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实践是检验会展业“互联网+”双线闭合最好方式

更新时间:2025-02-08 09:19:23 浏览:

实践是检验会展业“互联网+”双线闭合方式

“会展互联网+”一直是业界同仁和媒体十分关注的话题。

当互联网与任何传统行业结合时,其影响都会体现在效率的提升、交易成本的降低。

当我们说起“互联网+会展”,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利用互联网作为工具,提升会展的营销、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如果这也能算作“互联网+会展”,那么这应该是最接地气的“互联网+会展”。它并不遥远,却早已融入到会展行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在会展营销、登录及门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现场运营、客户行为数据收集等诸多方面,会展行业都在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

在探讨“互联网+会展”时,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互联网+会展”的目的是什么?“互联网+会展”是想补充现有会展,为会展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是在现有会展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能够独立生长的新业务模块?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重要。

展览“互联网+”不等于虚拟展览

如果虚拟展会是作为线下实体展会的补充,或者作为给展商提供的一项增值服务,那么首先要问的问题是,展商对于这项服务的态度是怎样的?这项服务对他们来说有价值吗?价值是多少?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投入产出比是多少?

据了解,对于不少参展企业来说,这项增值服务似乎可有可无。在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展会主办方进行相对较大的投入是否经济?另外,如果企业对虚拟展会的评价不高,将虚拟展会作为一项独立业务来运营是否可行?这里我们不得不重申虚拟展会可以替代线下实体展会的观点。在这方面,有两个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

,虚拟展览模式目前尚无成功案例;

二是实体展会每年仍在增长,相关数据并不支持实体展会被取代的趋势。

总之,将线下展会搬到互联网上,是“会展互联网+”最容易想到的办法,但似乎也想得太简单了。

展会互联网+不等于电商

关于“会展互联网+”,我们可以想到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展览与电商的融合,比如所谓的展览O2O。

虚拟展会模式之所以缺乏说服力,除了需求、投入产出比等因素,大概还在于它只解决了展示的问题,最多只能解决信息流的问题。而O2O则力求解决信息流以外的问题,尤其是交易的“闭环”问题,这样才能创造出可行的盈利模式。

对于B2C消费类展会来说,从线下展会成功进入线上平台的可能性更大。例如车展的组织者可以开拓线上汽车销售业务,因为他们对行业有更深的了解,并拥有一定的客户资源,这为搭建线上电商平台提供了便利。此外,B2C网络平台的成功案例也很多,充分证明了B2C电商平台有可行的盈利模式。而对于B2B专业贸易展会来说,开展电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为贸易相当复杂,交易越复杂,线上完成的难度就越大。也正是因为如此,B2B电商平台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即便是国内知名的B2B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1688、慧聪网等,其实也很难介入客户的大宗交易环节。相比于淘宝、京东等B2C平台,B2B网络平台近几年发展缓慢,始终无法解决复杂交易的问题。

“会展互联网+”与电商融合的另一大阻碍是,B2B平台历来存在赢者通吃、大平台包打小平台的规律,单一行业平台如何在与阿里、慧聪等大平台的竞争中生存下来更令人担忧。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一提,展会本身就是一个平台,所有的展会其实都是“行业+展会”,而“互联网+”的本质是“行业+互联网”,展会平台和互联网平台是并行的,如果说“展会互联网+”是线上线下两个并行平台的加法,那么它的模式一定是虚拟展会,与基于行业的“互联网+”完全不同。

我们回到前文提到的关于“互联网+会展”目的何在的问题,如果说“互联网+会展”是指O2O电商的路径,那么“互联网+会展”则成为会展公司一项全新的业务,意味着会展公司将不再是会展公司,而是转型成为互联网公司,本质上回归到了“互联网+产业”,而没有“互联网+会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悖论。

任何一位业内人士都知道,上述转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一次颠覆性的变化。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国外知名展览公司很少谈及“互联网+”、O2O等商业模式了。

因为一旦这种模式确立,并成为公司的发展目标,展览公司就不能再被称为展览公司了,对于这些大公司来说,否定现有的盈利模式,实现战略转型,进入未知的领域是不可想象的。

综上所述,“互联网+会展”是不是意味着搭建行业平台、走电子商务的道路?这是会展主办方需要问自己的问题。

展览互联网+不等于网络平台

最后,还有一种“互联网+会展”模式大家肯定也关注到了,就是搭建一个会展行业的网络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预订展位,实现展位搭建的标准化、流程化定制,并完成展品运输等展会相关工作的线上预订,从而实现参展的便捷化,最终达到降低参展成本的目的。这种模式也能算是“互联网+会展”吗?

