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毛主席的吸烟史:从60年烟龄到晚年健康警示

更新时间:2025-02-09 14:02:55 浏览:

毛主席的吸烟史:从60年烟龄到晚年健康警示

吸烟有害健康,毛主席也知道这一点。

斯特林去世后,苏联伏罗希洛夫元帅曾对毛主席说,如果斯大林早点戒烟,也许就不会死得这么早了。

也许他的话对毛主席产生了影响,从此毛主席就戒烟了。

但这种戒烟状态只持续了10个月,毛主席就又开始抽烟了,从此以后他几乎就没有戒过烟。

到了毛主席晚年,吸烟对身体的危害开始慢慢显现,有时会不停地咳嗽。

毛主席75岁时,患了重感冒、咳嗽、头痛。

医生建议他不要吸烟,但他无法抑制烟瘾。

李先念开始劝他抽雪茄,说抽雪茄很过瘾,不会引起咳嗽。

毛主席不太相信,但试了几次后,发现真的很厉害,连咳嗽都没有。

从此,毛主席转而吸雪茄,直到1974年毛主席才真正开始戒烟。

毛主席抽烟已有60多年了。他为什么对香烟如此上瘾?

您晚年为何转而吸雪茄?这些雪茄有什么特别之处?

毛主席烟瘾到底有多深?

在一些电影、电视剧的老照片中,我们发现毛主席总是抽烟,有时甚至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毛主席什么时候开始抽烟的?

其实有人做过研究,认为毛主席在五四运动期间,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吸烟了。

从此,毛主席就再也没有戒过烟,而且烟瘾越来越重。

其实,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待毛主席吸烟的问题。

在历史的背景下审视我们,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越是关键、重要的时刻,毛主席的……烟瘾往往越大。

到井冈山后,由于敌人的重重围困,根据地的生活十分困难。面对这个问题,毛主席自然十分着急,不断地思考如何克敌制胜、解决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抽的烟数量也增加了。继续增加。

到达中央苏区后,环境更加恶劣。敌人进行了五次“围剿”,根据地几乎始终遭到包围和压缩。

在这种高压状态下,毛主席始终不离手,时刻想着克敌制胜的办法。

当时,由于敌人重围,生活极其困难,毛主席香烟的供应自然就成了大问题。

当时,为了保持冷静,毛主席开始抽当地农民种植的烟叶。

他们从农民那里购买烟叶后,自己晒干、切碎,然后用纸卷起来吸食。

抽这种地方烟的味道很浓,很过瘾,很清爽,但对身体的危害也很大。但考虑到当时的情况,也没有别的办法。

长征开始后,我们每天都在行军中。我们面临着前面的追击者、后面的拦截者和飞机的轰炸。毛主席的手从来没有离开过。

这时,毛主席手里的香烟的作用不仅仅是解闷,更是一种战胜敌人的激励。

可以说,长征途中,正是毛主席的硝烟不息,使他做出了四柱跨赤水河、飞过泸定桥、巧渡金沙江、攀雪地的英明决策——翻山越岭,穿越草原,向北前往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如果没有香烟的支持,毛主席很难在窑洞里几天几夜写出《论持久战》的巨著。

据说,毛主席在写《论持久战》时,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他抽烟最厉害的时候,一天可以抽五十、六十支烟。

当然,这五十、六十根烟并不是一口气吸完的。对于毛主席来说,夹着烟写字会给他更多的灵感。

我只是偶尔吸几口烟。更多的时候,我一手拿着香烟,脑子飞快地旋转,另一只手则像大师一样,在纸上写个不停。

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的吸烟达到了顶峰。

尤其是在三大战役的决战阶段,两方数百万人都在前线厮杀。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导致战场上截然不同的结果。

作为我军最高指挥员,毛主席的神经几乎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睡觉休息对于当时的毛主席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每天都有数百封从干县发来的紧急电报等待着他的指示和决策。因此,毛主席每天必须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吸烟成为他提神醒脑不可或缺的手段。

