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清代中期金廷标白画精品十五幅

更新时间:2025-02-09 18:05:36 浏览: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清代中期金廷标白画精品十五幅

琴、棋、书、画,古时被誉为书房四艺,是文人墨客推崇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弹琴、下棋、写作、绘画,或者只是听琴、看棋、赏书、读画,就能领会诗词画画。 ,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长寿。古代绘画中出现的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历史背景的记载,欣赏画作就更有趣了。

- 题词

清代的中国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格。卷轴画延续了元明以来的风潮,文人画盛行,山水画盛行,写意水墨画盛行。文人画呈现出两个趋向:崇古与创新。他们在题材、思想趣味、笔墨技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追求,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康熙、乾隆时期的宫廷绘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与以往宫廷风格完全不同的新风格。以年画、版画为最突出成就的民间绘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关,也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从康熙末年到乾隆、嘉庆,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繁荣景象。 “宫廷画”可谓名家辈出,其中有郎世宁、冷梅、丁观鹏等人物画家;山水画家袁江、袁瑶等;蒋廷熙、邹一贵等花鸟画家。这些画家的出现,为清代中期的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并在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宫廷画”可谓名家云集,如人物画家郎世宁、冷梅、丁观鹏等;山水画家袁江、袁瑶等;蒋廷熙、邹一贵等花鸟画家。这些画家的出现,为清代中期的宫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并在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来分享一下清中期白描大师金廷标的画作。您绝对不会失望的。

金廷标,清代画家。字石奎,婺城(今浙江湖州)人。弘子。既能展其父艺,亦擅肖像画,能描绘人物、仕女、花卉。他擅长拍阴影,尤其擅长线条画。也可以划出界限。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南巡,白衣入罗汉书,称圣旨。命在内廷供奉他。写意的秋果、人物画,皆为高宗题字。住数年,卒于北京。 《石渠宝鸡》记载其作品81篇。传世的主要作品有《莲池清凉图》、《盲人歌声图》、《尝泉图》、《解欲御熊图》等。 》、《担子图》、《岩中罗汉像》、《隋朝图》、冰《戏剧图》、《儿童打斗小品》、 《仕女簪花图》、《乾隆宫图》、《太师图》、《仙船笛韵图》、《钟馗探梅图》、《出征图》等。

清代中期金廷标《莲塘清凉图》赏析

清晋代荷塘清凉卷轴,绢本设色,纵56.9厘米,横6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了唐杜甫《五韵》两首诗之一“伴丈八沟贵公,带妓纳凉遇夜雨”的诗意。原诗中有两联:“竹深待客,荷洁乘凉。公子拌冰水,佳人莲藕丝雪。”画中景物与诗意相符。

笔墨工细,人物动感闲适,衣褶以浓墨勾勒,略似折芦画法,笔法流畅;布置简洁,色彩淡雅淡雅。岩石用小斧凿成,锋利多彩,墨色层次分明,别具一格。

清代中期金廷标《盲人说唱图》赏析

金廷标清中期《盲人说唱图》,立轴,绢本设色,长88.5厘米,宽62.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描绘的是乡村田野里,一个老人、一个小孩、一个青年和一个农民,静静地听一个盲人在大树下唱歌,引来了溪对岸的一个老妇和一个抱着婴儿的农妇。和孩子手指。歌手们面带微笑,听者表情各异,充满了乡村生活的情趣。画法既考究又考究,注重人物的描绘,生动自然;衣纹的线条如钉子和鼠尾,笔直流畅。

清中期金廷标《品泉图》赏析

清中期金廷标《品泉图》纸本,浅色,长58厘米,宽73.8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描绘了月光下的森林和春天。一位书生坐在溪边一棵垂直的树干上,喝着茶,看上去很悠闲。一个孩子蹲在溪石上打水,一个孩子在竹炉里烧木炭。三人打水、泡茶、品茶的动作一模一样。自然就形成了一幅喝水喝茶的连环画。画面中明月高悬,微风中倒映着月光。喝着茶,欣赏着风景,非常舒服。画中的茶道有竹炉、茶壶、四层篮(盒)、水罐、水勺、茶碗等。竹茶炉四面用带子系着,四层篮子可以容纳泡茶所需的所有物品,如茶叶、炭火等。可以想象图中的茶具是旅行时使用的。图中的文士独坐,喝茶冥想。他可能正在写一首诗。这一幕或许就像沈周在上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长松下轻吟满啜,若无诗意则枯”。此画山水人物画法淡雅,笔墨精炼,人物细腻,圆短脸的文人风格十分鲜明,袖子的褶皱、褶皱都类似“折页”。芦苇画”的记载。

