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蒙古族说唱音乐《》的文化魅力.docx
第33卷 第7期 Vol.33No.7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3.07.133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1月20日 蒙古语 说唱音乐《好来宝》的文化魅力 詹莉(开封音乐学院学报)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摘要:《好来宝》是蒙古说唱音乐。它不仅与其他汉族说唱音乐有相似之处,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它是蒙古族说唱音乐高度发展的典范,也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音乐进化和传播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推动蒙古说唱音乐《好来宝》的发展,在社会主义音乐文化的繁荣时期发挥其更多更大的艺术魅力。关键词:好来宝;说唱音乐;蒙;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3)07-0275-02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一是她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且,由于她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她的音乐文化更加博大精深。她是中国除汉族之外音乐发展比较全面的民族。毕竟蒙古人民曾经统治中国近一百年,因此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其中,她的音乐文化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说唱音乐与好来宝说唱音乐,又称民间艺术音乐,是我国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说唱音乐被解释为“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其音乐特点以叙事性、抒情性为主,与语言声调紧密结合……”说唱音乐的特点艺术有:①口头创作、传播和传承,具有集体性、即兴性、继承性、变异性的特点; ②善于叙事,在叙事中抒发情感,在抒情中反映人们的生活情趣、意识和愿望; ③说唱音乐是文学与音乐的高度结合,说唱与歌唱高度融合; ④ 表现形式简单、灵活。蒙古说唱音乐《好来宝》又称“好来宝”。它是蒙古族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通常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由一个或多个人坐着用蒙古语唱歌,伴以四胡等乐器。好来宝,蒙古语意为“连韵”,即每行歌词的**个音节都押韵,所以又称连头韵。有的将好来宝译为“一起唱”或“一起唱”。 《好来宝》的演唱有固定的曲调和一定的节奏。歌词最初是即兴创作,后来发展为专业创作。 “好来宝”形成于公元12世纪左右,最初源自“”。最早的《好来宝》选取了《乌勒戈里》中的某首唱段,内容涉及英雄赞歌、思乡等。歌颂马匹、山水特写、将军上阵、两军交战、部队行进、男女爱情等, ETC。
20世纪初以来,好来宝的表演方式日趋多元化,表演内容也更加丰富。除了《烟丹公主》、《富察干湖》、《不如当艺术家》等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节目外,还有《王昭君的故事》等汉族历史故事, 《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曾由好来宝艺术家编演。在近200年的歌唱实践中,好来宝不断打破那些陈规陋习,经常根据内容创作编曲。同时,它更多地运用了夸张、对比、阐述等技巧,并运用了幽默的语言和押韵的诗句。将歌手熟悉的人和事描绘得惟妙惟肖,给人以艺术享受,使好来宝逐渐成为一种富有地方和的独立民间艺术形式。新中国成立后,好来宝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平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乌兰牧其等专业文艺团体对《好来宝》的表演形式进行了大胆改革:由一名演员独奏四胡、独唱的形式改为多名演员各持的形式。四胡,由扬琴、三弦、笛子、鼓等多种乐器伴奏。可以演奏,也可以几个人一曲弹唱,也可以几个人同时弹唱同一首歌。表演中常交替使用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方式,并采用唱诵的方式。诗歌、叙事、吟诵、舞蹈等融为一体,使整个演出更加立体化、多元化,让观众耳目一新,被誉为“奈日乐好来宝”或“交响好来宝”。
这次改革直接影响了“好来宝”未来的发展。此后,许多业余宣传队纷纷学唱、表演,使其在内蒙古迅速传播开来。二、《好来宝》的艺术魅力 蒙古族是一个极具艺术创造力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游牧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创造。接收日期:2013-11-0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保护与创新”——“吉林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济交文合字[2011]106号)作者简介:詹丽(1977-),女,山东莱州人,吉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学。 ·275·草原音乐文化。 《好来宝》属于说唱音乐,因此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由于《好来宝》起源于蒙古族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因此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好来宝》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 《好来宝》原曲源于《乌莱格尔》中的一首咏叹调。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的4A:①乌列格日好来宝,主要是一种问答式的演唱形式,主要内容是历史典故和历史知识等; ②当海好来宝,参与演唱的人数多变,内容也很广泛,表现形式也比较灵活; ③黛子拉茶好来宝,主要以对歌形式,演唱内容以讽刺、幽默为主; ④胡二人(胡琴)好来宝,以自弹自唱为主,演唱内容以歌唱、赞美为主。
