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为当地带来财富
本报记者 宫彦伟 胡明辉 张磊 陆兵 吴培健
电子商务对乡村振兴具有巨大潜力。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农村电商正以独特的优势助力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产销无缝对接,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丰富了农村经济结构。不仅如此,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崛起,为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民当主播、人人都能卖货”,让农产品找到了新定位,拓展了农村就业新模式;把网红“热点”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村民在致富路上奔跑……今天,我们来聊聊电商与特色农产品的美丽邂逅。
电商联通世界,小蘑菇不再是问题
9月3日晚,凉风徐徐,丰县丰城街道六里三村电商直播间灯火通明、熙熙攘攘。“各位家属,看看这些羊肚菌,一颗颗肥美,营养丰富,是我们六里三村的骄傲!”村支书王涛化身热情主播,面对镜头,手捧一袋袋精美的菌菇汤包,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背后的故事和营养价值。王涛的话语中洋溢着自豪与激情,屏幕另一边的观众纷纷点赞、下单,抢购热潮高涨。
直播室外,村民们忙碌不已。他们或采摘新鲜的羊肚菌,或包蘑菇汤圆,脸上洋溢着笑容。种植大户郭凤霞曾是传统的木耳种植户,如今已是羊肚菌种植的领军人物。她一边熟练地采摘羊肚菌,一边用手机直播,向粉丝们展示丰收的喜悦。“以前我们担心销量,现在有了电商,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啦!”郭凤霞的话语里满是感激和喜悦。
电商的兴起,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激发了村民的创业热情。通过电商培训,六里村培育了一批“电商新农人”,他们不仅掌握了直播带货的技能,还学会了如何通过电商平台打造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如今,羊肚菌、木耳、竹荪等特色农产品成为网络销售的“抢手货”,菌丝包、菇汤包等“云”礼包也成为六里村的新名片。
“小屏幕”带来的不仅是销量的增长,更是观念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六里村正逐步构建起种植、管理、采收、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完整产业链,实现由“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
“电商让我们的农产品走出了凤县,走向了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王涛感慨道。借助电商赋能,六里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小屏幕”如何打开“大市场”,为群众带来致富之路。
直播间搭建,香包销量稳步提升
“中秋带来祝福,美好的事物总能抚慰人们的心灵。这款中秋团圆香包凝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吉祥精髓,为您带来美好的祝福……”9月5日上午9点30分,在贾汪区磐安湖街道马庄村香包直播间,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霞准时开播。补光灯、麦克风、显示屏等是她的“新农具”,向网友推荐马庄村新款香包是她的“新农活”。
近年来,马庄村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推出“香包致富车”,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不过,几年前,王霞在直播方面也是个门外汉。“村民想过上好日子,产业想发展,就要抓住互联网和直播的潮流。不会做我就学,不行我就试试,做错了我就改正。我就不信别人能直播带货成功,我们马庄香包就是这么优质的产品,我们卖不出去!”王霞坚定地说。找准方向后,王霞去观看成功主播的直播,请教大学老师,还邀请杭州的直播团队开设直播课程,进行直播学习。 “香包直播间建成后,最多时有3000多人在线观看,直播销售金额达30多万元。”王霞说。
值得一提的是,马庄村还瞄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马庄香包,不仅实现了非遗项目的传承发展,还找到了另一条强村富农之路。
马庄村的香包文化大院里,空气中弥漫着中草药的香气,“绣娘们”们忙碌不已,香包订单纷至沓来,马庄香包的销量节节攀升。在此,王霞迫不及待地将直播间网友们的反馈与“绣娘们”们分享:“最近中秋团圆香包订单量大,大家赶紧缝多点”、“紫云龙兴香包卖得好,我们马庄香包卖得好”……
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的“负责人”和“龙头企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性传承人,王霞还带领村民成立了香包合作社,积极探索“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带动了村里及周边400多人就业增收。拓展销售渠道,开设抖音直播间,带领团队开展直播活动,并与阿里巴巴合作开设线上香包销售官方店。与杭州市礼品商会等国内知名行业协会洽谈,力争打开香包线下销售新局面。
