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承诺20万元,实际只有10万元,保险为何“缩水”成为租车行业规则

更新时间:2025-02-09 13:02:38 浏览:

承诺20万元,实际只有10万元,保险为何“缩水”成为租车行业规则

近年来,一嗨租车、神州租车等平台因保险限额问题对消费者提起诉讼数十起。

本文共4087字,阅读时间约15分钟。

文|金融E法 张健

编辑|卢伟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租车自驾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 然而,很多消费者不知道的是,他们所租赁的车辆并没有像租车公司所声称的那样配备“足够”的保险保障——他们声称已经为车辆购买了20万元的第三者责任险(以下简称“第三者责任险”)。称为“三者责任保险”)。 保险”),但保险不足是行业的“潜规则”。

近日,有用户反映,在一嗨租车平台租车时,APP明确注明第三方险保额为20万元。 但用户后来发现,他所租车辆的实际第三者保险险种只有10万元。 元。

财经E法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发现,近年来,一嗨租车等平台因保险限额问题针对消费者提起诉讼已有数十起。 两方的纠纷类似:由于平台索赔的保险金额与实际保险金额不一致,当消费者租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两方很可能发生纠纷,甚至去法庭。

金融E法注意到,租车平台第三方险购买限额“缩水”现象已存在多年。 几年前,大多数平台的保额只有5万元。 即使现在涨到10万元,缩水问题依然存在。 这已经是这个行业很多年了。 未解决的疾病。 相关专家表示,平台不应将这种模式作为收入来源。 不真实的投保金额属于虚假宣传,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

发稿前,《财经E律》联系一嗨租车征求意见,但未收到回复。

01

保险保障范围“缩水”

尹先生是一位拥有20多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第一次使用一嗨租车租车时就遭遇了四车追尾的交通事故。

3月5日,他向财经e网回忆,2021年5月12日8时47分,他来深圳探亲时,从一嗨租车租赁了一辆本田凌派轿车。 当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尹先生驾车行驶在深圳市福田区车公寺附近变道时,一辆出租车从后面追尾尹先生的车辆。 紧接着,一辆面包车和一辆保时捷()SUV追尾。

在这起涉及四辆车的追尾事故中,受创最严重的是那辆保时捷SUV,其车头陷入了货车的车尾。 交管部门认定,尹先生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 涉案车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理赔,最终理赔后共产生保费25.77万元。

尹先生记得,在一嗨租车办理租车手续时,平台服务人员提到,车辆有20万元的三者保险。 经过计算,尹先生认为自己只需承担多出的5.77万元,这在他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令尹先生没想到的是,2022年9月,他突然收到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的诉讼通知。 他被保时捷汽车的保险公司起诉,要求他承担事故赔偿25.77万元,也一起被起诉。 还有灵派汽车旗下的第三方商业保险公司平安保险。

应诉后,尹先生了解到,一嗨租车此前承诺的20万元第三方商业保险实际上只投保了5万元。 尹先生向法院申请将一嗨租车列为共同被告,但未获法院批准。

2022年12月26日,上述案件一审判决公布。 尹先生负责赔偿20.8万余元,平安保险负责4.1万余元。 2023年2月,尹先生开始联系一嗨租车进行洽谈。 一嗨租车回复尹先生称,赔偿金可以提前垫付,平台将按照程序“补偿”尹先生。 “承诺保额20万元,实际投保的只有5万元,一嗨租车在欺骗用户。” 尹先生认为,虽然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知道一嗨租车实际上只有5万元的第三方商业保险,他会更加慎重地考虑是否选择这个网约车平台。

事实上,尹先生的经历并非孤例。 财经E法以“一嗨租车”、“5万元”、“20万元”为关键词,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8件判决书。 这18起事故记录在全国各地。 发生时间集中在2017年至2021年,这18起案件的事实与尹先生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 他们都是在租赁过程中发生过交通事故的用户。 直到被起诉,他们才发现一嗨租车在租车时承诺购买20万元的第三方责任险。 实际购买金额只有5万元。 在这18起案件中,一嗨租车被列为共同被告,但一嗨租车被法院传唤后并未出庭应诉。

在审理思路上,有的法院直接判决一嗨租车支付超过5万元的赔偿金额,也有法院不同意将一嗨租车列为共同被告,要求租车用户承担赔偿金。承担赔偿责任,用户再向平台索赔。

02

保险保障不一致是行业“潜规则”

承诺20万元,实际只有10万元,保险为何“缩水”成为租车行业规则(图1)

一嗨租车电子合同中注明,为用户提供基础保障服务,即只需缴纳车辆日租和基本服务费,即可享受租车期间因意外事故造成的人身或财产损失。租赁过程。 车主只需承担“该方应承担的损失赔偿超过20万元的部分,最多为20万元”的责任。

除了上述基本的第三方商业保险保障外,一嗨租车还提供补充保障套餐,但需要付费购买最低价格的专属服务。 三项保障由基本的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

一嗨租车的“专属服务”提到,用户购买该服务,三重保障将从基础的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

包括尹先生在内的不少用户认为,上述电子合同中所载明的条款足以让用户相信平台已为车辆购买了20万元的第三方保险,用户无需担心事故发生后的赔偿。 至少要承担20万元。

