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乡村|从农家乐到乡村寄居,中国乡村旅游的兴起

更新时间:2025-02-09 09:05:57 浏览: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乡村|从农家乐到乡村寄居,中国乡村旅游的兴起

乡村旅游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镇居民消费为市场。它不仅植根于“三农”,而且与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相衔接,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城乡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那么从20世纪80年代萌芽的一些简单的“农家乐”,到如今市场规模上万亿的全包式乡村旅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乡村旅游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乡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镇居民消费为市场。它不仅植根于“三农”,而且满足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城乡协调发展,意义重大。那么从20世纪80年代萌芽的几家简单的“农家乐”,到现在市场规模上万亿的全包式乡村旅游,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01

“农家乐”时代

这种城市人到城郊乡村看农家景、吃农家饭、干农活、喝农家茶、住农家乐的“农家乐”乡村旅游,是我国最早、发展最广泛的乡村旅游形式。我的国家。 。由此催生了一批“依山傍水”的农家乐、渔民房,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如今的“农家乐”已从最初的单一餐饮形式拓展到包括农家园林型、观光果园型、景区酒店型、园林客栈型、养殖科普型、农耕体验型等。

郊区的“农家乐”正好满足了周边都市人的休闲需求。然而,这种以观光为主的简单乡村旅游形式,逐渐产生了以下问题:

产品主要以品尝、购买农副产品、欣赏田园风光、以及农业体验活动为主。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旅游活动空间不大,接待游客数量有限; “农”味不浓,乡村景观特色不明显,城市化、现代化痕迹明显,核心吸引力不强;环境卫生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乡村旅游形态快速转型升级,单一旅游类型开始向旅游休闲度假型转变。

02

民俗村落、古镇等多元共存的时代

随着城镇居民休闲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国内乡村旅游市场也日益壮大和成熟。一批艺术民俗村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古村镇成为我国第二代乡村旅游。这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当时一批“京漂”艺术家到京郊的老房子从事艺术,或者公司改造建设民俗村,然后到江、浙、皖、上海、云南、贵州等省市开展危房处置工作。通过对古村镇进行改造或仿造,发展古镇乡村旅游,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形成了民俗村落、古镇等多元共存的乡村旅游时代。

这一时期的乡村旅游呈现:以地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果品文化、餐饮文化为特色的民俗旅游村,创造了多种独特的民俗体验活动、特色民俗风情等。 餐食和纪念品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扩张、低水平发展”的状况。一些民俗村、古镇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商业化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大拆大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促使乡村旅游逐渐从数量的扩张向追求质量、旅游品质的提升和产品设计的高标准演变。

03

乡村度假村时代

当不同类型的民俗村落、古村镇相继出现,体验型、度假型、休闲型等各类乡村旅游项目逐渐与城市旅游消费对接,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乡村度假模式开始发展。 。

乡村度假不再是简单的“农家乐”,而是功能升级、业务延伸、服务提升的新时代。这是一次“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它是在“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的基础上提出的新概念。游客不再是短暂的旅行者,而是转变为短期休闲度假,如:温泉度假、山地度假、海滨度假、娱乐度假、养生度假等。

04

主客共享的乡村寄居时代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城乡统筹快速推进、农地入市土地改革,乡村旅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已进入主客共享的乡村寄居时代。

生活在乡村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不同于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氛围。是一个悠闲、安静、生态、传统的居住社区。也有人将这种生活方式解读为“融入世界”。世界与世界之间的空间变换。”但从旅行到旅游,从旅游到度假,再从度假到居住,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

案例分析

1.休闲生态度假经典

1.1 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概况

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紧邻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距首都国际机场仅7公里。是一个集生态农业和旅游为一体的大型项目。总占地面积3300亩,以餐饮、娱乐、健身为载体,让宾客享受清新自然、远离污染的高品质生活。以生态农业为轴,集种植业、养殖业、养殖业、有机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住宿、旅游会议等产业于一体,建成了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利共赢,成为环保、高效、和谐的经济。生态公园。包括大田种植区、蔬菜种植区、苗木花卉种植区、养殖区、休闲旅游服务区等功能区。

1.2 项目核心理念——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合一”销售

项目发展目标是以有机食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为基础,以旅游度假为载体,打造集种植养殖、生物能源、和田园旅游。

