
无独有偶,4月3日,抖音获得支付牌照。 同日,海联金汇发布公告称,拟将全资三级子公司联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转让给天津通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后者的实际控制人是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 公司持有抖音支付牌照主体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 公告还显示,交易完成后,联动商贸将与合众亿宝合并。
此次转让意味着抖音支付将获得线下收单业务牌照,提升本地生活服务支付竞争力。
观察各大互联网企业的电商业务布局,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平台、物流、金融是驱动企业增长的“三驾马车”。 其中,金融业务一直是互联网公司最隐秘的部分。
金融业务的核心是借贷。 自己放贷和作为平台引导第三方机构放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获得网络小贷牌照之前,快手能做的就是引流流量,赚的钱也只有平台的中介费。 那么,自己借钱到底有多赚钱呢?
01 消费金融业务谁赚钱?
宜兰商业对主流电商平台关联的消费分期产品和现金消费贷进行了统计发现,根据个人资质的不同,各平台消费分期产品的年利率在13%至20%不等。 现金消费贷款产品年利率最高可达36%。 值得注意的是,36%是借贷过程中的敏感数字。 如果贷款利率超过36%,那么贷款机构就违法,将被视为高利贷。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借款事项均无效。
换句话说,一些公司正在利用高利贷。
从各平台分期产品的使用场景可以发现,目前部分商户只有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可以线下使用。 抖音APP的抖音月付和美团的美团月付均未实现此功能。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抖音想要获得另一个可以支持其线下收款的支付牌照。
事实上,公司在金融领域赚的钱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首先,从利率角度来看,主流银行的年利率远低于互联网公司。 以笔者为例,中国银行的电子贷和工商银行的电子贷的年利率均低于4%。 招商银行的闪贷年利率最高,起价只有7.2%(银行利率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 各不相同)。 几家电商平台中,年利率最低都在11%以上。
其次,从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以蚂蚁集团为例。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蚂蚁集团去年12月向股东派发股息。 其中,阿里巴巴集团于2022年12月获得蚂蚁集团分红,总额为105亿元。 阿里巴巴持有蚂蚁集团33%的股份。 以此计算,蚂蚁集团本次派发的股息总额为319亿元。
蚂蚁集团招股书披露,其小额贷款科技平台,产品包括花呗、借呗等,2020年上半年营收285.86亿元,占总营收的39.4%。 与当年不同的是,2021年11月,支付宝上的借呗、花呗相继启动品牌隔离工作,通过增资将业务分开,纳入监管。 根据监管要求,相关业务的杠杆倍数最高为10倍,仅为蚂蚁此前50倍杠杆的五分之一。 这可能会对蚂蚁集团的营收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背景下,蚂蚁集团仍可派发319亿股息。 即使蚂蚁集团目前的贷款余额不公开,其规模之庞大也可想而知。
最后,从规模来看,互联网企业的借贷规模也在逐年增加。 截至2020年上半年,蚂蚁贷款余额达2.15万亿。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京东金条贷款规模分别为1036.85亿元、2554.92亿元、4589.15亿元、2612.17亿元。
2020年相关监管收紧后,多数同类企业不再主动披露贷款规模。 不过,据多家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底,抖音平台未偿还贷款余额已超过3000亿元。 可以推断,比抖音更早、规模更大的蚂蚁集团和京东金融的放贷规模还要更大。
02 局外人跃跃欲试
宜兰商业统计分析了各企业小额贷款业务相关平台的上线时间以及当时互联网巨头的营收规模。 调查发现,大多数电商平台在营收达到百亿量级时就开始考虑小额贷款业务。
2014年,京东白条上线; 2015年,蚂蚁花呗、借呗相继上线; 随后,随着持牌金融机构的大规模进入,互联网消费金融迅速蔓延并激活了整个消费金融市场。
后来者字节跳动在2020年营收突破2000万时推出了抖音月付和抖音信赖,短短几年时间就陆续获得了多个金融牌照。 截至目前,字节跳动共拥有保险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香港)、网络小贷、第三方支付、商业保理等业务,并于近期获得七张金融牌照收购。
看到借贷业务如此赚钱,行业布局也越来越完善,为什么那些还在场外的玩家还没有进入市场呢?
除了开头提到的快手因牌照问题一直无法布局金融服务外,B站也在牌照问题上苦苦挣扎。
2021年,B站主要运营公司上海宽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宽域数字”)收购了浙江永易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宽域数字”)65.5%的股权。为永易支付),作价1.18亿元。 但后续股权变更工作未能完成。
近日,据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显示,永易支付65.5%国有股权将再次挂牌转让。 同时,相关公告附件显示,相关监管机构已正式下达不予受理决定,将不受理宽域数字成为用易支付主要投资人及实际控制人的行政许可申请。
这也意味着B站并未成功获得上述支付牌照。
对于股权拍卖完成但交易未能完成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因为永易支付的国有背景,交易门槛和合规要求较高; 也可能是,新的付费规定出台后,B站存在一些条件,导致其没有资格付费牌照。 “也有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撤回了变更申请。”
B站财报披露,2019年至2023年,其累计亏损已超过230亿元。 内容商业化难一直是其攻克的难题。 因此,哔哩哔哩也一直在寻求通过金融业务形成新的增长曲线。
但由于缺乏相关营业执照,哔哩哔哩的金融业务仅停留在为贷款平台引导广告、与银行联合推出信用卡服务、为部分银行和银行信用卡中心开设公众账户等层面。 支付渠道还是需要跳转到支付宝。 、微信或者Apple Pay等,很难积累自己的交易数据。
近两年在电商领域反超的拼多多,对于金融业务也持观望态度。 与B站不同,拼多多不仅仅考虑牌照问题。
自成立以来,拼多多与平安银行在风控、信用体系、商户支持、供应链金融、未来保险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平安银行根据拼多多平台的交易记录,为拼多多商家建立了数据模型和信用体系,控制风险,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为拼多多商家提供资金支持。
黄峥在2019年曾表示,拼多多不会过早地提供一些金融服务。 目前,尽管持有支付牌照并成立了“多多支付”,但拼多多在金融业务布局上仍十分克制。 目前拼多多APP没有信用入口。
随着拼多多用户基数逐年增长,外界猜测拼多多将自行申请消费金融牌照或联手其他金融巨头正式推出自己的消费金融业务。 不过,拼多多后来并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据宜兰财经报道,拼多多本身就凭借低价心态在电商行业实现了弯道超车。 金融领域仍然是拼多多尚未涉足的红海。 拼多多是一家人效比最大化的公司。 在这样的人员成本控制下,想要将金融这样的全新业务经营进入新的增长曲线,入市时需要更加谨慎。
互联网的末端是金融,流量的末端是借贷。 这不再只是一个笑话。 小额贷款业务的兴起源于广阔的市场。 与正规银行相比,互联网公司贷款门槛较低,手续简单。 即使利率很高,仍然有大量的人跟随。
然而,在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上,大量用户投诉信用问题、暴力追债、信息泄露等问题。 即使市场监管不断完善,网络借贷仍然存在自己的“灰色地带”。
依赖灰色地带的是巨大的利润。 随着电商业务流量增长放缓,互联网巨头一边争夺现有用户市场,一边通过放贷刺激消费,从高利率中获取利润。
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巨头能够看到人性最隐秘的需求。 今年3月15日,金融行业的“惊雷”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良心做生意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