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世界**全系列商用车集团战略愿景2030年要实现
转眼间,成立于1930年的中国重汽已走过92年的风风雨雨。2022年8月30日,中国重汽迎来改制改革4周年。从机构臃肿、人员冗余、一潭死水到如今的激情、梦想、活力,谭旭光董事长用4年时间,再次重塑了中国重汽的生命基因。
这四年,是拼搏的四年,更是见证奇迹的四年。四年后的今天,中国重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以更加昂扬、自信的姿态,迈向百年重汽的下一个征程。中国重汽已然具备了冲击世界**商用车集团的信心和实力!
刮骨疗伤,重塑中国重汽生命基因
2018年9月1日,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谭旭光同志任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拉开了山东重工对中国重汽集团战略重组的序幕,开创了中国国有企业“先整合、后重组”改革的先河。
谭旭光向来以思维大胆、行动大胆、雷厉风行著称,正式接手中国重汽后,谭旭光立即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对于集团内部来说。首先从人员入手,引入“三个能力”机制,实施劳动、人事、分配三个制度改革,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精简机构、优化职能、全员竞聘、完善薪酬体系,打造**透明的集团总部;再从业务入手,聚焦主业,剥离房地产、医院等副业,不留非主业股权企业;所有费用实行统一管理,坚决斩断利益链条,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投标,开展集中采购,为集团降本增效。这一系列以英雄自断臂之勇开展的全面深入改革,重塑了中国重汽集团的生命基因,为中国重汽集团实现向**市场化运营的重大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此外,四年来,谭旭光高度关注中国重汽产品和服务质量。2019年以来,“质量提升年”“服务质量曝光平台”“百日质量大赛”、定期召开质量大会等围绕产品和服务开展的质量主题活动和机制不断完善,中国重汽产品和服务质量步步高升、再创佳绩。除了产品和服务质量,谭旭光接任中国重汽以来,着力推进集团管理运营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推进基础资源集控和零部件平台统一建设,以智能制造赋能集团发展动能。
做好战斗准备,加强科研,注重营销,拓展市场
谭旭光的“大胆”不仅体现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上,更体现在敢于在研发上“花钱”。2018年至2021年,中国重汽研发投入由13亿元增加到37亿元,增幅185%;研发人员数量由1102人增加到3561人,增幅223%。
得益于正向的研发体系和良好的研发生态,中国重汽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上始终走在行业前列。2020年9月16日,中国重汽向全球推出高端民族自主品牌“黄河”重卡。国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黄河”牌雪蜡车、无人驾驶电动集装箱车、氢燃料电池重卡在港口等多个场景批量应用、全球**日检1.2万支管的移动式核酸检测车、搭载潍柴动力T系列大马力高端产品的中国重汽全系列车型相继发布……中国重汽正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向世界**水平迈进。
科研创新助力营销,最终服务用户。2019年以来,中国重汽集团高层带领科研人员、营销服务人员扎根市场,只为准确把握市场、渠道、用户的真实需求。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以来,中国重汽不断释放潜能,创下销量新高。以汕德卡为例,2020年11月汕德卡月销突破1万台;2021年3月,汕德卡月销突破1.6万台;2020年至2021年,汕德卡连续两年销量突破7万台,成为国内高端重卡领军品牌。尽管面临行业下行压力,但2022年上半年,中国重汽集团重卡销量仍达8.87万辆,市场占有率达23.3%,跃升至国内重卡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双**。
2019年以来,中国重汽亲情服务深入终端用户心中,通过服务技能竞赛、培训、服务网点规范运营等方式,全面赋能渠道,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
要想成为世界**商用车集团,除了深耕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拓展至关重要。2019年以来,中国重汽产品海外出口屡创新高:2020年出口重卡3万辆,2021年出口重卡5万辆,2022年重卡出口有望突破9万辆,占中国重卡出口的半壁江山,服务于海外市场的矿山、港口、公路、铁路、水电站等重大项目。在海外市场布局上,中国重汽已在1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6个海外KD生产工厂,重点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市场。拥有海外经销商300多家,服务和配件网点500多家,产品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利润总额增长110%,智能网联重卡瞄准未来
如果没有这四年的重组改革,中国重汽恐怕还会深陷这场行业下行泥潭无法自拔。但经过四年的创新发展,新中国重汽向行业交出了一份厚重而亮眼的成绩单。2019年至2021年,中国重汽实现累计营业收入4562亿元,较前三年同比增长56%;实现利润总额219亿元,较前三年同比增长110%;累计销售汽车116万辆,较前三年同比增长59%。其中,重卡市场占有率由重组前的16.5%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3.3%,由国内行业第三位跃升至**位;柴油轻卡市场占有率由重组前的12.5%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5%,由国内行业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重卡出口占我国行业出口总量的50%,今年1-7月达4.83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6%。
改革四年,“智能网联(新能源)重卡项目”是中国重汽重组改革的典型代表。生产线全自动化,有不少开创性技术。车架全自动纵梁加工生产线、焊接生产线全自动化率均达到100%;冲压生产线为国内商用车首次采用伺服压力机+数控液压垫;总装线采用行业首创无线非接触供电技术。在这条生产线上,代表行业较高水平的黄河X7系列、豪沃TH7系列、豪沃TX系列等重卡产品不断下线。利用新能源、智能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中国重汽全面布局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线,覆盖牵引车、自卸车、货车、搅拌车、专用车、专用车、轻卡等全系列车型,实现了传统汽车产品向新能源、智能网联绿色产品的转型升级。
迈向百年重汽 向世界**目标迈进
2030年,中国重汽将迎来百年华诞,未来的征程也将是中国重汽快速迈向世界**商用车集团的新征程。
在中国重汽重组改革创新发展四周年庆典上,谭旭光说:“我们用了4年时间,实现了产品质量中国领先,再用3-5年时间,迈向世界**梯队,成为世界**商用车品牌。”
对此,谭旭光认为,中国重汽要确保全系列商用车产品在细分市场的领先优势,在电池领域走在行业前列;要打造牢不可破、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由综合应用研发向前沿基础研究转变,掌握一批自主可控的关键核心技术;从产品到营销再到服务,中国重汽要全力保证重卡出口**的位置;要在不断改革中释放出生生不息的澎湃动力,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国企改革新模式、新路径;让中国重汽精神、文化成为发展能力的倍增器,为百年重汽留下鲜明的文化基因。
综上所述,上车邦认为,经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创新发展,在谭旭光的带领下,中国重汽已经与山东重工旗下的多个品牌形成了充分的竞争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充满活力的产业集团。中国重汽在实现国内领先后,拥有了与国际接轨的全系列商用车综合研发能力,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整车集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车身及造型、汽车电控系统等核心优势。凭借这些实力和信心,中国重汽正朝着成为世界**商用车集团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