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年轻人热衷二手生活:从省钱到极简,二手交易平台成新宠

更新时间:2025-02-09 03:08:10 浏览:

年轻人热衷二手生活:从省钱到极简,二手交易平台成新宠

二手闲置交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二手电商平台和豆瓣购物群,已经聚集了不少习惯“捡漏”的买家和渴望“捡漏”的卖家。报告显示,90后是闲置商贩的主要群体,其中活跃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比例尤为突出。

年轻人在二手平台买什么?有些人习惯购买二手小家电和健身器材。 “他们有需求,想尝试,但不确定是否会经常使用。”其他人专门在二手平台上购买衣服。 “其中许多只穿过一次,甚至是全新的。” ”;还有人购买二手车、手机、相机等大件物品,以及闲置率的书籍、会员卡、折旧率的家具。

但二手交易平台的规则还不够明确。大多数交易售后不予退换。专业商家、无良卖家比比皆是,很多产品真伪难辨。在二手物品中“挖宝”并不容易。如何找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如何选择靠谱的卖家,如何辨别商品是正品还是旧货​​,很多二手玩家避免踩坑的经验都是通过“哑巴亏”获得的。

但他们仍然热衷于这种消费方式,并欢迎越来越多的年轻同伴。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购买和使用二手物品可能是被动消费的降级,他们的故事似乎正在验证理性消费的回归。

我沉迷于二手平台“收集垃圾”

买二手是北钓女孩小七日常省钱的方式之一。

她自称是一个在二手平台“捡垃圾”的省钱者,但对于什么可以买二手、什么不应该买二手,她有自己的规定。

小七“捡”到了最热门的小家电和数码产品,比如空气炸锅、咖啡机等。 “我需要并且想尝试的东西,但不确定将来是否会经常使用它们。”

上次搬家时,她想买一台空气净化器,但觉得用不了多久,就花了30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来“试水”。事实证明,使用频率确实不高。 “你可以想象,如果我花几千块钱去买一件全新的,那就太浪费了。”

她用的X也是二手的。 “我的预算是3000元,但符合我要求的全新手机价格基本在5000到6000元。听了一位比较懂数码的朋友的建议,我买了这款95新的二手手机,只花了2800元。 ”

小七买的二手空气净化器 受访者供图

除了“买二手货”,小七还习惯在大甩卖后“买小样”。

每年的618和双11销售是冲动消费的高峰期,尤其是美妆护肤品,尤其是在直播和大牌折扣的诱惑下。她不喜欢参加大促销,一是因为领取获得全额折扣太复杂,二是因为很多美妆护肤品牌都是用小样赠品代替折扣,实际折扣并不多。

但她发现,大减价后,很多人会冲动购买或未使用的样品,然后拼凑订单。 “虽然容量不大,但价格比直接买正装划算多了,省时又省钱。 ”

家住成都的李欣购买的是书籍、绿植、家具等折旧率的产品。 “比如全身镜,几乎没有折旧,只有好坏之分,好坏很容易区分。我倾向于买这样的二手产品,价格可能只有一个原价的四分之一。”

价格不便宜、不确定是否常用的健身器材也是二手平台上交易最多的产品之一。

叶子最近买的最划算的二手产品是椭圆仪,只要1200元。当地卖家用了一年多了,但基本全新,而且只花了官方价格的三分之一。 “之前一直想买一件健身器材,但又怕自己坚持不下去,而且觉得不便宜,没想到自己会经常使用它买完就回家了。”

21岁的大学生媛媛更喜欢在二手平台上购买衣服。

她花了60元买了一条工装裤,并搭配了几套衣服。她花120元买了一套Tommy's浅粉色竖条纹西装,在大四面试时穿。在小红书最新的穿搭视频中,她展示了自己最近购买的三件衣服,总共花费了120元。

圆圆买的二手衣服受访者提供

虽然二手衣服价格便宜,但圆圆依然坚持“优先选择百搭的单品,绝不乱买、延迟满足”。 “在购买每件商品之前,我都会思考为什么需要它,如何搭配。我不会频繁讨价还价,只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产品、价格合适的时候才会购买。”

这些习惯了购买二手产品的年轻人,往往会变成二手卖家来“回血”。

小七倒卖各种健身卡、会员卡。 “我以前参加过一个舞蹈班,我以为我一定会去那里,但实际上我只去过两次,并根据课程转售。对于有兴趣尝试但不确定是否可以的买家坚持下去,远比办卡划算。”

追星女孩琪琪会定期在二手平台原价出售偶像专辑等周边产品。 “这些基本上都是冲动消费的产物。当热情消退或平静下来时,我发现它们对我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负担;但对其他人来说,它们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情感寄托。”

在她看来,这也算是一种“资源的充分利用”。

购买二手货时,避免陷阱

二手货虽然“优惠”,但也存在不少陷阱。

在闲鱼这样的全品类C2C二手交易平台上,“建立互信”被写入社区公约。但在实际交易中,具体规则由买卖双方约定,大部分产品默认不可退货、不可退货。

尽管平台要求真实、平等、安全,但很多二手买家发现平台上的卖家鱼龙混杂。有的是专业商家,以出售闲置产品为幌子,引流流量;有些是无良商家,利用二手平台规则漏洞售假或冒充劣质产品。 ;还有人从拼多多、1688进货然后转手赚取差价,在二手平台上从事副业。

年轻人热衷二手生活:从省钱到极简,二手交易平台成新宠(图1)

小七曾经买过一个蒸汽拖把,据说是自用的。然而,她收到了拼多多的物流短信,显示“已发货”。收到货后,她发现很难辨别真假,但又无从推理。 。

来源/

李鑫在二手平台购买手机和相机时遇到了陷阱。 “手机使用一个月就无法再用指纹解锁了,相机快门用了几次就坏了。发现问题时,卖家的售后期限已经过了。”