与蒙古族诗歌一样,《好来宝》的歌词十分注重头韵(四行一韵,两行一韵,或几十行一韵到底),节奏和谐,歌词朗朗上口。表演《好来宝》的艺人往往能够唤起场景和情感,即兴填词并表演,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重复等)来表达演唱内容,从而使他们的表演有趣又幽默。这样的歌词可以增强情境感,很容易引起听者的共鸣。汉族说唱音乐(如树来宝、莲花落)的表演者有男性和女性,而《好来宝》的表演者都是男性,因此表演更多地体现出男性特征:博大、豪放、大气、 ETC。 。 《好来宝》是用蒙古语演唱的,充分体现了《好来宝》的蒙古族特色。 《好来宝》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开放之美”。所谓“开放”,就是打破、解除限制,大胆推出“为我所用”的好、有益的东西。从《好来宝》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好来宝》的演奏者在表演中不断地“学习”、“消化”、“吸收”其他音乐的长处。这种吸收不仅包括本民族音乐的吸收,也包括对其他民族音乐的吸收。例如,好来宝经典剧目《王昭君传》中,表演者以蒙古说唱音乐的形式表达了汉族历史故事——王昭君出塞及其个人生活,展现了蒙汉民族文化的融合。和音乐,丰富了《好来宝》的表演内容,促进了其表演水平的提高。其次,《好来宝》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发展之美”。
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从《好来宝》的历史来看,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好来宝》最初仅源自《乌莱格》中的一首咏叹调。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唱腔丰富、表演形式多样的独立民间艺术。它起源和发展于民间,是名副其实的“草根文化”。虽然不像“莲花落”那样流传广泛,但在内蒙古当地人中仍然很受欢迎。三、《好来宝》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逐渐繁荣,《好来宝》也不例外。但也应该看到,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表演《好来宝》的人很多,但缺少名人或代表,不利于行业水平的提升;观众数量较多,但年龄偏向中老年人,不利于未来观众的培养; “好来宝”在内蒙古比较普遍,但在其他地区,了解的人较少,这不利于“好来宝”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推动好来宝的发展,促进蒙古说唱音乐的繁荣与进步。 《好来宝》属于“草根音乐”,所以它需要生活在民间。 “好来宝”诞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可以说,民族民间音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其艺术魅力和升华的源泉,是其屹立于民族音乐之林的动力。
因此,“好来宝”要想发展,就应该继续积极研究蒙古族民间音乐,吸收其中的精华,为“好来宝”所用。这将进一步增强“好来宝”的民族特色;同时,积极探索其他民族相关音乐艺术的特点,从他们的音乐长处中学习和吸收,并与“好来宝”适当融合,为“好来宝”走向世界提供更丰富的滋养。 《好来宝》是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是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保护好它更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 《好来宝》是蒙古族说唱音乐,主要流行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广人稀的蒙古族地区。这些条件都不利于“好来宝”的发展和传播。与汉族说唱音乐的发展相比,《好来宝》的发展还比较薄弱。 “好来宝”作为蒙古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此外,现在各地都非常重视发掘和保护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打造本地区的文化品牌。 《好来宝》表演通俗易懂,易于公众参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只要积极引导发展,一定会成为蒙古说唱音乐乃至中国说唱音乐的代表流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音乐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在保持“好来宝”传统特色的同时,创作出符合人民审美情趣的作品,就是“好来宝”。 “高贵”是演员和创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蒙古家庭演唱的歌曲《吉祥三宝》红遍大江南北。这首歌以女儿向父母提问,通过与父母的问答来表达一家三口的幸福和快乐。分享家庭美好的情感。歌曲运用了《好来宝》的音乐元素,用现代音乐表现方式进行包装,使歌曲一夜成名。这充分说明,不必担心“好来宝”变得“过时”。只要我们能够发掘它的“亮点”,并将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然后找到两者的融合点,创作并表演出人们喜爱的作品,就一定能够将这种说唱艺术被传承下来并继续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曾绥金.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肖长伟.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王玉和。中国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主编:陆水东)·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