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物业:三十年积累与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物业管理在公众视野中的存在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农历新年后,全国各地纷纷发布延迟复工通知,不少上班族一改传统的办公方式,选择在家办公。在此情况下,社区成为抗击疫情的基本单位,物业成为最重要的防线。
2月1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在《同舟共济抗击疫情 企业在行动》专栏报道了万科物业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报道指出:
“万科物业对全国2663个住宅项目、639个商业项目制定了统一的防疫手册,同时每天有8.5万名员工在岗执勤,对25万名进出业主进行体温监测……”
虽然报道篇幅不长,但在全国最权威的信息发布媒体上对防疫举措进行了正面报道,充分彰显了社会对万科物业抗击疫情工作的积极认可。
01
长江行动
2月1日,万科物业10名志愿者奔赴火神山医院,为医院提供物业后勤服务。
半个月后,万科物业于2月17日宣布,提前启动2万人招聘计划,岗位涉及物业保安、清洁维修;房产经纪及装修;数码产品及开发;物业专家;市场与营销;财务、投资与人力资源等六大类,且大部分为长期岗位。
本次招募是“长江行动”的升级版。“长江行动”是万科物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的总称。
据悉,早在1月20日,万科物业就针对此次疫情成立了专门的疫情防控工作组,即今后“长江行动”工作组。“长江行动”由CEO朱保全直接牵头,下设安保组、客户组、运营组、信息组,并建立疫情信息平台,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规范、**、有序。次日,万科物业下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文件,对防疫工作要求、异常情况的应对措施等做了统一标准,下发当天全体员工就开始落实。
如果以武汉封城作为人们意识到疫情严重性的标志性时间点,万科物业早在两天前就做出了周全的防控部署。
在社区防控上,万科物业采取了七大举措,即:建立预警机制、分级对应;门口监控、异常拦截;重点关注有疫区接触史的人员和车辆;公共区域清洁消毒;多方式***消毒;对疑似或确诊病例进行科学应对;配合政府相关工作,及时上报信息。
防控过程中,考虑到业主实际需求,万科物业还推出诸多人性化举措,如设立外卖快递保管点、上线友情市集线上商城、为居家隔离业主提供生活垃圾专项处理、提供生活用品购物及跑腿服务、多渠道向业主实时公布疫情消息等。
社区防控工作及时、全面,得到了物业业主的广泛认可,疫情期间,每当网上出现与物业相关的话题,万科业主常常自发参与讨论,为物业的表现点赞。
在此基础上,万科物业提前启动招募计划,彰显了其更大的格局:万科物业除了为业主做好***的防疫工作外,正在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全社会。
02
十年之巅
2019年5月,在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排行榜”中,万科物业依然位居榜首,这是万科物业连续第10年位居榜首。
2010年,万科物业位列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榜首,并连续九年位居榜首,领先行业。
万科物业诞生于1990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万科集团受到索尼售后服务的启发,决定将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售后服务保障措施,并提出了管理服务要超前的理念,从此万科物业开始了快速成长。
历经近三十年发展,万科物业始终坚守“安心、参与、信任、共生”的价值理念。截至2020年1月底,万科物业已布局中国**发展潜力的99个大中城市,累计签约项目3302个,其中住宅项目2663个、政企项目639个,签约面积超6.3亿平方米,服务家庭535万户,员工超10万。业务范围已覆盖社区空间管理、商业物业管理、资产管理及城市级公共空间管理,为业主地产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多年来,万科物业坚持资产保值增值、营造和谐社区环境、规范物业行业标准、引领信息技术应用,以专业化、标准化的“五好社区服务”赢得了小区业主的良好口碑。如今,人们说起领先物业,一定会提到万科。万科物业自2015年进军商业物业服务领域以来,在商业物业领域实现了15倍以上的增长,包括腾讯、今日头条、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小米等在内的各大机构客户均选择了万科物业。
据了解,万科物业目前已有80个年饱和收入超1000万元的项目。
03
科技与人文
入行早显然不是万科十年来一直雄踞地产排行榜榜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让万科在众多地产公司中脱颖而出呢?