打造“绿色乡村生活”体验

绿色环境: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和自然资源的破坏,人们回归自然的迫切需要也日益增强。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喧闹环境中的城市居民。高楼大厦之中,他们向往大自然的宁静、农舍的田园风情,崇尚自然生态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该项目充分捕捉了亚健康状态下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将充满自然生态。农业与休闲体验旅游相结合,打造绿色生活体验。

绿色食品:目前市场上,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食品质量下降,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普遍受到人们的欢迎。但在其农业种植区,项目严格遵循生态农业。 (以有机肥和生物防治为主)、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农药)按照要求,重点发展名、特、优、鲜、鲜等特点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全面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形成自己的品牌,最终销售给消费者,无论是旅游还是农业。同时获利。

1.3 独特的商业模式,“前店后花园”的空间布局

(一)空间布局

①体验式交流场所:即通过参与性的乡村生活方式和独特的娱乐活动,实现城乡居民之间的广泛交流。形式包括:乡村传统庆典和文化娱乐活动;农业实习旅游;农村会员俱乐部。 ②农产品交易场所:为游客提供当地农副产品:产品销售(采摘果园、农产品直销点、农村市场);餐饮和住宿服务。

蟹岛遵循“以(农)园撑(旅)店,以(旅)店促(农)园”的经营理念,采用“前店后园”的布局方式。 “花园”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和园区、科技园; “店”设有可容纳10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 “建筑”;一年四季都可以钓鱼的“蟹宫”;综合性大型游乐宫;特色农家客房、古色古香的农场;观赏各种动物的“宠物乐园”;夏季户外冲浪的海景水上乐园,还有各种农家民俗表演、农业旅游、采摘、自摘生态蛋等项目。园区营造绿色旅游环境,提供消费产品,是成本中心。商店是消费场所,为园区产品提供顾客,是利润中心。前店后花园的布局保证了农业与旅游的互补与融合。

(二)蟹岛前店后花园布局

前店(旅游度假店:利润中心)

①住宿区

内容:标准间、商务套房、农舍和“古董”农场

体验:建筑风格保留了乡村的“村貌”,装饰布局凸显了京郊的独特风情,展现了老北京民居独特的民俗文化。提供乡村和农民生活体验。

②娱乐区

内容:养生宫、螃蟹宫、宠物乐园、特色大桥、城市海景水上乐园、水世家

体验:享受更全面、更现代化的娱乐活动。垂钓、民俗表演、宠物表演、斗鸡、斗羊、骑骆驼、羊拉车、猪拉车、狗拉车。城市休闲与乡村娱乐相结合

③用餐区

内容:开饭楼、天河园、蒙古宫

体验:开饭楼的“有机食品”原汁原味,突出一个“鲜”字。所有食品绝对无污染,纯天然,凸显“绿色”二字。天和园融合了中国宫廷菜、仿菜、家常菜、徽菜的精髓,以老北京风味为特色,以“有机食品”为菜底,开发出独特的老北京风味菜肴。

④购物区

内容:农副食品特产点、加工食品特产点

体验:有机食品粮、油、豆、林、果、菜、花卉等,猪、牛、羊、马、驴、骡、鸡、鸭、鹅等10余种畜禽,保证酒店提供鱼、蟹等10多种水产品。在供应所需肉禽蛋奶的同时,还进行规模化加工生产,成功创立了“蟹岛”有机食品品牌。

乡村|从农家乐到乡村寄居,中国乡村旅游的兴起(图1)

后花园(生态农业园:成本中心)

①种植面积

内容:北方农作物种类齐全,高科技温室

体验:农机站、农机场、明渠、水车等观光项目。走进大自然,接触有机农业,了解有机农业,享受有机食品,在这里体验“农民”的生活乐趣。

② 养殖区

内容:各类畜禽“一站式”生产、加工、销售

体验:吃猪肉、看猪跑、体验乡村农耕、农产品加工等。

③可再生能源专区

内容:地热水系统、水循环系统、污水处理厂、沼气池构成了园区生态链的心脏和血管。体验:体验循环经济。

1.4 全方位打造绿色乡村生活体验,成功吸引消费者消费

吃:现场消费是卖绿色的关键。绿色食品强调“新鲜”。蟹岛实现:肉现宰现吃,螃蟹现抓现煮,牛奶现榨现喝,豆腐现磨现吃,菜现摘现吃。做。提供的农家菜有:菜饺子、糊糕、清蒸河蟹、大葱烤鲫鱼等。还开发了蟹岛特色菜:蟹岛菜园(什锦蔬菜蘸酱)和田园风光(蔬菜拼盘)。 “开饭肉”餐厅可容纳数千人同时就餐。二楼的包间有着独特的名字,如“彩椒”、“黄瓜”、“蒿杆”等。海鲜、粤菜、农家风味、盘腿炕桌,任君选择。

