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这家乐视体育公司,乐视体育倒闭后,年收入4000万

更新时间:2025-02-09 14:01:24 浏览: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这家乐视体育公司,乐视体育倒闭后,年收入4000万

6月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国内路跑赛事逐渐恢复,从数千人规模的“健康跑”逐渐增加到5000-7000人的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冬季到来前,路跑赛事似乎真的回归了。

让业界兴奋的,不仅是赛事数量的增加,还有赛事成绩的屡屡突破。9月底,国内首个重启的“双金”赛事——太原马拉松成功举办。当天,太原马拉松男、女冠军均打破赛事纪录,让不少业内人士感慨,近10个月的休赛期,并没有让跑者状态下滑,大家都在憋着劲。

相较于往年的大型路跑赛事,至少在太马重启前,绝大部分赛事都不得不以“线上赛”的形式存在。太马之前,仅有内蒙古多伦举办过百人以上的全程精英赛。而今年太马除了百人以上的全程精英赛,还有一场4500人的线下大众半程马拉松。在新冠疫情尚未彻底“归零”的情况下,相比往年缩水80%以上的太马规模,在整个中国马拉松圈,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除了今年备受关注的太原马拉松,运营赛事五年的凯程体育(原重庆乐视体育)也是一家有故事的体育公司。太原马拉松赛后,我们与太原马拉松组委会副秘书长、凯程体育副总经理刘肃聊起了凯程体育的故事。以下内容将以自述的方式呈现:

创立“重庆乐视体育”

凯程体育的前身为重庆乐视体育产业发展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乐视体育”),2015年8月,北京乐视体育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投资设立重庆乐视体育,由北京乐视体育控股,有两名自然人股东,各持股2.5%。

至于团队,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从2013年起就成立了体育公司,有自己的体育板块,公司成立后,这支团队中就有一部分人去了重庆乐视体育。

当然,该公司成立后也招了不少人。事实上,乐视体育除了为重庆乐视体育配备了豪华的董事会(北京乐视体育在重庆乐视体育董事会占有三席,分别是雷振建、刘建宏和强炜)外,并没有安排其他运营人员来重庆。他本身很尊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团队。他们大概也觉得,这个团队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重庆本地的,有本地团队在沟通、执行和资源上都会更好。

重庆乐视体育成立后,我们在当年的10月25日举办了第一届重庆女子半程马拉松,规模大概三四千人,没有什么大动作,但还算顺利。

▲2015年,首届重庆女子半程马拉松赛,起跑线上“乐视超级手机”几个字清晰可见。

其实成立公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乐视体育在北京虽然有赛事部,但是缺少一个好的执行者。乐视体育的赛事运营团队更偏向于策划和资源整合,基本没有自己的团队去运营和执行赛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2016年,有经验的我们和北京团队一起去做太原马拉松。

另外,当初乐视体育在重庆成立公司的时候,就被赋予了运营这家公司的任务,包括它的媒体属性,我们成立了乐视体育在当地的第一个垂直频道:乐视体育重庆频道。除了重点报道重庆当地的一些体育赛事之外,最重要的是在乐视体育当时拥有的中超联赛版权的基础上,打造了重庆力帆频道,也就是乐视体育中超联赛板块。另外,我们从2014年开始就和重庆力帆(现重庆当代)俱乐部有深度的合作,并从2015年初开始买断重庆力帆俱乐部的中超联赛票务业务进行独家运营,所以这种和中超俱乐部的“票务+公关+媒体”的合作一直延续到今天。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原来还有专门做青训的部门,也跟力帆俱乐部以及重庆几所知名的足球学校有合作,比如重庆一中、重庆七中、重庆外国语学校等等,当时我们也借用力帆俱乐部的品牌,希望每年都能在重庆进行青少年足球培训。

从2015年成立到2017年,凯程体育的业务范围很广,我们也举办一些网球比赛、城市定向比赛、越野比赛。其实直到2016年我们办了太原马拉松之后,马拉松赛事才成为继足球之后公司的另一项核心业务。2016年我们全年营收大概是7000万,2017年公司最巅峰的时候,我们有70多人。

那个年代的重庆乐视体育处于“盲跑”状态,几乎涉足了体育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场馆、赛事、青训、体育票务等等。但随着乐视体育本身的没落甚至彻底倒闭,我们不得不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思考业务重心的问题,尤其是要调整到团队最擅长的领域。

当我们跟随乐视体育打造“体育生态圈”的时候,公司每年都在亏损,主要是人力成本,因为很多项目还在孵化阶段。其实在2017年之前,乐视体育给我们提供了媒体、赛事、资金等很多资源,我们这几年的经营亏损,大部分都是靠两大股东的资金支撑的。

然后到了2017年,乐视体育开始出现问题,他们给我们的支持越来越少。所以我们基本上把之前所有的媒体属性都砍掉了。没有了乐视体育这个平台,我们做的东西就没有平台可以发布了。到2017年年底,乐视体育基本瘫痪了,公司不得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我们还有报业集团作为大股东,但是因为体制的原因,报业集团可以带领我们,但不能背负我们,所以我们只能主要靠自己。

▲2019年6月,乐视体育拍卖重庆乐视体育55%的股权,最终由重庆SWM控股公司东方信源集团竞得。

不得不承认,2015-2017年那段时间,公司虽然在亏损,但也“失去”了一支战斗力十足的稳定团队,也“失去”了一些逐渐看到自保可能的项目,所以到2018年年底,公司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到2019年年底,我们的年利润首次突破100万。2018年、2019年,尽管团队和业务严重缩水,但我们还是能实现年营收4000多万。截至目前,公司大概有40人,大部分跟活动业务相关的人,30多人。

