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女兔帮

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的音乐分析

更新时间:2025-02-09 04:15:09 浏览:

平台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的音乐分析

摘要:贝拉·巴托克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是匈牙利著名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钢琴教学和民族民间音乐的普及和推广。他的许多作品还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 《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但由于这部钢琴作品篇幅不大,所以并没有受到一定的关注。但事实上,这套曲很有代表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每一种舞曲都有不同的民族特色。表演者在表演时,必须了解每首舞曲的民族特色和音乐风格,才能表现出每首舞曲朴素的民族风格,展现作品的精髓。通过对国内外巴托克表演特点及作品相关的代表性文献进行分析,分析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和进展,进一步总结作品的民族风格和音乐设计。

关键词:巴托克;音乐特点;民族性格

一、《罗马尼亚民间舞蹈》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一)巴托克的生平

贝拉·巴托克(Béla Bartók,1881-1945)是现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纳吉·圣米克洛斯出生于匈牙利,自幼学习音乐,十岁时在舞台上演奏自作的钢琴音乐。 1903年毕业于布达佩斯音乐学院,1907年成为该校钢琴教授。1905年开始收集、整理和研究匈牙利民歌,并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东欧国家、北非和土耳其。收集民歌3万多首。主要作品有歌剧《蓝胡子的城堡》、舞剧《奇怪的满大人》、管弦乐作品《舞蹈组曲》、《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音乐》、《管弦乐队协奏曲》以及三首钢琴协奏曲、六弦乐四重奏以及许多钢琴和钢琴作品。

(二)《罗马尼亚民间舞蹈》的创作背景

匈牙利现代音乐的领袖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之一。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农民音乐的创作源泉。音乐创作充满了浓郁的农民音乐气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他长期收集整理了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地区的大量农民音乐,撰写了《农民音乐对现代职业音乐的影响》等专着。他结合实践,将现代构图风格与民间风格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巴托克的作品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匈牙利音乐和巴托克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在节奏方面,声音上可以看到很多创新。它把中欧民间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相结合,具有明显的舞蹈和民间特色,赋予传统音乐新的含义。

(三)《罗马尼亚民间舞蹈》音乐分析

巴托克尝试使用具有浓郁古代风格的、专门的六声音阶(大二度关系的音阶)、中世纪的七声音阶、八音的“减音阶”(大二度和小二度交替的音阶)等。使用模态组织形式进行音乐创作。

匈牙利民歌的调式大多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同时,这种五声音阶框架也为匈牙利民族音乐曲调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11世纪,格里高利圣歌逐渐进入匈牙利音乐,调式结构进一步丰富。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匈牙利独特的规模结构。该音阶主要是包含两个增广第二音程的七声音阶。旋律的独特之处在于,当某一句或某一段音乐结束时,会发出非常特殊的结束音。

19世纪,匈牙利民间舞蹈音乐开始备受关注,例如查尔达斯舞蹈。这些片段彼此交织在一起。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由罗苏舞和化石舞组成。一慢一快,给人一种缓慢的感觉。 、忧郁、粗犷的感觉。而《罗马尼亚民间舞蹈》也有同样的目的。

2. 音乐分析

《罗马尼亚民间舞蹈》是由六首小曲组成的组曲,全部取材于特兰西瓦尼亚山区的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六首乐曲的速度、节奏和特点各不相同。它们就像田野里的花朵,清新脱俗,色彩斑斓。 1917年,巴托克将其改编成管弦乐作品。

旋律中的“Doina”。它是罗马尼亚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歌曲类型。它被广泛传播。它的节奏比较自由,具有即兴的风格。这是一首追随内心的自由风格歌曲。其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地重复一个音符、两个降三分度,并装饰某些扩展音。在这六首作品中也能看到它的许多影子。”

1. 藤杖舞

这首音乐的流派主要来源于特兰西瓦尼亚中部山区收集的作品。表现了当地农民拄着拐杖跳舞的热闹景象。整首曲子浑厚有力、粗犷有力。

这首曲子的旋律包含大量切分音节奏,并有低音和弦伴奏。

这是一首两声部形式的乐曲,乐句有8个小节,每个乐句都以主和弦结束,更好地表达了歌曲的整体力量和手杖落地的场景。 A部分更加结构化,而B部分表达更多情感。

这首曲子的节奏模式非常丰富。首先,每个乐句开始时都是微弱的,随后是许多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增加了音乐丰富的节奏感。在每个部分的结尾,都会突然出现强烈的声音,就像手杖敲击地面的声音一样。所以大家在玩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个功能。

本曲的调式为调式。它的特点是其独特的升F音。这是一种起源于欧洲基督教赞美诗的教会曲调。而多立克调式与小调的关系是,多立克调式是通过将自然小调的第六音提高半音而形成的。所以在例1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音乐以A小调开始,然后连续出现升F,变成A多利安调式,所以中间没有出现#G。这是调式的特点,也是与传统调式的区别。

2. 布劳尔舞

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的音乐分析(图1)

素材取自民间布劳尔舞蹈,音乐活泼活泼。这是一个片状结构。乐句共四小节,结构整齐,音乐重复一次。该模式是D Doria模式。与第一首《手杖舞》一样,乐句的开头带有D小调的痕迹,最后落在D多利安调式的主和弦上。整首歌有一个过渡效果。

