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库破产罗生门告一段落:奢侈品电商平台的困境与未来
文|晴文
图片|网络
编辑|田田
奢侈品电商平台寺库的“破产”罗生门终于落下帷幕。
此前,申请人柴晨旭以北京寺库商贸有限公司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该消息被解读为寺库申请破产重整,引发市场关注。
随后,寺库否认了该消息,并表示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声明发布一天后,柴晨旭撤回了对寺库的破产清算申请。
表面上看,寺库毫发无伤。但事实上,这家公司作为国内奢侈品电商几乎最后的玩家,自2021年以来一直深陷拖欠工资、供应商维权、消费者投诉等泥潭。此外,公开信息显示,共有7个相关股权寺库2021年已被冻结,总价值约1.53亿元。
截至2022年1月14日收盘,寺库股价仅为0.36美元,总市值为2543万美元。与巅峰时期相比,市值缩水超过97%。
圣殿图书馆,你怎么来了?
寺库的危机并非今天才出现。
2021年6月,寺库某供应商在投诉平台反映,寺库拖欠货款超过6个月,且电话、邮件均未回复。被欠款的供应商有近200家,欠款金额从几十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与此同时,在脉脉等社交平台上,多名寺库员工发帖称,公司已拖欠工资数月,自2021年8月以来一直没有收到工资。
根据寺库发布的财报信息,寺库自2020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寺库总营收60.2亿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损8741万元。 2021年上半年,寺库营收仅为15.26亿元,同比下降34%,净亏损3982万元。
更重要的是,2021年,寺库的用户开始出现大规模流失。 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寺库活跃客户数为56.89万户,而2020年同期为65.87万户,订单总数也大幅下滑。 2021年上半年订单总数为144.01万份,而2020年同期订单总数为175.1万份。
此外,寺库业务规模持续萎缩。从员工人数来看,2018年寺库仍有员工1329人,2020年员工总数仅为848人。
营收长期低迷将带来股价持续下跌。
2017年,寺库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2018年8月,寺库股价最高达到15.48美元/股。随后,寺库股价在2020年一路下跌至个位数,2021年底甚至低至0.4美元/股,并被纳斯达克警告退市。
寺库的失败是有迹可循的。
寺库创立初期,主要模式是二手奢侈品代销。但由于二手奢侈品的产地无法保证,假货问题难以杜绝。此后,寺库转型为奢侈品牌清理库存的电商平台。但由于很难获得品牌授权,这款车型并没有起飞。
在屡次失败后,寺库最终选择通过第三方供应商在自有平台上销售奢侈品。但在这种模式下,寺库仍然面临着如何管理供应商供应、如何保证奢侈品品类的丰富性、如何提升线上奢侈品购买体验等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同时,奢侈品是频率低、客单价高的特殊商品。对于奢侈品的主流消费者来说,他们仍然追求愉悦的购物过程和尊贵的服务,而这正是电商模式所缺乏的。至于利用供应商拿货的寺库,其盈利表现与品牌方几乎完全不同。
这也导致公司规模难以长期扩张。再加上供应链资金吃紧和用户流失的双重挤压,寺库的消亡只是时间问题。
奢侈品仍然是一门好生意
事实上,包括寺库在内,国内奢侈品电商基本都失败了。
2010年前后,第五大道、梅花汇、真品网、尚品网等一大批奢侈品电商开始出现,平台数量一度达到数十家。但很快,从2011年底到2012年初,就有3家奢侈品电商破产。尚品网对中基层员工进行大规模裁员,员工人数从400人减少到100人。
2020年,成立10余年的也正式宣布暂停运营。
不过,奢侈品电商的失败并不意味着奢侈品本身就不是一门好生意。举个例子,寺库过得不好的2021年,是奢侈品公司营收猛增的一年。
LV、迪奥等奢侈品牌的母公司LVMH集团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2021年前9个月奢侈品销售额达442亿欧元,同比增长46%。
爱马仕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2.35亿欧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77%,利润率达到十年来最高点。
旗下拥有Gucci、Saint等品牌的开云集团2021年上半年总营收80.5亿欧元,同比增长54.1%。
LVMH、爱马仕、开云集团(GUCCI)等欧洲七大奢侈品集团总市值已超过8500亿美元,并正向万亿美元迈进。单价最高的爱马仕,其市值相当于两个拼多多。
奢侈品电商与奢侈品牌的二分法,真实地表明前者几乎没有未来。
奢侈品电商所依赖的B2C商业模式相当于从品牌商处购买商品,然后以自己的名义销售给消费者。这样的中间商模式带来了商品供应的不稳定。 《2019中国奢侈品电商报告》显示,中国线上渠道中奢侈品牌通过非官方商家的供货率为73%,非官方产品出货率为81%。顾客买到假货的可能性超过48%。 %。
更重要的是,对于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来说,线下购物的VIP服务体验也是奢侈品高附加值的来源。这些都是网络平台无法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