清中期金廷标《解雨挡熊》赏析

清中期金廷标《解欲御熊》,纸本立轴,水墨设色,长150厘米,宽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取材于汉代刘向的《列女传》,表现了冯解玉击熊的历史故事。冯婕妤是汉元帝的妃子。有一次,她陪皇帝观看猛兽打斗。一只熊从兽栏里跳了出来,左右侍从都吓得四散奔逃。冯婕妤不惧危险,奋力抵抗熊。

画面以工笔设色为主。笔法流畅苍劲,人物动作表情刻画细腻,服装图案细腻流畅。描绘了熊冲出围栏的那一刻,在场的人都惊恐地躲闪,唯有解宇从平台上下来,毫不犹豫地阻止了熊,非常生动逼真。平台、坡石、草坪、柳树,无不以笔直有力的线条构成,树叶则精巧地染上青色。结构严谨,富有生活气息。

清代中期金廷标《担子图》赏析

清中期金廷标《担子图》,纸本水墨设色,长140.9厘米,宽5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担子图》描绘了樵夫的担子。晚上回来时他会敲门。门外应出女子瓦灯,红树林作响,山上明月升起。画上有高宗御题诗:“负重归来独敲门,一家人举烛醒黄昏,见叶翁子与穷苦人比,高风相敬,足论乙未仲夏,至汉,御题撰之。”印章有“钱”、“龙”、“乾隆御宝”、“宝钞三册”及宝玺五枚。

清代中期金廷标《岩居罗汉像》鉴赏

清中期金廷标纸本设色立轴《石间罗汉像》,纸本设色,长99.5厘米,宽53.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罗汉五官俊秀,头发披散,手臂、手腕上戴着耳环、手镯,右手着袈裟。他安逸地坐着,手里拿着一个愿望,模仿了菩萨的形象。罗汉服和童子服上的图案分别采用蚯蚓纹和钉头鼠尾描,造型工整,色彩淡雅。收录于《秘宫珍珠林第三部》。

清中期金廷标《隋朝图》赏析

金廷标《隋图》,96×65.9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清代画家金廷标创作的画作。

清代中期金廷标白画精品十五幅(图1)

园中翠竹与梅花、天竹争奇斗艳。一名妇女透过月门偷看一群正在玩耍的婴儿。吵闹活泼的孩子们给新年增添了热闹吉祥的气氛。

清中期金廷标《冰剧》欣赏

《冰剧》卷轴,清乾隆年间,金廷所绘,纸本设色,纵121厘米,横6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冬天风冷,景色单调,但对于活泼的孩子来说,游戏还是很多的。宫廷画师金廷标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十个朋友来到结冰的池塘边。勇敢的人先到了冰面,但冰面太滑了。他们不小心摔倒了。重新站起来并不容易,所以他们必须竭尽全力。支持。岸上的同伴们哈哈大笑,跃跃欲试。

金廷标是清代乾隆年间最著名的宫廷画家之一,以人物画闻名。他画中的民间人物朴实自然,贴近生活,表情生动,使观者感到温馨、熟悉。

清中期金廷标《儿童打斗小品》赏析

《童斗速写》卷,清,金廷所绘,纸本,设色,纵105.3厘米,横7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为端午节期间孩子们进行的打草游戏。有的用比赛采摘的花草互相较量,这是一场文学斗争;有的把叶柄勾拉在一起,也叫“连根拔起”,是一种体力斗争。

清中期金廷标《仕女簪》鉴赏

清中期金廷标《仕女簪花图》卷,绢本设色,长223厘米,宽13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落款:“金廷标公所画。”印章位于一侧且模糊。

图中精美的家具、华丽的陈设所营造出的优雅高贵的环境,可见此图展现了宫廷女性的日常生活。打扮是贵族女性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们不敢有丝毫的忽视。这幅画描绘了一位女士早上起床对着镜子化妆。为了找个好角度看镜子,她忍不住站了起来,盯着桌子上的铜镜。与此同时,她的左手缓缓将一根玉簪插在了她的太阳穴上。情节生动,人物表现自然,表现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表现力。