这家乐视体育公司,乐视体育倒闭后,年收入4000万(图1)

然而,受疫情影响,2020年对于任何一家体育公司来说都是灾难。今年亏损是肯定的,但我们的底线是必须生存下来,坚持到天亮。而且,我们多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做体育生意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夜暴富。

更名为“凯程体育”

2017年公司做了调整,后来主要做赛事运营执行和中超门票销售,在这个情况下,乐视体育出现问题开始破产清算,2019年我们不得不和乐视体育脱钩,引入新的股东,包括现在董事长刘建红先生,还有一些新的投资人,这样乐视体育的股权就处理好了,名字也改成了开诚体育。

开诚体育这个名字,是董事长刘建红在董事会上提出的,出自《易经》:夫子,意为“大君有天命,立国传家”,有重新开始的意思,有点像“红星照耀我,我要上战场”。一年多过去了,开诚体育这个名字,虽然不如当年“乐视体育”四个字那么出名,但也没有那么容易被误解和争议。

抛开这些不说,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我觉得当时跟乐视体育的合作,其实开创了一个互联网体育龙头企业和地方党报媒体集团的结合。如果当时有互联网公司的血脉,有先进的市场化思路和视野,同时有地方媒体集团在宣传推广上的优势和稳定的政商资源,这个模式还是不错的。其实这个模式到今天还在被很多地方效仿和效仿。

▲雷振建出席重庆乐视体育揭牌仪式。

其次,从2015年到2017年这几年,乐视体育给重庆公司提供了很多有形和无形的支持,包括球队训练、资金援助、赛事资源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很自豪能够成为乐视体育的一员,也很感恩这段经历,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我无法掌控的。

包括最后改名和脱钩,一个原因是因为乐视体育本身,你可以理解这个公司已经不存在了,我必须从法律上完成跟它的脱钩。这样也方便加入新的股东,方便公司长远的发展。

其实当时乐视体育体系的所有人都对重庆公司评价很高。这可以理解为我们离皇帝很远,北京乐视体育其实给我们的业务控制权非常小。再加上报业集团和整个团队的信任,给了我们很大的业务自主权,让我们没有太深地受到乐视体系大战略的影响。我们比较务实,虽然也有一些小范围的花钱行为,但最终还是能够安全脱身。

所以其实乐视体育给了我们几乎所有积极包容的东西,我们在乐视体育也是一个比较成功、比较幸运的角色,最后活下来的就我们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几年引入的几家成功或者不成功的新资本方,几乎都是由乐视体育的几位巨头引入的,包括雷震建、刘建宏、强炜等等,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明了这个团队是值得信任和认可的。

“2020太原马拉松”赛事运营

今年太原国际马拉松的举办,非常成功,但同时也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我们原计划只举办100人的精英赛,这个方案因为规模小,疫情防控风险低,得到了太原市委、市政府的认可。同时我们积极与中国田径协会沟通,他们非常支持,很快完成了赛事的技术认证流程,对赛事成果也给予了认可。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100个人做起来还是很辛苦的,尤其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我们在100人的基础上增加了1000人以内的线下公募,再次和太原市委、市政府走了一遍同样的流程、同样的申报流程。

但后来我们发现,赞助商和合作伙伴对于合作这样1000人左右规模的活动还是不太感兴趣,因为规模还是太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太原市委、市政府商量,把线下比赛的规模扩大到4500人。

▲2020太原马拉松比赛现场。

比赛那一周,青岛疫情再次暴发。好在太原领导下定了决心,在太原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们为赛事制定了相对安全的疫情防控方案,所以太原马拉松才没有再次延期。所以我真的不想说陈词滥调,今年要特别感谢太原市委、太原市政府、太原市体育局的责任感和积极配合。

因此,其他更大规模赛事的报名也陆续开始了。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今年疫情爆发后,我们算是整个马拉松赛事行业复苏的先锋。我们这个“先行者”的角色,其实可以帮助很多其他城市的赛事打消一些顾虑,看到在当前疫情形势下合理、科学办赛的可能性。

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很高兴看到未来能举办这么多场赛事,而且参赛人数和地域限制也更加宽容。另外,今年太原马拉松的一些成功经验,也会在明年乃至未来的太原马拉松赛事中保留下来。或许太原马拉松永远不会成为像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那样的赛事,但我们希望经过精心打磨,太原马拉松能成为中国马拉松赛事版图上最具影响力和特色的赛事之一。

在完成太原马拉松之后,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投入了第六届重庆女子马拉松的筹备,六年时间过去,今年又引入了华菱、纽等合作伙伴,我们的目标是让它长期保持中国第一女子马拉松赛事的优势,成为中国马拉松行业细分领域的代表作。

对于公司的未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专注于以路跑赛事为中心的领域,成为一家不断创新的体育运营公司。另外,我们希望能够聚焦体育细分领域,探索更多面向C端体育消费者的业务方向。在赛事业务板块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无论是体育旅游、大众体育、青少年培训,还是更多有待发掘的未知领域,短期内都会采用轻资产的模式,避免在这样一个仍然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给公司财务层面带来过大压力。套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活下来,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才有机会采到满山遍野的蘑菇……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