线上线下“双运营”助力提升人气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怡地宝’,让宝贝们真正深入了解一下。这里处处都是宝贝,阿虎的葡萄、齐丘山的水蜜桃远近闻名,我们已经走出新沂,面向全国。‘怡地宝’(注:新沂市电商区域公共品牌)是政府扶持、便民利民的……”在新沂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直播间,主播用力吆喝着。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农村电商不仅成为众多电商龙头企业布局的热点,也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动力。新沂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电商运营商,不断优化电商产业布局,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以电商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每年有30多万公斤阳光玫瑰葡萄通过网络销售。”新沂市返乡的90后新型农民阚宇航说,农户葡萄采摘下来后,经过分级包装,卖不出去的葡萄就入冷库储存,这样就能实现全年供应。对农户来说,平均每亩增加效益2000到3000元。
在电商平台的支持下,新宜产的阳光玫瑰葡萄不仅可以一季全年销售,当地的皮毛也可以一个区域销往全国各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借着电商“东风”,新沂漠河皮毛产业园建成了集内容制作、视频技术、直播场景等为一体的“一站式”直播基地,****主播吸粉近百万,形成了集群效应。
新沂漠河皮毛产业园销售经理庄凯说:“产业园通过举办产品推介会等方式加大电商服务力度,帮助商家实现订单和销售多元化,从而促进当地皮毛产业的发展。”
依托盆景特色产业发展,新宜市塘店街道龙河村成立了新宜市星之云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在快手、抖音、微信等线上平台开展直播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双运营”模式,助力提升知名度和关注度,进一步促进了盆景产品在全国的销售。
依托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项目,新宜市携手浙江甲骨文超码科技有限公司,整合新宜市农产品特色资源,融入电商基因,加大农产品直播、展销等力度,为新宜“宜地宝”量身定制品牌建设、农产品出村进城计划,促进了新宜乡村产业繁荣、农民就业增收。
种植园现场直播,新鲜无花果出售
“欢迎各位小伙伴来到我的直播间!最近正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这是我们家种的原生态无花果,果肉软糯,香甜可口,今天直播间还有限时闪购……”9月3日,在睢宁县沙集镇和平社区徐州嘉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无花果种植基地,负责人陆鑫手捧新鲜无花果进行直播。
由于直播场景设置在种植园内,既真实又有节奏感的直播间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3、2、1,开始上传链接!”随着陆鑫的一声令下,一旁的运营助理熟练地发布商品闪购链接,单机开始打印订单。直播团队配合默契,现场一片忙碌。
陆鑫是一名80后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怀揣梦想来到南京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尝到了原生态无花果,口感**。经过考察,陆鑫得知,原生态种植的无花果不仅营养成分高,药用价值也很高,在睢宁县很少种植。再加上这几年家庭农场的概念开始兴起,这让陆鑫找到了方向,于是他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业。
“无花果的贮藏期很短,我们每天都会采摘、销售,保证果实的新鲜和甜度。”卢鑫说,目前基地每天能采摘500多公斤无花果。去年12月,公司开设了抖音店“嘉盛生态果蔬”和微信店,还加入江苏省供销社“鲜丰汇”平台和邮政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模式进行销售。自走电商路线以来,产品销量不断攀升。本季销售季短短两个月,公司就接到订单1.3万份,交易额20多万元,还为当地50多名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
记者跟随陆鑫走进种植基地,只见无花果树郁郁葱葱,一颗颗翠绿、紫红色的无花果点缀在枝头,微风吹过,空气中飘荡着无花果特有的甘甜香气。
“发展电商的关键不仅要找对方法,更要有勇于尝试、敢于犯错的勇气。经过多方沟通、多方协商,我们种植基地目前已经有5人稳定的电商运营团队,并建成了100多平米的电商服务区,内有产品展示区、加工区、冷链仓等配套设施,与顺丰、邮政EMS等物流公司都有稳定合作。”陆鑫说。
陆欣表示,下一步,公司计划在保持传统农家乐旅游路径的同时,通过“电商+农产品销售+旅游”的模式,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记者手记
农村成为电商直播热门舞台
今年以来,我市电子商务在促进消费回暖、推动数实融合、扩大国际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商务领域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电商新模式快速发展,网络预约服务消费占比提升,网络消费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徐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在电商平台多种利好因素的带动下,我市快递业也不断释放发展动能和澎湃活力。上半年,我市邮政行业共完成寄递业务53774.4万件,同比增长23.34%,其中农村电商占比逐年提升。互联网时代,徐州的乡村成为电商直播带货的热门舞台。农民变身“网红”,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一部手机、一根网线,打开了一个通向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