图中女子杏脸、桃腮、白齿红唇,身材曼妙,曲线饱满,虽身弱,却透着清秀淡雅的美感,体现了清代仕女清新俊朗的特点。绘画。人物服饰上的线条起伏、用笔转动,线条刚劲有力,与以界画形式表现的家具、室内装饰所采用的规矩、棱角分明的线条相呼应。笔墨风格统一,显露画物。不同的纹理。此画构图颇为巧妙,近处是戴花女子全身像,中景是若隐若现的书法侍女,远处是一角烟雾缭绕的青竹。 -地面。复杂的画面既隐藏了簪花的创作主​​题,又通过近、中、远场景的自然展现,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纵深感,从而在有限的画面中拓展出无限的空间。

清中期金廷标《乾隆宫乐》赏析

《乾隆宫享图》卷,金廷标,清中期,绢本设色,长168厘米,宽32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题词:“陈金廷标奉圣旨画此。”下钤为方印,白文“陈金廷表”。乾隆皇帝御题诗,上有题词:“桂味新年御题”。钤下有“乾隆辰汉”白文方印和“德祥万一”朱文方印。 “癸未”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当时乾隆皇帝53岁。

图中的乾隆皇帝具有肖像画的特点,这可归功于郎世宁之手,笔法细腻,情感生动传神。宫女们以细、淡、锐利的线条勾勒出她们曼妙曼妙的身材。树木画工整、细腻,笔法工细,具有宋代绘画的特点。岩石多有侧棱磨削,显示其陡峭性和质地坚硬。这幅画所描绘的物象很多,用不同的笔墨来表现。由此可见,金廷标在山水、人物、肖像的创作上有着深厚的艺术造诣。因此,他成为乾隆朝最重要的宫廷画家之一。

作为一个掌握王朝命运的满族国王,乾隆皇帝命宫廷画师画了许多他身着汉服享乐的画面,足见他对汉族文人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从图上乾隆皇帝题诗可知,此图为“宋年粉版东山趣,仿宫廷游乐图”,为宋代刘松年仿制。画面描绘他身穿贵族盛装,倚栏而坐,低头看着过桥的一排排古装女子,充满了宫廷娱乐的气息。

清中期金廷标《芭蕾舞裙图》赏析

《大士图》,清晋标准纸,水墨设色,纵168厘米,宽81厘米,沉阳博物馆藏

关于金廷标的画,清人胡敬在《国朝院画录》中说:廷标的笔不甚细腻,写生流畅而有趣味,面颊上添发,栩栩如生。其门派追随兰英、董旭、谢斌,但他能避免被他们的习惯所感染,独具匠心,有超然的悟性,有一颗神圣的心,善于用人物传达精神。吴穿曹衣,无吴阿挡。小三摩地。

清代中期金廷标《仙舟笛韵》赏析

清代金廷标《仙船笛韵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岸边的岩石间,并排停泊着两艘小船,船中高士吹着笛子。潮汕布满麻,融入斧中,笔力有力。这幅画装在一个圆形画框里,画框边缘有石墙相对。粗壮的松树缠绕在岩石上遮荫,一条河流从峡谷中流过。描绘山石或人物服饰纹样,色彩晕染淡雅,构图奇异美妙。这是一部精彩的作品。

清中期金廷标《钟馗探梅图》赏析

金廷标《钟馗探梅图》清中期 154.6×78.9 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钟馗头戴斗笠,背负一束梅花,拾起衣服,准备走过雪桥;身后的人嘴里叼着一根梅枝,撑着一把破伞跟在后面。清代,钟馗已被晋封为五月花神,但仍有少数画家喜爱描绘钟馗雪中探梅的风采,以“以景抒情”。

艺术赏析金廷标的这幅作品,立刻就想用钟进士拜访梅的情景来比喻画中人孤高孤傲的内心性格。

清中期金廷标《征战图》赏析

《出征图》为绢本彩画,高117.5厘米,宽90.5厘米。清代金廷标创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长期居住在宫中的金廷标用文人画的风格来表现这种隐居般的题材。不能不说他对山林有野心。马队呈之字形行进,尽显山路的险恶无穷。下端的主要人物和侍从均处理成正面图像,使主体更加突出。画风采用工笔细腻的工笔画法。树木、岩石全部涂成绿色,色彩浓郁华贵,充满皇家气息。画面左下有作者题记“陈锦亭标锦画”及印章“陈”、“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