朱保全此前曾将万科物业的核心竞争力概括为三点:“一是业主,二是科技,三是人文。”业主是所有物业公司的服务对象,这是整个行业的普遍现象,科技与人文是万科区别于同行的重要标签。
早在2011年,万科物业就开始规划数字化转型,成立了数据与信息技术中心,目前中心拥有近500人的技术团队。每年,万科物业都会将年收入的1.5%-2%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对技术的重视程度是同行无法比拟的。
事实上,数字化、科技化是万科物业突破扩张道路上瓶颈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万科物业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企业规模庞大,传统方式已不能有效精准地满足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人口红利不断丧失的趋势,人力成本快速增长带来的巨大危机必将摆在眼前。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万科实现更加精细、精准、**的管理模式。
目前行业内物业科技的发展还基本停留在O2O社区电商平台,而万科物业的科技是打造一个连接共生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体系。具体来说,万科物业把这个数据平台分为任务、报表、管家、运营四个属性。
依托数据平台,社区里的人、房子、家被一一编码,重构为数字化基础设施。每个社区因此都有了****的二维码,里面包含了所有相关信息,比如每栋房子的建筑面积、朝向、布局,以及内部所有设施设备。这样一来,物业公司将大大提高社区信息的精准度,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并将物业的每一个动作量化,让业主实时感受到物业服务的存在。
“Live Here”APP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诞生的。
“住在这里”的核心理念是“为社区公益权益而生”,APP以社区生活为服务场景,连接社区居民、物业公司和专业生活服务商,包括在线支付、管家服务、报修、邻里互助等功能。2018年,“住在这里”APP核心注册用户累计突破300万;万科物业在线响应业主服务请求超过846万次,平均每分钟16次。以“住在这里”APP为平台,万科物业推出“友邻计划”,推动房屋资产保值增值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业主在使用APP时获得更多便利,同时在数字化工具的引领下,物业需求由弱转强,物业工作升级为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此外,万科还推出了停车管理解决方案“黑猫二代”,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可以说,如今的万科物业不仅能够在线下进行正常的运维,还拥有了线上的数字资产来驱动整个公司的发展。
而说到人文情怀,则源自母公司万科集团。
万科物业致力于打造幸福平台,专门设立了“第五食堂”和“幸福小站”。前者微利运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日五餐;后者是万科物业为万科业主设立的专属服务区域,不仅承载着业主诉求的接待和基本业务办理功能,还为办公族收寄包裹提供增值服务。
万科物业还推出“普里节”活动,旨在“构建朴实友爱的邻里关系,倡导文明礼貌的社区生活”。截至目前,“普里节”已举办17余届,覆盖社区2200余个。
人文关怀不只是对业主,还包括对员工的持续关爱。在万科此次发布的防控工作部署中,如何做好员工防护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包括为员工提供日常生活帮助、及时心理疏导等。在万科物业的日常工作中,员工关怀始终与业主关怀同等重要。这种物业员工与业主的共生关系,在当下行业中极为罕见。
事实上,万科物业的人文情怀还着眼于全社会。除了积极关注社会就业,万科物业早已将社区趣味跑视为工作重要内容。社区趣味跑是一项非商业、非经济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以“为健康而跑、为快乐而跑、为友谊而跑”为宗旨。作为主办方,万科物业将把报名费捐赠给所在城市公益基金组织,为自闭症家庭提供关爱和帮助。截至目前,社区趣味跑赛事已举办300余场,覆盖40余个城市,参与家庭超过24500个。在向业主传递健康理念的同时,也促进了家庭和谐,帮助了社会弱势群体。
正如朱保全所说:“人文是万科从来没变过的东西,我们的社区欢乐跑在各个城市持续举办,我们的埔里节也一直在举办。可能有人会觉得投入这样的活动没什么意义,但人文、情怀这些事情,万科会一直坚守。”
04
万物和谐
2019年12月,在成为戴德梁行第四大战略股东后,万科物业与戴德梁行签约成立合资资产服务公司。双方成立的合资公司将聚焦商业及资产管理、综合设施管理两大领域。业界将此视为万科物业再次延伸业务范围的标志。
事实上,自1990年8月接手深圳天景花园物业管理业务以来,万科物业一直在积极寻求改变。
2009年,万科物业调整管理部门架构,成立由物业管理部和一线公司组成的物业管理部,成为集团独立的业务单元,通过对全国业务部的统筹管理,使各区域运作模式更加制度化、系统化。
2012年,万科物业在广州万科蓝丘花园开设了**家幸福客栈,标志着万科物业服务更加精细化的开始,万科“幸福社区计划”自此正式实施,包括快递、租售、中介、家政、便民服务等,致力于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便利。
同年,万科物业杭州公司首次推出“拎包入住”服务,突破传统物业经营模式,引领物业增值服务模式创新。
2013年,万科上线了万科物业CRM系统、呼叫中心、万科业主专属APP“住在这里”等多个数字化线上平台,万科物业的服务开始走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
2014年,万科正式上线“睿服务”系统,这是万科服务技术发展中的里程碑式产品,为万科后续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睿服务”将万科服务多年积累的服务流程和体系整合到数字化平台中,大大提高了一线人员的工作效率。万科服务也借助“睿服务”系统拓展了服务的可量化维度,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品质。
2015年,万科物业开始全面市场化,“智慧服务”进一步发挥作用,通过不断的共享,万科物业拓展“智慧联盟”,万科物业商业企业业务正式诞生。
这期间,“睿服务”也不断迭代更新,从最初实现人与物的基础数据,到2.0实现人与物的连接,如今又发展到3.0版本,实现人、钱、物的连接。
2018年,“朴林”品牌诞生,取代原万科二手房租售中心,万科物业再一次丰富了物业服务内涵,房产交易业务从补充物业业务变为物业子品牌。
同样是在2018年,万科物业与珠海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内**“物业城”治理模式正式启动。
去年9月,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说:“现在你问万科物业为什么还没上市?我们要等到大家都认识到万科物业是一家城市服务商才上市,要和传统物业做差异化,让它的价值得到市场充分的认可。”
在万科物业的官网上,也可以看到“美好空间,服务城市”的口号。
身份标签从物业管理变成物业服务,再变成城市服务;管理对象从社区变成商业,再变成城市。万科物业的空间管理范围逐渐扩大,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万科独有的物业体系也在这场转型中逐渐丰满、完善。如今,万科物业将传统的住宅物业划分为两部分:横向定义为空间服务,纵向定义为资产。在这个过程中,物业是连接空间、人、资产的重要基础。
从三十年的发展历程看,无论是数字化平台的建立和完善,还是数十年不变的服务精神,万科物业始终注重服务中的“连接”与“共生”理念。正如朱保全在2020年新年献词中所提到的:物业行业需要市场机制与社会治理的和谐。“和”即对应,“和”即结果,“和”即仁,强调的是差异下的共生与共存。
正是在这样的“和谐”理念下,万科物业得以蜕变、坚守,成为引领行业十年的标杆企业。
三十年来,万科物业实现了住宅和商业的同步发展,并进入了平方公里地产城的新领域。
如今,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万科厚积薄发、不忘初心,以万物和谐为使命,用美好空间服务城市,让更多用户真切感受到物业服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