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寂静”音乐的修养与修辞

更新时间:2025-02-11 00:04:50 浏览: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寂静”音乐的修养与修辞

程琳

最近很多线下演唱会都暂停了,不过好在还有线上演唱会来安慰乐迷。例如,当代音乐大师与咪咕音乐合作,直播了一场特别的在线音乐会。此次合作演出的机会源于坂本龙一“想要向生活受到COVID-19疫情影响、承受着巨大焦虑和压力的人们传达安慰和支持”。

坂本龙一因参与并为《末代皇帝》配乐而被中国乐迷所熟知,他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原创配乐奖(准确地说是与苏聪、大卫·鲍文一起)。很多业内人士在谈论坂本龙一的艺术风格时,总是用“空灵”二字来掩盖。这实际上是对“空灵”的审美范畴和特征的误解。要准确解读他的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首先要向日本古典美学靠拢,用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来说话。

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儒家思想和禅宗文化观念的渗透,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有学者比较中日古典美学认为,中国文人对“意”的追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既包括自由奔放的风格,也包括“一切为我而备”的态度。受中国禅宗思想和日本本土植物美学、自然观影响的“寂”,与“趣”的审美范畴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特点。它表达了一种以悲伤和沉默为潜流的情感。美丽,平淡,简单,孤独。甚至有观点认为“空寂”、“闲寂”是日本民族审美的**境界。因此,与其说坂本龙一的钢琴音乐有一种空灵的美,不如说,有一种隐含着淡淡忧伤的静谧之美。

那么,坂本龙一作品的静美还有哪些因素呢?

“寂静”音乐的修养与修辞(图1)

首先,应该是生活的实践——时间和文化的积累。与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一样,音乐评论家也习惯于在对象的生活轶事中寻找与其艺术成就相关的线索,尽管其中不少是引人注目的道听途说或肤浅的言论。坂本龙一的大部分社会活动都有据可查,比如后藤茂夫撰写的采访笔录《skmt:坂本龙一是谁》,以及坂本龙一的自传《音乐就是自由》。

坂本龙一自幼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 18岁考入东京艺术大学作曲系,从此开始了专业的音乐学习和创作生涯。这几十年来,他的人生经历了坎坷。他见过山河海,这些年也受了不少谗言。他也见过东方、西方,吸收了古今的文化积淀。在晚年,他宣称自己“患有癌症”。他更倾向于回归日本的“单愁”美学和自然美学,成为和平主义者和环保主义者。

第二个应该是音乐的修辞——沉默的风格和沉默的外在。从音乐修辞学的角度来看,要想形成一定的风格,就必须采用特定的、“恰当的”音乐组织方法,即音乐的修辞学。音乐修辞的类别很多,可分为文体修辞、流派修辞、调性修辞等。例如,普罗克菲耶夫在他的《古典交响曲》中,采用了“戏仿”的修辞手法来模仿海顿的旋律、织体和曲式。 ”,给观众一种在聆听海顿交响曲的错觉;莫扎特的节奏常常使用旋律颤音模式,结尾的主和弦则用停留音符或阿波吉奥来解决……美妙的音乐修辞的例子数不胜数。坂本龙一钢琴作品中的音乐修辞凸显了“沉默”的美学特征。

坂本龙一的大部分钢琴音乐都会呈现中高音域的主题。即使有低音旋律,也会以中等速度弱演奏。有的平静舒缓,比如《龙》,有几分“敲棋子、灯笼落”的悠闲静谧;有的空旷而寒冷,比如《空山》,有几分“空山新雨后”的寂静;有的则空旷而寒冷。有些是悲伤的,比如《碧波不》有一点“山月不知心事”的孤独感。由于音乐的非语义性和审美的模糊性,不同审美主体在聆听作品时的审美体验必然是一个仁智互生的过程。受到近乎自学成才的前辈武满彻的影响,坂本龙一的钢琴作品也追求空间感——具体指向听觉修辞和声音修辞的两个维度。聆听空间是指声音的高低方向、声音的位置、声音的立体效果;声音空间是指两个或多个声音相互重叠所产生的效果。

此外,受日本植物美学和自然美学的影响,武满彻的钢琴作品与诗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水、雨、梦想等是最常见的主题。这些主题不仅仅指事物本身,而且通常指图像。坂本龙一受到武满彻的影响。虽然他没有直接用这些东西作为歌名,但如果将上述曲目名称换成“Snow”、“Rain”和“Fog”,也不会产生不和谐感。他们的作品中弥漫着朦胧的色彩,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印象派大师德彪西的共同喜爱。不过,坂本龙一比武光彻更像是德彪西的“忠实粉丝”。他一度认为自己是德彪西的化身。

在电影音乐创作领域,坂本龙一的成就显然是值得骄傲的。根据学者罗勤提出的音乐人才与文化研究模型,电影音乐创作是电影产业的一部分。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音乐门类,商业性是它的**属性。受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基于电影艺术的流行音乐和爵士音乐创作一开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引起了误解。这或许也是坂本龙一受到中国学术研究者冷遇的原因之一。无论如何,我希望这些易于欣赏的流行音乐能够激励意志、抚慰心灵。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