后来她发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很多闲置数码产品的卖家都是专业卖家。为了赚取利润,他们可能会简单地翻新旧机器并将其作为优质商品出售。其实有很多隐疾,“用一周可能还好,但过了售后一两个月,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买家却只能吃个哑巴”损失。”

如何选择靠谱的个人卖家,成为了进入二手买房的必修课。

小七的经验是,首先看卖家主页。个人卖家首页的产品比较杂,交易频率不是特别高;其次,看信用值,尽量选择“信用优良”的卖家;第三,看交易评价,谨慎对待,不要与有差评的卖家进行交易;第四,看详情页的文字。介绍关键信息的人大多是个人,而信息特别齐全的可能是商家。

据叶子观察,需要“避坑”的商家一般都有几个特点,比如销售商品品类单一、品牌商品价格低得离谱、没有实名认证和信用评分授权、“想要”等。点击产品后很多。这次,个人简介中甚至出现了“怀孕期间不能使用”、“实体店倒闭”、“柜姐辞职”等关键词。

叶子发现的二手椭圆 受访者提供照片

与大多数喜欢购买低价二手货的人不同,陈晨在二手交易平台上算得上是“大户人家”。她买的东西不多,但单价比较高。比如,她花了不到4万元,买了一辆原价12万多元、行驶里程近6万元的汽车。她花了1100元买了一辆原价3499元的汽车和一辆90%的新百伦自行车,此外还有手机和iPad。

因此,她在购买过程中非常谨慎。 “只选择同一个城市,一定要联系见面看实物才付款;充分了解关键信息和细节,例如使用了多长时间、是否已修复等;见面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讲价,比标价省一两百块钱是可以的。

对于不同品类的“二手”产品,买家也有特殊的购买和回避技巧。

媛媛认为,购买二手衣服时,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款式和尺码,选择自己熟悉的品牌,并与卖家沟通确认衣服的状况,以减少“失误”。

根据小七的总结,为了减少时间成本,可以在搜索时添加一些关键词。例如,购买手机、iPad等3C产品时,可以搜索“年会抽奖”,购买家电时,可以搜索“搬家”,大促销闲时,可以搜索“年会抽奖”。 “移动”。 “双十一”和“单单”。

然而,这种广为人知的代购手法却常常被一些不法商家用来销售假货。因此,小七在购买电器或数码产品时,习惯于要求卖家拍摄短视频来展示产品的功能,以判断损坏程度。购买护肤品时,必须有交易凭证或订单截图证明是正品。 。

叶子认为,电子产品在同城交易,比较贵的品牌包包通过平台进行认证。最重要的是,“如果某个型号在平台上卖得太多,你买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很有可能闲置。”

据她总结,适合在二手平台购买的一般有几类:一是健身房、商场等的会员卡,可以用来享受折扣和重复使用;二是因“三分钟热”而闲置的健身器材、乐器;三、手工材料DIY工具包;第四,海报制作、PPT制作、翻译等被视为副业的技术服务。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迷恋二手货?

大多数年轻人的“二手生活”其实是被动开始的,原因很简单——为了省钱。

小琪回忆,几年前,她研究生毕业,进入一家国企。她的月薪只有5000多元,但她还是希望定期存款,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除去房租,每月要节省2000元,花掉2000元。 “一开始我觉得在北京每个月只花2000元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我做到了。我发现我不买很多东西就活不下去。如果拍照片的话,买二手的就很好用了。”

媛媛之所以买二手衣服,是因为她一开始没有选择。 “学生会员生活费用有限,没有稳定收入,吃喝玩乐都不想省,能省的就是衣服、包包、化妆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手购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消费观念。

陈晨发现,有时候他在二手平台上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当他看到很多同品类闲置出售时,他就觉得自己并不是特别需要。 “只是看看,我不想买。”

媛媛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大多数二手产品都是用实物图片拍摄的,并不像商家拍的模型图片那么完美和具有欺骗性,这确实会降低购买欲望。”

“有些东西的消费欲望确实没有那么强烈了。”小琪说,她以前最喜欢买化妆品和衣服。每次搬家,她都不停地扔掉这两类旧东西,而且还有一些东西留下来占地方。扔掉固然可惜,但只会徒增焦虑。

现在,她在购买之前会考虑后续的使用价值。 “比如我租房子的时候,想买一张沙发,但一想到搬家的时候很难带着它,甚至还要额外支付搬家费,我就不想买了。”不想买那么多。 ”

她也从不买她不需要的东西,比如奢侈品。 “工作和生活中,我不需要奢侈品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品位。对我来说,日常出行,一个帆布包就够了。我最贵的包才400块钱,背了五六次了。”年。 ”

媛媛坦言,刚上大学时,她也有消费焦虑症。 “我想把自己打扮得像我的同龄人一样漂亮。我的购物车里总是有很多东西我想买,但我也想花钱买。尤其是在看展览、旅行、甚至上课的时候,我对此感到特别困扰。”

买二手衣服一年后,她发现很多二手衣服只穿过一次,甚至转手全新。对她来说,用这个“剩余资源”过自己的生活,并不会降低她的生活质量。

“在很多同龄人眼里,似乎用二手物品、穿二手衣服就会被人看不起,但其实这些只是大多数人给自己设定的假想敌” ”。为了打破这种观念,媛媛在小红书上开设了一个网站,并创建了自己的账号,分享二手衣服购物和穿搭。 “我想告诉大家,买二手衣服不必感到羞耻,这与爱美并不矛盾。”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