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音乐重启·MISA归来|在云端默默演绎马勒**交响曲《巨人》,为第十三届拉开序幕
米莎13
TH
2022上海夏季音乐节
开幕音乐会
点击图片即可收听现场录音
指挥:张璐
女中音:朱慧玲
上海交响乐团
2022年7月20日
捷豹上海交响乐厅
录音最终混音:刘达
赛道介绍
爱德华·格里格
(1843-1907)
,选自《皮尔·金特组曲》
《皮尔·金特之歌》
●创作年份:1875年
●《培尔·金特》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当时31岁的格里格受邀为该剧创作音乐,共有二十六个乐章。后来格里格挑选了其中的八个乐章编成两套组曲。 《索尔韦格之歌》是第二组曲的最后一首歌曲。索尔维格在挪威森林的一间小屋里等待浪子皮尔·金特归来。他一边旋转一边唱着这首充满期待的歌曲,悲伤又温柔。 《索尔维格之歌》是整部作品中的优秀创作之一。它深受挪威人民的喜爱,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
理查德·瓦格纳
(1813-1883)
韦森东克歌曲
●创作年份:1857年–1858年
●这是瓦格纳为他的赞助人奥托·韦森东克的妻子玛蒂尔德·韦森东克创作的五首女性歌曲。当瓦格纳逃到苏黎世时,他在奥托·韦森东克提供的住所避难。在此期间,他爱上了玛蒂尔德,并创作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及这套歌曲。其中两首歌曲被瓦格纳描述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实验”,首次使用了后来在歌剧中发展起来的某些音乐理念。
古斯塔夫·马勒
(1860-1911)
D大调**交响曲“巨人”
。 D大调**首《泰坦》
●创作年份:1887-1888
●该作品是马勒担任德国莱比锡歌剧院第二任指挥时创作的。 1889年在布达佩斯的首演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反响,马勒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做了一些重大的修改。马勒在 1893 年汉堡首演和 1894 年魏玛首演时给这部交响曲命名为“泰坦”。虽然他本人没有继续使用这个称号,但这个称号一直延续至今。与马勒大部分描写死亡的作品相比,他的**交响曲明显更加积极,表达得更加清晰明亮、乐观和活力。
阵容
指挥:张璐
(上下滚动阅读)
中国青年指挥家、钢琴家张璐出生于音乐世家。 1993年开始师从俄罗斯杰出艺术家叶连娜·卡明斯卡娅学习钢琴。 2006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乐队指挥和钢琴专业,师从于龙、张国勇、吴莹、邵丹、盛一奇。 ,孙颖迪。 2013年,他前往芬兰学习乐队指挥,随后进入罗马“圣塞西莉亚”音乐学院,师从卢坎托尼教授,并师从斯卡拉歌剧院首席艺术总监纳尔逊·卡尔茨学习歌剧艺术指导。求学期间,他还得到指挥家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夏尔·迪图瓦以及钢琴大师格拉夫曼、巴杜拉·斯科达、付聪等人的指导。
张鲁从小就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曾两次获得莫斯科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小年龄组**名。 1994年获得“卡巴列夫斯基作品演奏比赛”**名,并连续四年获得**名。获得俄罗斯“新人,新名字”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奖学金。在大学期间,他还曾在2009年“金钟奖”钢琴比赛和2013年“金钟奖”钢琴及弦乐合奏比赛中获得银牌。
1996年,张鹭与俄罗斯文化部交响乐团合作,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音乐厅演奏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他受到乐团和观众的高度赞扬,并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职业。作为钢琴家和指挥家,张璐与国内外众多乐团保持着合作,如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俄罗斯沃罗涅日交响乐团、芬兰库奥皮乐团等交响乐团、芬兰塞伊纳约基市立交响乐团、匈牙利索尔诺克交响乐团、意大利托斯卡纳交响乐团等
1999年,张鲁受旧金山市长邀请,在该市举办多场个人音乐会。 2013年,在他的指挥下,深圳交响乐团与大提琴家苏珊·雷蒙合作录制了一张专辑,其中包括埃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布洛赫的《狂想曲》和布鲁赫的《晚祷》。 。 2018年与作曲家谭盾、挪威小提琴家艾鹤明合作在挪威国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宴会上演奏。 2019年,张璐受意大利第52届多尼采蒂音乐节邀请,与意大利托斯卡纳交响乐团合作担任指挥,还与林大野合作担任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的钢琴家。张鲁曾担任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的助理指挥,并参加过谭盾音乐周、谭盾音乐周、武侠三部曲音乐会、摇滚交响音乐会;同时,他还积极参与中国现代歌剧的发展,于2019年指挥演出了歌剧《二翼马》(陈伟导演)。
2020年,张璐成为上海交响乐团助理指挥。
女中音:朱慧玲
(上下滚动阅读)
居住在欧洲的女中音歌手。毕业于德国汉堡国立音乐学院和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获艺术歌曲硕士学位和歌剧演唱家文凭(博士)。她主演的剧目包括《卡门》、《维特》、《女人心》、《蓝胡子公爵》、《田野》以及德国和奥地利轻歌剧。 2013年起,她也频繁登上国内舞台,与上海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中国爱乐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唐怀瑟》、《西班牙时报》、《卡门》等歌剧以及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马勒的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以及声乐组曲《大地之歌》等,还有叶小刚的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等。2017年起,她受邀参加联合国在日内瓦举办的“世界人权日”以及联合国主办的“丝绸之路”系列巡演音乐会。 2018年,朱慧苓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合作全球首演谭盾作品《慈悲颂》,随后又与杜达梅尔在洛杉矶合作作品。她还担任非营利组织德国汉堡新生代艺术家基金会艺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同济大学传媒.
