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矿电商VS找钢网,两种模式给钢铁B2B市场带来的启示
编者按:一种是拥抱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一种是互联网创业公司。 五矿电商和招钢网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进入钢铁B2B市场。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不同模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阅读这篇文章,或许会给“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探索带来一些启发。 本文来自投稿。 作者是紫慧创投陈伟庆(微信ID:)。 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1. 活动回顾
11月28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子公司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五矿发展,股票代码:.SH)与杭州阿里巴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创投)阿里巴巴集团旗下五矿电商联合宣布,双方达成协议,共同向五矿发展旗下五矿电商有限公司(简称五矿电商)增资,共同建设B2B钢铁交易平台。
五矿发展、阿里创投、海立云吹向五矿电商合计出资 59,252.87 万元,其中五矿发展以现金增资 20,372.87 万元,阿里创投以现金增资 31,680 万元,海立云吹以现金增资 31,680 万元。人民币72,000,000元。 增资完成后,五矿发展、阿里创投、海云云将分别持有五矿电商46%、44%、10%的股权。 》(摘自五矿集团官网及五矿发展上交所临时公告)
2、交易各方情况
2.1 投资方一:阿里创投
目前股东为马云、谢世皇。 这种股权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阿里巴巴的资源和精力。
2.2 增资方2:五矿发展
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0.11%,是国内黑色金属流通领域最大的综合服务商。 业务涵盖黑色金属产业链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配送、物流等。
五矿发展目前控股股东为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占总股本的62.56%。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母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简称五矿集团公司)占其96.5%的股份(中新网,2010.12.17)。 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从事金属矿产品勘探开发的中央企业。 采矿、冶炼、加工、贸易,以及金融、房地产、矿冶技术等业务。
2.3 增资方三:海利云吹
全称北京海立云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公告中定义为五矿电商员工激励平台。
2.4 增资主体:五矿电商
2.4.1 公告显示,相关经审计的财务数据如下:
2.4.2 投前资产情况:
五矿发展公告称,根据评估机构出具并向中国五矿备案的《资产评估报告》,截至评估基准日,五矿电商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2,747.13万元。 本次交易前,五矿发展持有五矿电商100%全部股权。
2.4.3 增资金额、持股比例及相关协议
通过“缴款期限”可以看出,对于出资出资的阿里创投和五矿发展这两家股东的投资期限还是非常严格的。 作为员工持股主体的海利云吹,签订了宽松的投资协议。
2.4.4 五矿电商负债
上表为公告中五矿电商的负债情况。 同时公告称,本次增资完成后,五矿电商将向公司及公司其他控股子公司偿还上述负债。
根据我在大宗物资流通行业的经验,并通过上述五矿电商对五矿集团内部兄弟单位的负债,估计五矿电商不仅仅是一个信息撮合平台,无论是自营或代理采购业务,均负责为下游需求方担保提供融资和信贷功能,为上游打通分销渠道,分散风险,提供中间物流服务。 这些功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产生这么多相关债务,似乎表明注册资本5000万,万五矿电商的资本似乎不足以撬动钢铁业务。
2.4.5 五矿电商负债规模与营业收入规模的差异
从上表看来,这1.25亿元负债属于五矿电商应付的采购款和运输款。 按理说,这些支出应该是营业收入规模的基础。 为什么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只有100万左右?
一种可能是,五矿电商目前的收入是代理采购业务,营业收入的统计口径是客户代理进口服务产生的相关收入,一般为采购金额的1-3%左右甚至据测算,五矿电商年代理采购规模,按1%的代理采购服务费计算,收入为120万元。 我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 另一种可能是,这1.25亿负债主要是由于库存停滞造成的。 从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来看,我认为债务是库存停滞造成的可能性不大。 否则,如此大量的库存挤压,很难看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周转数百万美元的年营收。 我相信,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电商经营实体都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倾向于相信第一种可能性。
三、与“找钢网”区别的猜想
3.1 行业资源差异
3.1.1 五矿可能的优势