3.踢踏舞音乐

音乐的节奏较慢,钢琴右手部分弹奏的旋律有较多的装饰音。从例2可以看出,左手部分奏出固定的节奏型,形象地描述了脱粒、脱粒的过程。劳动场景。

这首乐曲是一个复杂的乐段,有 3 个小节的介绍。乐句8小节,共4乐句,结尾延长5小节。第一部分是 b 爱奥尼亚模式。这种模式也是教堂模式的一种。其特点是其音阶结构与自然小调调式和中国七音清乐语调式完全相同,因此属于小调调式。所以当我们听到这个音效的时候,我们也能清晰的听到民族情态的效果。第二部分是D爱奥尼亚模式。整首歌还使用了很多空五度,给人一种非常遥远、神秘、梦幻的美感。有人说这是模仿风笛的声音效果,演奏出具有欧洲田园风格的田园风格。风笛的音色也简单、甜美、富有穿透力。它以其持续的声音而闻名,尤其是其持续的低音,最具特色。

4. 布什姆舞

这首作品的风格与前两首舞曲有很大不同。 “布苏姆舞”是流行于布苏姆地区的一种民间喇叭笛舞。音乐具有民谣风格,抒情而略带忧郁,是六首舞曲中最美的一首。从听音乐中,你可以听到民族调式的旋律。

这是一首由两部分结构组成的音乐作品。两段是对比的,D弗里吉亚调式。它与中国七音清号调式具有相同的音阶结构,属于小调调式。音乐还具有多伊纳旋律特征,例如降三度的进行。你能感觉到最后的音乐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营造出一种安静美好的氛围。有人说,播放这首舞曲,可以让人想起一位穿着薄纱、翩翩起舞的年轻女子。

5.波尔卡

也被称为“罗马尼亚波尔卡”。波尔卡原本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种民间舞蹈。它主要是男女之间的舞蹈,基本动作由两步和跳步组成。舞曲节奏一般有三种类型:快节奏、玛祖卡节奏和慢节奏。与其他舞曲不同,它一般为两拍,音乐结构通常为三部曲,整体节奏十分活泼。这首曲子赋予了波尔卡舞曲的韵味,罗马尼亚民谣的韵味体现出粗犷热情的风格,更显得其独特。 《波尔卡舞曲》由四小节引子和A、A1两个部分组成。这是一首复杂的音乐作品。引子是4小节,4小节是一个乐句,A小节和​​A1小节的旋律是一样的,A1小节的旋律重复了A小节的旋律低一个八度,2拍和3拍的组合,不像传统的音乐,改变旋律和拍号。使得整体旋律更加跌宕起伏,更加富有动感。但这首曲子的基调比较复杂。主要是G爱奥尼亚调式和A爱奥尼亚调式之间交替,还有B风神调式的出现,来回改变调性。这种写法改变了简单的旋律,既统一又对比。由此可见,巴托克将罗马尼亚民俗风情与波尔卡舞曲自然地结合起来,巧妙地将罗马尼亚民族风情融入到音乐中,创造出富有节奏感的旋律。

6.断步

事实上,最后一首舞曲是两首来自不同地区的民间舞曲的组合。低音模仿民间乐器的声音。第一首来自比哈尔县,旋律轻快、简单。第二首歌来自图尔达地区。也是一种节奏较快的舞曲,步法欢快、热情。

第一首歌:重复的乐段,4小节的乐句。使用 A 模式,您可以看到该乐句以该调的主和弦结束。第二首作品是复杂的音乐结构,采用阿多里安调式。乐句有 4 小节,结尾有 5 小节。

这首舞曲将整套罗马尼亚民间舞曲推向了高潮。整体风格欢快热情,描绘了农民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整体节奏很特别。伴奏采用切分节奏和强弱反转节拍的组合。单独练习左手伴奏时,一定要在这个节奏中找到节奏,顺着节奏找到跳舞的感觉。右手旋律采用最后十六分之一的节奏模式,需要突出八分音符的时值。双手演奏时,左右手的强拍是交错的,就像舞者不同的舞步,所以需要在这种交错的强拍节奏中找到平衡感,并将其融为一体。这首乐曲的表现范围很广,包括ppp-ff,而且有很多突破。这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需要通过调整手指、手腕、手臂的状态来调节和改变力度。

通过一定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作品都比较有规律,乐句为4小节或8小节。这种舞曲创作形式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巴托克的创作特点中,旋律与和声不必完全一致。旋律的发展与和声的作用形成不同的系统,从而体现民族风格。我们可以感受到巴托克通过对这些旋律、节奏、和声的独特运用,在他的音乐中表达了​​他对农民音乐的精神和热情。

结论

通过对巴托克创作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在对这六种舞蹈的分析中,巴托克的创作特征是多调性的。一首短曲作品的旋律往往包含几种不同的调性,这种创作特征可能完全来自于民间音乐的原始形式,这与巴托克长期对民间音乐的收集和编排有一定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分析一部作品,仅仅了解这部作品是不够的。还需要阅读作曲家的创作特点,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在其他作品中找到相同的表现,并仔细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理解工作。并在以后的表演中更准确地表达出来。

参考

[1] 郝一飞,李晓燕.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表演分析[J].黄河之声,2020(08):50-51。

[2] 黄叶清.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蹈》中的民族元素与表演[D].福建师范大学,2019。

[3] 左梦如.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蹈》创作风格与表演分析[D].河南大学,2018。

[4] 庆克利.浅析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蹈》的民族特色[J].黄河之声,2017(20):76。

[5]王一阳.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蹈》的创作特点及表演技法[J].北方音乐,2017,37(15):9。

作者简介:刘新阳(1997.1.29)性别:女,民族:满族,学历:2015年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演奏。

你可能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