但在此模式下,会展主办方根植于行业的客户资源几乎得不到利用,显然不是我们很多主办方感兴趣的“会展互联网+”。

实践是检验会展业“互联网+”双线闭合最好方式(图1)

讲到这里,我们只能回到根本问题上:既然如此,那么“会展互联网+”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只是隐约感觉到传统的线下展会需要注入线上的元素,但恐怕很多人还没有深入思考过“互联网+展会”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关乎商业模式的大问题或许还没有公认的结论和答案。

更合理的想法是,“互联网+会展”首先应该扎根于主办方的行业资源,或许是以线上平台的形式,或许是以行业和客户资源的大数据应用的形式,关键是能够将会展资源运用到展览以外的业务上,才叫“互联网+会展”。

至于这项业务是为现有的展商提供增值服务,还是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综合营销解决方案,亦或是开辟新的业务细分领域,或许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

全栈活动数据化云端虚拟展+线下实体展双线闭合助推产业发展

会议展览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建立连接——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人与展览会议举办场馆资源之间等等。提高连接效率、提升连接体验是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价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会展”为载体的线上展会正极大助力会展业加速发展,互联网重构了商业价值,改变了服务边界,提升了服务效率和质量。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早已深入到我们的身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天然属性就是能够产生数据和存储数据,这为“全栈活动数据管理”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和底层(数据)基础。

一个活动从组织到实施,要经过调研(创意)、策划、立项、组织、实施、后期制作这六个步骤,这个是不会变的,因为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调研(创意)、策划、立项、组织、实施、后期制作,这六个环节构成了全栈式活动管理。

为什么整个流程需要数字化?因为只有数据才能把这六个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闭环。

未来,无论什么形式的活动,展览、会议、营销品牌活动等,各个环节的市场价格都会逐渐透明化,场地成本、搭建成本、人力资源配置、设备成本、推广成本的投入产出比等也会呈现形式,无论活动规模多大,其基本成本预算规划都会变得清晰可见,多花的钱会更多地用在“出彩”的部分和环节上。

对于任何形式的商业发展来说,价格透明化是必然的最终发展趋势。有些规则不能打破,必须顺应潮流才能有所作为。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在“透明”的预算和投入下,让活动更有价值,让活动组织和举办更有效,真正做到良性活动、良心品牌?过去的这些形式必然会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困境。“全栈式活动数据管理”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会展业和数字化的不断融合,未来会展业的发展必然是智慧会展,会展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数据化、智能化,或者也可以说是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我国的进一步普及和深入,5G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传统会展业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加上背后政策力量的支持,信息技术必然会成为会展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会展业+互联网显然只是步,但也是必由之路。

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想法:利用AR/VR技术,搭建一个专业服务于会展行业的平台,把展会的整个场景、整个场馆空间、参展的每一个品牌等“真实”地展示在平台上,一切以实际线下的方式技术化展示,线上观众可以进入虚拟空间“逛展会”,通过技术互动,对每一个感兴趣的参展品牌进行参观、咨询、下单、成交。

每一个进入平台展示空间的观众,你的所有行为轨迹数据,包括你参观了哪些展位、关注了哪些展品,都会被统计分析并通过平台提供给相应的展会主办方和参展商,这会非常有趣。

未来2-5年,我们将看到传统会展业通过网络化延伸、电商跨界融合、移动客户端与专业会展服务SaaS平台相结合等线上线下融合的例子越来越多,融合越来越深入,会展管理和服务将呈现更多的信息化、人性化特征,提供针对性服务,方便展商、观众实时掌握展会动态信息,实现参展商对展会、展位动向的全过程监控,提供实时观众数据,科学监测展区人流量、人流、安保状况,利用科技技术打造现场演示、触摸体验、信息交流、在线预约等多个环节交流平台,制定特色展览观展方案,打造真正智能化的会展形态。会展业与互联网是“竞合关系”,互联网具有连接广泛、不受场地限制、不受人数和货物数量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优势;展览会通过在特定时间提高实际场地,让买家看到实物,让企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来提高成功率。

很多人误以为,当前活跃于会展业的“线上展会”等同于云上的虚拟展会,但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线上展会”是对当前线下实体展会的补充,“云上虚拟展会”则推动着会展商业思维的创新和模式的价值重构。

基于云端的虚拟展览,一方面融合了网络的性、普及性、虚拟性、信息分发功能;另一方面包含了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对虚拟物体的高感知性。它不仅具备传统实体展览的信息分发功能,还突破了时间、空间、成本、能源、资源的限制,既能扩大展览活动的覆盖面,又能降低展览成本、提高展览效率,是对传统展览的创新,也是对当下“线上展览”的突破。产业经济的天然沃土,一个尚未充分挖掘的蓝海就是会展经济!2020年新冠疫情在认知和发展上,加速了会展业全面云化至少2-3年。传统会展业不是被行业内部淘汰,而是被行业外部淘汰!

云端虚拟展会与传统行业展会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独立,云端虚拟展会要充分理解和认识互联网的本质,不是“大而全、庞大而复杂”,而是“小而精、垂直而细”。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经济的运行现状和发展趋势不仅与国家市场经济转型密切相关,而且对国家市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会展经济无疑是一座金矿,有更多价值有待挖掘、留存、转化和复合利用。

会展经济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追求价值、创造价值。新冠疫情给予整个市场经济强烈的认知和意识冲击,企业将迎来全面进入线上三维时代的爆发期。以数据赋能智能、以科技强国,三维空间数字互联网将是2020年新冠疫情下我国各产业市场经济复苏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是线上虚拟会展经济的“新基建”。

袁帅

袁帅,会展行业信息化、数字化专家,为会展动平台创始人、首席营销顾问、新社会平台联合创始人、菁华园品牌系列精品民宿互联网运营专家、牛漂供应链项目技术负责人、临工社区企业成长服务中心副主任、DE书兰(数字会展,连接你我)商业技术顾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