上海交响乐团
(上下滚动阅读)
作为亚洲最古老的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879年的上海公共管乐团,1922年更名为上海市工业局管乐团。 1956年正式定名为上海交响乐团。这支乐团不仅是**个广泛引进西方音乐、**个演奏中国管弦乐作品、**个培养中国音乐人才、**个培养中国交响乐听众,而且纵观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始终保持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城市精神已逐渐成长为一支汇聚世界**演奏家、最能代表中国音乐演绎能力的世界级乐团。
上海交响乐团引领了中国交响乐发展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进入21世纪,乐团凭借专业化、国际化的经营理念,成为国内**家组建与国际接轨的董事会的乐团。也是国内**支进入专业化运营赛道、举办高品质年度音乐季并成功实施预售票制的乐团。从音乐季到上海跨年音乐会、上海跨年音乐会,从上海夏日音乐节到上海交通室内乐,乐团创立的一系列音乐演出品牌不仅建立了跨洲文化交流,也促进了音乐领域的跨界。文化的繁荣使人与人、群体甚至国家之间的音乐交流成为可能。
上海交响乐团始终带领各个时代**秀的音乐家和乐团在国际国内舞台上进行合作,成为中国大陆与世界级指挥家、独奏家、歌唱家合作最早、最多的交响乐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乐团已出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成为**个在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厅演出的乐团,也是**受邀在纽约中央公园夏季音乐会上演出的乐团。中国交响乐团。 2015年8月,乐团参加在联合国厅举行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音乐会。 2017年夏天,乐团开始了新一轮的欧洲巡演,登上蒂罗尔州、汉堡等地的舞台,并成为首支受邀参加琉森音乐节的中国乐团。 2018年6月,乐团在音乐总监余隆的带领下,加入柏林德意志留声机(DG)大家庭。双方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合作。乐团也成为中国**支由DG在全球发行唱片的交响乐团。**张专辑于2019年6月28日正式发行。2019年8月,作为上海交响乐团成立140周年庆典的一部分,乐团的世界巡演访问了华盛顿、芝加哥、爱丁堡、卢塞恩、格拉芬格、阿姆斯特丹、和伦敦。除了首次亮相英国BBC逍遥音乐节外,还首次亮相美国拉维尼亚音乐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众多世界级音乐节。 2017年再次受邀赴奥地利卢塞恩音乐节、格拉芬音乐节演出。音乐节。
打造当代中国交响乐的宏伟蓝图也是上海交响乐团坚定不移的目标之一。从中国**部交响乐作品黄自的《乡愁》、何占豪、陈刚的《梁祝》等在世界上演出次数最多的中国作品,到朱健儿在国际上获奖的十部交响曲,以及最活跃的中国作品。当今乐坛的中国作曲家谭盾的《地图》等作品都是由上海交响乐团介绍给世界的。这是迄今为止首演**当代中国作品的交响乐团。可以说是中国交响乐最权威的诠释者。其中与谭盾合作的电影音乐《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奖和两项格莱美奖。不仅如此,乐团还开创了中国乐团与国外著名乐团联合委约国际作曲家作品的先河——首次与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作曲家约翰·科雷亚的《甜蜜的早晨》;并与中国爱乐乐团、广州交响乐团联合委约赵琳的《杜》并进行世界首演;委托陈其钢创作《京剧瞬间》、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等;委托叶小刚创作《敦煌》等,推动当代作曲家创作出当代优秀、具有中国元素的世界级新作。
普及高雅艺术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天职,也是乐团融入上海城市文脉的有力途径。 2014年9月,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上海交响乐团百年梦想的实现,开启了乐团与音乐厅一体化的全新运营模式。由乐团与纽约爱乐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共同创办的上海乐团学院(SOA),以上海交响乐团为实践中心,全面培养专业乐队演奏人才;寓教于乐的“音乐地图课堂”拉近了观众与乐团的距离;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于2018年夏季成功举办第二届赛事,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个窗口。
142年来,上海交响乐团践行着“音乐连接世界”的使命。在上海城市精神、中国文化特色、世界国际潮流的指引下,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亚洲音乐教育的推动者和培育者,延续三个世纪的辉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