面对作战地图、紧急电报、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毛主席几乎没有断过手指间的香烟。

这也导致当时的作战室每天都烟雾缭绕,这也让当时不抽烟的周恩来吃了不少苦头。

那时,毛主席无暇考虑香烟的好坏,各种香烟都抽。

对于毛主席来说,此时手指间夹着的香烟,一来是为了提神,二来是为了寻找灵感。

当然,由于当时我军的后勤部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毛主席抽烟在供给方面自然不成问题。

此外,在前线带兵的将领们偶尔也会给毛主席带来在战场上缴获的好香烟。

可以说,毛主席此时抽的香烟种类繁多,但质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吸烟有过两个高峰期。一次是朝鲜战争爆发后,一次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主席决定派兵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刚一年。可以说一切都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力又十分弱小。然而,我们的对手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两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因此,当时很多人并不支持出兵。

为了做出出兵的决定,毛主席寝食难安。他抽着烟,目不转睛地盯着朝鲜地图,权衡利弊。

最终,他不顾各方意见,做出了出兵朝鲜的明智决定。

此时此刻,这不仅仅是韩国问题。就战争而言,全国领土尚未解放。台湾海峡的另一边仍然叫嚣着反攻大陆。海岸的骚扰从未停止过。各地盗匪活动也不断发生。

毛主席的吸烟史:从60年烟龄到晚年健康警示(图1)

就国内建设而言,在群狼环顾的环境下,国内没有和平的经济建设环境。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大大小小的事务不断。

这些重担几乎全部落在了毛主席的身上。他对外要忍辱负重,对内要积蓄力量,与事纠缠。面对沉重的压力,香烟和浓茶成了毛主席的日常必需品。

而且,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拿走了所有图纸和设备,导致我国所有工业项目几乎陷入停顿。

再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水平极度下降。

重工业受阻,粮食歉收,困难接踵而至。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的焦急之情溢于言表。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境,成为毛主席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他抽的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时一天就抽完烟。三包香烟。

随着时间的推移,困难被一一克服,国内经济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毛主席的年龄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吸烟的危害日益明显。

为了毛主席的健康,医生多次建议他戒烟。但由于工作繁忙,加上吸烟习惯过多,毛主席戒烟十分困难。

有时候,即使他一直咳嗽,但当想抽烟的时候,他还是会忍不住抽烟。

到了毛主席晚年,大家都觉得毛主席既然戒不了烟,就应该在他抽的烟上做文章。这就是毛主席晚年转而吸雪茄的原因。

毛主席晚年抽的雪茄有何特别之处?

1965年初左右,毛主席经常因吸烟而咳嗽,但染上烟瘾后,仍忍不住抽烟。

当时,李先念、贺龙等同志看到这种情况,建议毛主席改抽雪茄,说雪茄不仅味道浓,抽起来过瘾,而且不会引起咳嗽。

毛主席一开始不相信,但抽了几天后,发现确实很容易抽,而且也不咳嗽。最后,在贺龙元帅的推荐下,毛主席改吸四川什邡卷烟厂生产的特制雪茄。

四川什邡烟厂生产的特种雪茄非常有名,主要是因为该厂有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卷烟师——范国荣。

范国荣是什邡人。由于家庭贫困,被迫入不敷出,1934年,10岁的他在一家烟草店当学徒。

那时候当学徒是很累的。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其余时间他要么做家务,要么卷烟。他每天的任务是制作500支香烟。

范国荣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人。虽然每天很累,但他始终不忘学习卷烟的每一个流程。