住宿:投资6000万元建设的蟹岛古玩农场,旨在展示中国北方自然村落。 “蟹岛农场”是一座还原老北京风貌的四合院建筑群,展示了50年前农村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包括豪华府邸、书房、秦屋会馆、草堂、酒铺、作坊等,还有古钟亭、大戏台,有马柱、溪流、小桥、绞车、门前绿树。房子后面有菜园、公鸡和狗。

游玩项目:采摘、钓鱼、抓蟹、泡温泉、温泉冲浪和各种球类运动、参观动物园。冬天可以在雪乐园滑雪,夏天可以到水上乐园玩耍,这里既有常规的娱乐项目,也有特色的娱乐项目。如果你想考验你的勇气、耐力和韧性,可以攀爬12座横跨100米宽水面的索桥:臂桥、软桥、独木桥、平旋桥等。

游览:公园采用生态交通,可体验羊车、牛车、马车、狗车、骑骆驼。尽量使用畜力车辆,或步行代车,不使用对环境有害、干扰生物栖息地的车辆。同时,道路交通网络需要进行生态设计。合理的道路设计和绿色屏障是生态交通的重点之一。

购物:出售的产品是游客自己采摘、捕捞的农产品,或者是一箱箱的青菜。虽然价格往往是市场价的4倍以上,但很受游客欢迎。

1.5通过独特的项目特色和“农旅”融合的双渠道盈利模式,项目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

(1)蟹岛度假村拥有农业和旅游业双收入渠道,既降低风险,又相互增强,增加收入。绿色蔬菜的价格是一般同类商品价格的4倍以上,捕捞鱼类的价格也高于市场价格。 4倍以上,从外地采购的转售商品价格也是收购成本的3倍以上。在种植业子系统中,大部分农产品是由游客消费的,现场消费降低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促销成本,增加了利润,让项目的双盈利模式充分发挥发挥其功效。

(二)2001年,蟹岛度假村为国家上缴税金200万元以上,2002年增加到500万元以上;

(3)尽管受到“非典”影响,2003年收入仍高达1.4亿元;

(4)到2008年,项目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年营业收入2.5亿元;

(5)从土地分布来看,90%为农业用地,10%为旅游休闲用地。然而,其收入的70%来自旅游业,30%来自农业。

1.6 案例总结

(一)项目理念特色:以农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为基础,以旅游度假为载体,集生态、生产、生活于一体的绿色环保休闲生态度假项目“ 概念。

(2)项目功能布局特点:实现“前店后花园”的功能布局。园区打造大面积绿色旅游环境,提供丰富的消费产品。商店是一个消费场所。虽然规模有限,但为园区产品提供了顾客。 ,确保农业旅游的优势互补和融合。

(3)项目规划设计特色:充分融入乡村独特的自然生态风貌,还原独特的乡村风味,让游客真正摆脱城市的束缚,充分投入乡村生态的体验,生产、生活。

(4)项目运营特色:通过“吃、住、玩、游、购”等多方面打造全方位乡村体验,通过“农”“旅”两个渠道实现收入的叠加放大; “前店”由专业人士、专业公司经营,保证经营的专业性和利润,“后花园”则按承包责任制分配给个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参与整体项目,增加收入。

2、多元化乡村旅游知名案例

“五朵金花”是指三圣乡东郊5个乡村旅游景区,由红沙、幸福、万福、驸马、蒋家岩、大安桥6个行政村组成。创建以“江家菜田”、“东丽菊园”、“荷塘月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区,现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休闲旅游娱乐度假区和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区域。其成功之处在于,以乡村休闲为主题,根据各村不同产业基础,打造不同特色的休闲业态和功能配套设施,将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旅游、古镇旅游、节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农家乐、乡村酒店、国家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古镇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业态。

2.1 五个景区的功能定位

1、花乡农家乐:发展高科技花卉产业和小农家乐

依托3000余亩花卉种植规模,发展以观光、赏花为主题的综合性观光休闲农业产业,科研、生产、包装、旅游等方面全面深入发展的鲜花。

2、欢乐梅林:发展梅花种植产业、农家乐、旅游产品(梅花)和科普教育功能

农家乐的建筑风格充分借鉴了“川西民居”的特点。景区内建有“梅花知识长廊”、“照壁”、“梅花诗画廊”、“精品梅园”、“梅花博物馆”等人文景观。

3、姜家菜地:发展蔬菜种植业,开展生态体验旅游、度假旅游(乡村酒店、乡村民宿等)