一嗨租车合同中的一些条款

据成都商报此前报道,租车平台的大部分工作人员其实都对三者险的“缩水保障”心知肚明。 某租车平台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的三项车险只要5万元,加上交强险,“差价2万元到3万元到20万元。我们对外都说20万元。” 当谈及发生事故如何处理赔偿时,该工作人员表示,“这20万元公司会认可的。” 该工作人员透露,“毕竟涉及人员伤亡的事故很少,公司宁愿预付2万到3万元,也不愿支付每辆车增加保险额度的费用。”

事实上,也有其他租车平台承诺购买20万元第三方保险,但实际上保额不足的情况。

目前神州租车APP上公布的保险/保险责任条款规定,第三者保险的承保范围为因车辆发生事故导致第三方遭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保险/保证限额为20万元。

《财经E法》从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到的判决书显示,2021年和2022年宣判的涉及神州租车租赁车辆的交通事故案件有8起。 其中3起案件中,神州租车承诺的三者保险金额为20万元,但实际购买金额仅为5万元。

2021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江苏高院”)公布2020年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件,其中吴江区人民法院审理并宣判的案件江苏省苏州市人。 该案涉及神州租车。 2018年11月8日,用户杨某通过神州租车APP租车,并如约享受了“专属服务”。 神州租车对专属服务的解释如下:“为增加您的出行保障,神州租车提供专属服务。您购买专属服务后,无需承担保险理赔范围内的损失及境外轮胎损失。”保险理赔范围。” 。 在保险责任方面,神州租车承诺承租人的三者保险为20万元。 但神州租车只向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和三者险5万元。

2018年11月11日,杨某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杨某对事故负全部责任。 杨某被判赔偿对方交通事故赔偿金42.8万元。 随后,杨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神州租车赔偿损失。 法院认为:神州租车在租赁车辆时明确承诺三险20万元,但实际上只投保了5万元,且专属服务明确注明承租人无需承担范围内的损失。的保险索赔。 本案中,杨某因保险不足而遭遇交通事故。 相应保险公司赔付的三者险仅为5万元。 这15万元的差额,是杨某通过商业保险本可以避免的损失。 法院判令神州租车赔偿杨某。 15万元。

对于本案的意义,江苏高院指出,汽车租赁公司为了规避风险、增加利润,往往为租赁用车投保较低的商业保险,而向消费者做出较高保险金额的承诺。 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 本案中,神州租车承诺的保险金额与实际保险金额不一致,导致消费者产生额外费用。 该费用在合同订立时双方可预见的损失范围内。 因此,神州租车应对消费者因本次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本案判决神州租车应承担因保险不足造成的赔偿责任,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失信行为,推动汽车租赁企业完善管理、诚信经营、保护合法权益具有参考意义。和消费者的利益。

02

顽疾有什么办法解决?

从电子租车合同的规定来看,无论是一嗨租车还是神州租车,三险均包含在基本服务费内。 一嗨租车40元/天,神州租车50元/天。 神州租车的基本服务费用说明中提到,此项费用包含车损1500元以上(不含轮胎)+三方保障20万元+交强险等。

近日,太平洋、平安、人保产险等多家保险公司的客服或保险销售人员获财易法咨询告知,目前三险的最低限额为5万元,最高限额为5万元。 100万元以上(不超过5000万元)。 )。

中国裁判文书网搜集的判决书显示,该租车平台早在2013年就未能按照承诺购买三方保险。近10年来,媒体报道甚多,但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已成为行业的痼疾。

广东省汽车租赁行业协会秘书长董树胜向财经E法表示,从目前行业情况来看,网约车平台的车辆构成一般为自有车辆和特许车辆。 神州租车、一嗨租车等平台自有车辆比例较大,车辆的三方保险一般由平台购买。 为了降低成本,平台自然倾向于选择最低保额。 “从行业竞争来看,一直都是比较激烈的局面,可以说是非常‘自愿’,所以降低成本是必然的。”

董树胜表示,平台通常会计算入住率、发生事故的概率、事故严重程度等因素后确定保险金额。 虽然发生严重事故的概率较低,但一旦用户遭遇严重事故,导致索赔金额超过20万元,扯皮就在所难免。

财经E律指出,2017年以来,随着新平台的加入,互联网租车行业格局悄然发生变化。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神州租车和一嗨租车作为传统平台,保有车辆数量分别为12万辆和8万辆。 然而,专注于共享租车概念的新平台——连云云、Gofun等,在几年内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 其中,联用云用了约5年时间,达到了10万辆左右。 我们共同占据行业第一梯队。

2021年8月,易观数据发布《2021中国汽车租赁市场年度综合分析》。 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规模将达到849.24亿元,同比增长32.8%。 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租赁市场总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达到1061.56亿元,同比增长25%。 从行业业态来看,主要收入来源是租金收入和二手车处置收入。 线下运营压力巨大。 服务网点的建设、车辆调度、风险控制和车辆维修的动态平衡,使企业面临更大的运营成本。 。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向财经E法表示,网络租车平台属于电子商务法下的平台企业。 就租车流程而言,由于商业保险包含在服务费中,用户有知情权。 如果平台承诺保费金额但实际未足额购买,则可视为虚假广告,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

朱伟表示,在租车过程中,用户有权要求平台出示和披露真实的保险购买金额。 用户租车后发生交通事故的,平台应按照约定的保障金额提供保障。 这是民法典对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