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民歌

更新时间:2025-02-09 05:09:57 浏览: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非物质文化遗产-

藏族民歌(川西藏族民歌)(2008年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族民歌是藏族地区主要的。可分为山歌(田园歌曲)、劳动歌曲、情歌、风俗歌曲、诵经曲等类型。民歌在义藏地区称为“拉鲁”,康区称为“鲁”,安多地区称为“乐”。它们是一种在山间自由传唱的歌曲。劳动歌曲的种类很多,藏语称为“乐谢”,几乎每种劳动都有特定的歌曲。情歌包括情歌、情茶歌,风俗歌曲包括饮酒歌、情歌、婚歌、箭歌、送别歌等。 念经曲,又称“六字真言歌”,是歌曲的一种。佛教信徒在寺庙敬神拜佛时所唱的歌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民歌(图1)

川西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在放牧、砍柴、下田劳动过程中为消除疲劳、抒发情感而创作的歌曲。产销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金川等地。和其他领域。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和民间艺人的口述,早在公元8世纪就出现了一种名为“鲁”的民歌流派。这是藏族民歌的原始形式。藏族民歌藏语称“拉鲁”(laglu)或“鲁”(glu)。它们是一种纯粹的民歌形式,歌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即兴创作。

川西藏族民歌节奏十分自由,旋律结构基本采用节歌形式。一般由两个短语或两到三个短语组成。第二乐句在演唱过程中重复或改变。藏族民歌常见的调式有豫调、商调、筝调。旋律均为五声音阶。范围很广,区间也很起伏。被誉为“云之淡雅,风之奔放”。人们称其为“康”。 “昂迭”意为康巴花哨的山歌,又称“康巴昂仁”,意为康巴长调。它的歌词大部分由三段组成。前两段经常使用比喻,直到第三段才凸显主题。

在川西唱藏族民歌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困难。乐句中间往往有很多密集的音符,形成多种声音模式,一般人很难掌握。想要真正唱好藏族民歌,不仅需要高亢甜美的嗓音,还需要灵活熟练的演唱技巧。藏族民歌是藏民族历史文化的形象反映,具有很高的民族学研究价值。长期以来,川西藏族民歌在民间自发流传。然而,在现代文明进程中,这种民族音乐目前后继无人,处于高度濒危状态。刻不容缓,制定规划,全力保护。

#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