依托占地3000余亩的时令蔬菜水果种植基地,以“休闲、劳作、收获”的形式,吸引游客种地采菜,在体验农耕的同时分享收获,将田间耕作的过程变成一种新的健康休闲方式。

4、荷塘月色:发展乡村艺术体验旅游,开展国学(锦江书院)观光旅游

依托数百亩荷塘形成的秀美风光,利用自然田园风光营造人文环境,在景区道路两侧设置姿态各异的艺术雕塑,吸引了中国著名油画家、国画家等落户从事艺术创作,逐渐形成了万福春画村,让荷塘月色散发着自己独特的艺术气息。

5、东丽菊园:发展菊花旅游、康养养老、乡村休闲度假

东丽聚源符合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内心渴望。其精致的乡村酒店已形成集居住、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为都市人、游客和退休老人提供了可靠的居所。 “乡村酒店”可长期出租,也可短期入住,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快乐的乡村休闲时光。如今的东丽菊园,是一个菊花风光绚丽、菊花文化丰富的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胜地。

2.2 “五朵金花”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朵金花”的前身是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垃圾村”。也是“城中村”改造的难点村,也是成都未来城区的绿地。市、市政府提出“开发与保护并举,利用与开发并重,打造国际化大都市周边环境”的思路,突出四个方面的开发建设: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

2000年,成都市政府在规划“五朵金花”建设规模时,提出总体规划,以景点形式打造民族品牌“农家乐”。一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城外休闲活动。娱乐场所有利于当地农民向公民转变;其次,有利于保护大城市的环境。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凸显蜀文化民居风格,构筑成都近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有利于形成“一村一品一业”的产业特色,为失地农民就地安置提供就业支持。对于市政府的规划建设方案,多次召开规划区社会各界和农民参加的听证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定的规划方案,政府、企业、农民都有蓝图,落实到底。经过五年的建设运营,“五朵金花”一直保持着5A级景区的面貌。

二、坚持把农民创业放在主体地位

集中大规模建设,涉及一个区一个街道3000多户、1万多农民的利益,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建设发展五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因拆迁占地、违法建设、违法经营等问题“投诉”、“上访”的案例,反而农民和政府齐心协力,加快发展。最根本的做法是把农民放在创业、受益的主体地位。从规划设计、建设开发到运营管理等重要环节,各级政府坚持为农民谋福利,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传统产业优势,提升农民产业规模,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发展。

3、坚持持续开发运营

“五朵金花”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规模化经营,利用连户开发共同拓展市场发展空间,解决单户农户进入市场的风险,打造专业化路径。 、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在产业布局上,以共同做大做强“农家乐”主导产业为重点,五个景区实现了一区、一景、一业的错位发展格局。 “花香农场”:围绕建设中国花卉基地,全面深入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举办各类花卉艺术节,促进人群聚集。 “荷塘月色”:以现有1074水面为基础,大力发展滨水经济,打造人、水、荷、蛙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 “东丽菊园”:依托丘陵地貌,建设菊花文化村,引导游客培育、赏菊、品菊,陶冶道德精神情操。 “欢乐梅林”利用3000亩坡地,培育20万株梅花,构筑以梅花博物馆为主要景点的梅林风光。 “江家菜地”:将500多亩土地平整成0.1亩的小菜地,每块地以每年800元的价格出租给城市居民种植,激发了市民和孩子们发展绿色的兴趣行业。通过连片经营和“一村一景一业”的创新理念,打造乡村酒店、休闲会所、艺术村相互借景的和谐休闲娱乐场所,打造“五朵金花”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农子号”休闲娱乐品牌。

2.3 “五朵金花”发展的参考

一、突出“三个结合”发展思路

一是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相结合。 “农家乐”市场位于城市周边,其建设必须与城市规划、“城中村”改造、失地农民再就业、农民市民化同步发展紧密结合。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在“农家乐”集中区形成新的小城镇。二是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重点帮助解决“农家乐”集中地区外部环境、农民连片经营规模化发展、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农民健康许可检疫、地区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问题。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城市农村边缘的“农舍”的发展在促进周围农村地区的工业结构,改变农民的意识形态概念以及促进新农村地区的建设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