1937年,学徒期满后,他学会了卷烟绝活。他卷的烟在成都名声大噪,被称为“第一烟”。

1952年,范国荣来到什邡烟草厂。当时,他卷的烟供不应求。

20世纪50年代末,贺龙元帅抽的雪茄是范国荣手卷的。

由于他的名气很大,西南各重要部门都来向他索要特殊物资。四川省军区甚至将他抽调到军区专门生产特种卷烟。

1964年秋,什邡卷烟厂接到为毛主席制作特种雪茄的任务后,首先在厂里选派了300名工人。最终,经过严格筛选,范国荣等三人成功入选。

这三个人从四面八方调到成都,说是执行政治任务。

他们当时并不知道,他们生产的香烟是给毛主席抽的。

当时,三人每天工作八小时,每人每天生产约200支雪茄。

这些雪茄不仅仅是雪茄。毛主席因吸烟而咳嗽。因此,这些雪茄中专门添加了治疗咳嗽的中草药。目的是为了解除毛主席的烟瘾,同时也缓解他的咳嗽。

这些香烟不断被毛主席等同志送到北京试吸,反响很好。

四个月后,什邡卷烟厂正式开始为毛主席生产雪茄。当时工厂开发了35个配方的雪茄,然后发往北京。经过筛选,成功选出4个配方的雪茄。

毛主席选了一支中等大小的雪茄,味道较淡,食指粗细。

当时,范国荣全面担负着为毛主席制造雪茄的任务。从选料、卷制、包装、封口,他全权负责制作毛主席专用卷烟。

制作毛主席专用卷烟的要求特别严格。首先,要选择好的烟叶,进行粗加工,去除烟蒂。

为了增加湿度,将越南肉桂和曲酒蒸熟,然后用特殊的花茶漂白,然后仔细干燥和卷制。

最后,将其放入烤箱中烘干。干燥后,一盒有10片,仔细包装。

包装始终为白色盒子。包装后必须编号并密封。然后由专人送到成都军区,再用载有机密文件的飞机送往北京。中间的步骤非常严格。

手工雪茄的产量极低,每人一天只能生产20多支雪茄。

据原中央警卫总队队长张耀赐介绍,当时一盒看上去很普通的百合雪茄售价12元,而一包中华香烟每盒只卖5毛钱。 。

当时规定,每月要发一次货到北京,但有特殊情况,发不完整。有时,中央开会,就急需额外的任务。

有中央会议,什邡卷烟厂连夜赶制了100支雪茄,然后一早就乘专机运往北京。

当时特血烟的制作非常严格,绝对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

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制作的雪茄被退回了。工厂随即展开调查。最后,根据序列号,很快就查出了这批香烟的制作者,并立即将该人移走。特制烟具。

还有一次,中央开会时,一位领导手中的烟头突然冒出火花,把桌布烧出了一个洞。

随后北京的电话立即打到成都军区,成都军区立即派人前往调查。原来是烟芯没有压扁,导致抽烟时喉咙里冒火花。

此后,烟厂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改。

当时为毛主席生产特种香烟的地方是卷烟厂专门粉刷的一间小屋。

这里的保安极其严格。房子周围有铁丝网。有一个大铁柜子,里面放着香烟。大铁柜里面还有一个小铁柜。平时制作的香烟都必须锁在这个小铁柜里。

没有书记和厂长的特别许可,普通人是不能进入这个房间的。

如果遇上节假日,这个小屋的门就会被封起来。

1972年前后,由于四川产的卷烟要运往北京,要办理很多手续,也需要很多人处理。出于安全考虑,范国荣等人被直接带到北京就近生产。

在北京期间,范国荣等人改进了特种雪茄。他们从数千种中药材中挑选出更适合的中药材,然后进行特殊加工。经过几个月的反复实验,他们改进了原来的特种雪茄。卷烟供应方面的不足,让雪茄更加完美,更容易吸食。

当时,考虑到毛主席的年纪,卷烟队必须把烟叶上的梗全部去掉,然后再卷成片,这样卷好的烟抽起来会越来越软。

这种特殊的雪茄是专门为毛主席制作的,直到1974年为止,因为1974年之后,毛主席才真正开始戒烟。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