(1)行业现场经验和全产业链资源
五矿在钢铁领域拥有数十年的全行业投资、运营和管理经验,涉及上下游产业及周边服务,形成了产业生态系统。 有了这样的股东背景,作为钢铁B2B电商平台的主要投资方,至少从表面上看,在资本实力、行业资源、业务知识、运营经验等方面都充满信心。
此外,今年以来,各类带“找”字的大宗商品电商平台融资情况屡创新高,吸引了资本市场及所属行业的关注。 很多投资者认为可以通过这种类型的B2B垂直物料撮合交易进入市场。 ,能够迅速规模化,通过信息流逐步吸纳整个行业的资金链、物流、业务上下游,进而成为“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典型代表,进而上市,创造新的财富神话。
作为中国最大的黑色金属行业企业集团,一方面似乎是在响应总理“互联网+”的号召; 另一方面,可能有自己的行业布局和经验优势,面临资本和行业共同趋势的诱惑。 这是难以抑制的主要原因。 毕竟,新世纪初阿里巴巴内贸B2B网站以信息匹配的形式进入各个传统行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互联网渗透传统行业的今天,除了信息流之外,还需要深入的行业经验、资源,并在此基础上为行业提供信用服务、金融、配送、物流等垂直行业服务。其他行业。 这是互联网+时代赋予传统企业振兴新机遇的历史机遇。 相对而言,“找钢网”从交易撮合进入市场,逐渐转向自营(《IDG对话找钢网:批发零售机会从行业产能过剩开始》)。 公开信息显示,其投资者投资金额并不大。 多重行业背景。
(2)低成本、规模化的资本优势
B2B电子商务从撮合交易开始,但往往需要转向自营。 只有自营才能提高利润率。 另外,要为行业提供深度服务,需要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
2014年,中国钢产量11.3亿吨。 按市场占有率10%计算,这是有一定市场话语权的入门水平,按均价2000元/吨计算,一年成交四次,达到10%市场占有率所需资金为每年约565亿。
目前看来,只有撬动大量银行信贷,才能获得足够低的资金成本。 五矿有央企背景,有自己的产业链和资产,有撬动大规模银行信贷的基础。
上表为找钢网融资规模及对应时间。 网络公开信息显示,招钢网2015年1月获得1亿美元融资,其中50%即5000万用作经营资金,平均使用2000元。 /吨价,考虑一年四次成交,理想情况下,最大自营产能为每年60万吨,仅占钢材市场的0.5%。
通过私募股权市场筹集在钢铁行业达到一定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业务规模所需的资金仍存在一定难度。 毕竟,私募股权市场的资本规模约占整个金融市场规模的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根据美国金融业各个子行业的数据对比)。
当然,这是一个创新无穷的时代。 Steel Mesh能否创造性地解决自营业务的资金需求尚不得而知。 让我们拭目以待。
3.1.2 五矿可能面临的挑战
五矿有自己的上下游代理体系,从生产到分销,应该是非常全面的。 在此背景下,尽管钢材供应过剩,但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决心摧毁其原有的代理体系,需要考验的不仅是五矿电商本身的执行能力,更是整个集团体系的执行力。 整个体系只有发展出新的供应链和分销模式的资源倾向,才能具备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整体产业生态资源竞争力。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很可能集团的优势将变成劣势,集团内部将忙于平衡原有分销体系和新电商平台的利益,甚至可能产生内耗,错失良机。时代的机遇。
“寻找钢网”没有五矿集团那样的产业链背景,也没有五矿集团自身体系带来的潜在挑战。 它可以轻装上阵,只要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可以毫无包袱地全力以赴。 。
3.2 引入阿里巴巴作为投资人与“潮港网”引入纯金融VC基金的区别
阿里巴巴作为知名互联网电商平台,在大数据、电商平台和互联网产品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品牌知名度。 钢铁贸易涉及信用、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等多个方面,阿里巴巴在信用评级(B2B平台、支付宝)、物流、仓储(菜鸟等)、金融(支付宝)方面也有相当的积累;
以“滴滴快的”为例,大家都能感受到来自BAT的资金规模远远超过来自纯粹财务投资者的VC基金。
阿里巴巴相关基金往往被认为在市场上有战略意图,可能有更强烈的控制方向的欲望。 纯金融性的VC基金可能会给团队更多的决策自由和空间。 团队只要判断准确、执行力强,发展就会相对不受束缚、更快。
3.3 关于激励机制,团队持股比例差异
作为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找钢网”每一轮基本上都是寻找专业的VC机构。 据估计,主要创始人目前持有的股份比每个机构持有的股份还要多。 总体来说,从激励机制来看就更明显了。
作为钢铁B2B垂直电商,五矿电商由具有雄厚央企背景的五矿发展发起。 不仅引入外部投资者,还建立了内部员工激励架构。 看来它也很重视人才激励机制。 意识。 但当前时期也是国资混合所有制改革时期,对团队进行激励也是合理的。
那么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来说,公司10%的员工持股是不是有点少了呢? 我认为大宗商品交易行业如果涉及到信息匹配以外的自营、代采购、物流等环节,会需要大量的资金。 资本规模对于这类行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门槛。 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它不同于依赖人的纯技术/创业/营销密集型互联网模式。 因此,资本投资者占股主要份额合理且具有行业特征。
最后,五矿电商和“找钢网”基于各自的背景和基础,各有优缺点。 我非常期待两位背景不同的参与者在钢铁B2B市场上探索的路径和各自的策略。 这将是互联网+传统产业探索发展路径的经典案例。
以上是我的拙见。 如有错误,欢迎批评指正。